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线织布传工艺 ——岚皋土织布技艺

发布时间:2015-05-19 10:12来源:

旧时岚皋十户九纺、十家九织,曾有“机杼之声,扎扎盈耳”的盛景,织的布多以棉花为原料,木质脚踏板斜织机为主要生产工具。

岚皋土织布技艺主要有三道工序,首先是纺纱、卷纱、浆纱。将去籽后的棉絮系在纺车锭上,左手慢慢地捻着棉絮,右手用力摇转纺车轮,使扯出的棉絮绞紧成纱。旧时纺纱的速度比较慢,一天只可以纺出三两左右的纱。锭子上的线团已经不能再缠绕纱线时,就要将纱从锭子上取下后再缠到拨货上,卷好后扎成一束待用。之后,把所需的棉纱放在稀浆糊水中蒸煮、捂醒、晒干,最后再绕到线圈架上。而后是经布。先把做经纱的纱套在拨货上用调头卷到纱籰上,再按顺序摆在经梯脚边。拉出纱头分别穿过经梯顶端的小孔,然后把所有纱头拧成一束,并准备两根小木棒垂直插入底座中,按所需的长度把经纱绕在其中一根木棒上,再返回,沿经梯由下而上反复地绕,与所要织的布宽度相同。然后把木棒上的经纱转套在另一根木棒上,缚在织布机的卷轴上,将经纱另一头拉出来,拉紧,用梳子从卷轴边开始,逐条梳理平直,再把经纱逐条穿过筘眼,穿好后再用两面枃分别把经纱钩着分成两面。

最后是织布。织布必先做好纬,把做纬的纱套在拨货上,再把纱头系在纬管上,又将纬管系于锭上,摇动纺车,纱便绕在了纬管上。待绕成与木梭的空间差不多大小,形似橄榄的纱团,便可以开始织布了。织布者坐在织布机的尾端,双脚踏在踏脚板上,一手拿木梭,一手拿筘框。手把筘框一推,脚下一踩,经纱便分成上下两面自成一个空间。之后手把木梭从筘的一边推进,使木梭沿着经纱的空间溜到另一边,把筘框用力一拉,便织就第一条纬。紧接着换另一侧手和脚,将木梭反向推进,筘框一拉,第二条纬就织上了。如此来回往复、交替操作,布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织成了,这种纯手工织出来的布便叫做土布。

织好的土布有宽幅、窄幅,长幅、短幅之分,摸起来都是厚实的感觉,看到的纹理也很清楚,穿在身上吸汗保暖,是以前岚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更是岚皋人长期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而今虽受现代工艺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鲜有人织、鲜有人穿,但岚皋土织布技艺仍未失传,在岚皋的农村还可以看到这种技艺。相信只要通过保护和挖掘,岚皋土织布技艺依然可以焕发昔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