凝聚智慧的小屋 ——吊脚楼

发布时间:2015-05-18 16:01来源:

岚皋人喜欢依山傍水而居。依山是图个稳当,靠着山心里踏实; 傍水是图个方便,取水省时省力。但山陡坡度大,建设成本高,流水附近又多湿气,人若紧挨着地面长期居住很容易生病。于是,聪慧的岚皋先民们在坡度特别大或特别潮湿的山涧沟壑之畔,建起了吊脚楼。

岚皋吊脚楼是石板房的一种,属干栏式建筑,建造时大多随坡就势开挖一级或两级台阶式屋基。只有一级台阶屋基的房屋,通体靠吊脚木立柱支撑;有两级台阶屋基的房屋,一般上层立较矮的柱子,下层立较高的柱子。这样房子建成后,可使前半间的楼板与后半间的地面呈同一水平。自上而下直接立在下层屋基处的柱子,构成托举支撑前半间房屋的吊脚柱,吊脚楼因此而得名。

岚皋吊脚楼非常讲究朝向,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多为畜养牲口、家禽和堆放柴草、农具之地。上层为全家饮食起居的主要场所。四面柱与柱之间大多以木板作墙,房间与房间之间又以木板相隔。中间为堂屋,乃会客之地;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墙上有格子窗, 既可透光又能观景,还可用于侦察和防卫。讲究的大户人家,屋外面设有走廊,中间做有凉台状的座椅。楼顶由木檩和木椽叠架而成,上面覆盖石板瓦,多为悬山顶、两片水,当然也有半边盖。整个房屋方便易建、简单实用,非常符合山里人不显摆、不讲排场的性格。

20 世纪时,岚皋吊脚楼受到外来移民建筑文化的冲击而逐渐消 失,只有官元、横溪、漳河等地还可寻到其踪影。如今,行走在岚皋的山川间,眼眸里不时会闪现过几处新建的吊脚楼式的牲畜圈舍,虽然已较为简化,也失去了人居的功能,但至少说明修建吊脚楼的技艺仍在继续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