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岚皋 新兴经营主体引领产业脱贫

发布时间:2017-01-04 08:51来源:陕西日报

“嫂子,这地肥,得少施点!”薄雾中,一位身材瘦小、言谈举止却格外精神的男子,正站在田埂上,向身旁一40岁左右女子叮嘱道。 

初冬的岚皋,山尖已有淡淡的雪。这是给黄花施肥的季节,像吊兰叶子样的嫩绿黄花苗长得格外葱茏。 

男子叫陆明华,岚皋县众达农业公司董事长。女子叫刘明巧,石门镇新生村贫困户。陆明华这次带技术员来到村上,是专程察看签约贫困户的黄花苗长势,并督导施农家肥的。 

“壮大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破解贫困户‘经营’瓶颈,是产业脱贫的治本路径。”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说。众达农业公司,只是该县培育的一家新兴农业企业。和这家公司一样,岚皋正在大力培育新兴农业企业、园区、合作社以及大户,形成了带动力强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 

链接: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体 

岚皋是国定贫困县,九山半水半分田,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家里大多是老弱病残的“半劳力”,甚至“零劳力”,一些耕地、茶园等荒芜,没任何经济效益。 

有想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但发展什么、技术咋办、产品往哪儿卖,都很茫然。而另一方面,作为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企业、园区、合作社、大户,都或多或少需要土地、林地、工人以及原材料。彼此的需求,让双方因此有了“互补点”。 

顺应双方意愿,在县政府引荐下,岚皋县内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纷纷与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包挂单位达成订单销售、劳务用工、资产收益、入股分红、土地林地租赁等协议。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就这样链接在一体了!

南宫山镇龙安村贫困户肖显成,由于患先天性风湿,没法出门打工,只能在家种了1亩多地,靠低保过日子。3亩茶园和另外3亩多耕地逐渐撂荒,每年“分文无取”。去年,村里成立了茶叶发展公司,村里1000多亩撂荒地、茶园流转成了园区,包括肖显成的6亩地全部都被租赁了。 

“荒着还是荒着,一分钱都没有,公司流转了去,又不要我们出一分钱,每亩地每年还给200元租金,我还在园区上班,10年后,茶园和地还都是我的,肯定要得嘛!”说起这本“脱贫经”,肖显成笑容满面。 

目前全县共有22家企业、28家园区、256家合作社、128家农林场与4300户贫困户签订了订单销售、劳务用工、资产收益、入股分红、土地林地租种等协议;累计流转贫困户土地0.8万亩、林地1.2万亩,支付租金620万元;聘用贫困户劳力6000人,支付劳务工资6000万元。 

补强: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助脱贫更有力 

缺资金、缺基础设施配套,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主要难题。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呢?

“必须助一臂之力,让产业脱贫更有力!”岚皋县县长杨义龙说,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大多是中小企业,建立时间不长,还处于投入阶段,虽然规划先进,市场也看好,但普遍差钱缺物,难以做大做强。 

《岚皋县产业脱贫扶持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给予金融、资本、项目扶持以及用工奖励和以奖代补。对自主脱贫户,提供5万元、3年期限、免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5321”普惠性金融贷款及最高3000元的奖补。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作为“担保金”,撬动有关银行提供不少于3亿元的产业扶持贷款,政府给予适当贴息。

明富魔芋生物科技开发公司是全县魔芋粗深加工及销售的“龙头企业”,“链接”了数千贫困户上万贫困人口,随着市场的走俏,急需扩大生产规模、更多原材料以及开发和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县财政先后拿出700万元,对明富魔芋公司给予资本扶持。明富魔芋公司每年拿出资本金的10%给“链接”贫困户分红,5年后还本给政府。

全县去年已累计实施金融扶持1.3亿元、资本扶持1500万元、项目扶持4500万元,贴息1000万元,奖补1000万元,实施技能培训2万人次,新建现代农业园区12个,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户,新增农林场76个。 

共赢: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齐发展 

“新兴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方式,在政府推动下,成为产业脱贫“主路径”和“硬支撑”,带动贫困户和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 

作为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岚皋县烛山食品公司,去年与全县上千贫困户签订了魔芋收购协议,原材料有了保障,产量大增,公司再深挖“富硒”价值,产值从上年的150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4000万元。 

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兴旺,直接带动了贫困户收入增加。去年岚皋鲜魔芋价格从2015年的每公斤2.4元涨到了3.4元,高出了1元。“像这样的价钱,这魔芋是越来越有种头了!”蔺河镇蒋家关村贫困户黄立平兴奋地说。 

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以及价格的上涨,政府和企业的奖励和扶持,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官元镇古家村的大米和莲藕很有口碑,大米曾为贡米。2015年村里成立红香米莲藕专业合作社,并四处促推展销,订单翻番,定价平均每公斤涨了1元。去年村里有的放矢扩种,贫困户寇安富扩种了2亩藕和1亩红香米。“肥料是镇上拉的菜籽饼,种子是村里统一调的,都没要钱!”寇安富说,两亩藕要挖5000多公斤,就算4元1公斤,也是2万元。

据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了产业规模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村民返乡创业就业,尤其是农林产业还让生态本就很好的岚皋山更青、水更绿。

2016年,全县新增魔芋1万亩、茶园0.5万亩、核桃园1万亩、猕猴桃基地3个共2000亩,新增畜禽50万头(只),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就业千余人;森林覆盖率从3年前76%提高到78%,出境水质长期保持Ⅱ类标准;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可带动1.2万人脱贫、人均增收4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