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蜡烛山 作者:陈富秋

发布时间:2017-05-10 11:01来源:

星期六下午,我们一行乘车从岚皋县城沿岚河北下十八公里左右,来到了蜡烛山脚下。举目远眺,峰峦叠嶂,连绵起伏。两峰拔地而起,似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卓尔不群,直冲云霄,形如一对蜡烛遥遥相对,故名蜡烛山。屹立在岚河之畔的蜡烛山,与岚水相依相伴,形成陕南独特的旅游圣地。

登山并非易事。山高而陡,小道蜿蜒崎岖。路边的灌木、蕀荆、藤蔓比比皆是,互相纠缠,形成一片片阴凉。日光透过绿荫,投下斑斓的光影,空旷的山野显得寂静清幽。竹笋拔节而起,高风亮节,青绿的杆儿温润如翠玉,撩人眼帘。紫薇翠蔓,婀娜多姿。纤细柔弱的野花似闪烁的星星,不时点缀在斑驳的野草丛中,随着山风的吹拂,馨香芬芳,沁人心脾。

峰回路转,几经周折游走,终于来到了一孔山洞前。山洞不大,内藏一眼清泉,泉水自里温温漫出,缓缓注入一弯石窠,终年不涸不溢。泉水清澈见底,似琼浆玉液,扣人心弦。据向导介绍,泉水夏季清凉透骨,冬天却冒着热气。饮之耳聪目明,神清气爽,还能延年益寿,被当地人称为神水。这就是著名的“翠岩泉”。我赶忙摘下一片绿叶,折成一个“斗”形,舀起一“斗”品尝,果然清冽甘甜,味美鲜嫩,自己也仿佛成了闲云野鹤的山中之仙,飘飘然,不知所止。

“青崖瀑布”,当地百姓也称吊水岩,是景致中最壮观的一页。据向导讲述,平时只是一道山崖;每逢山雨,此处便汇集水流倾泻而下,起始如柱,尔后一绺一绺的,瞬间一线一线的,刹那散为水珠,最后粉成雾霾,笼罩在空中。跌宕起伏,摇曳恍动,闪烁飘忽,翩翩起舞。整个姿态如一道真丝银帘,幕天席地,垂天而降。白晃晃,亮闪闪,随风而飘,随风而落。如飞花碎玉,晶莹剔透;如冰清玉洁,璀璀璨璨;如珠玑飞溅,亦梦亦幻。雨过天晴,斜阳西照,山色空蒙,一道彩虹横空出世,伴着碧天光华,或云起云涌,又一道神奇的风景,悬挂天际,久久不散。

“祖师庙”兴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据向导介绍,因地势局限,原先庙宇规模不大,但结构精巧,造型新颖。亭台楼阁,雕龙画栋,美伦美奂。殿檐斗拱、额枋、梁柱、庭宇轩榭,错综相连,井然有序。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佛像前的香炉和院落里的方鼎,不停息地点起檀香,烟雾弥漫,清香缭绕。庙宇前后古木森森,众鸟栖息。四周悬崖峭壁,曲径通幽。善男信女拈香信佛,络绎不绝。一时佛光照耀,真是一个难得的清修圣地。后佛事衰微,年久失修,以至庙宇坍塌,然仍能从断垣残壁中领略昔日的辉煌。信仰,永恒的追念,或浓或淡,弘扬真善从未泯灭。原址沧桑,但过去的许多遗迹俯身即拾。盘桓其中,飞思遐想,昔日风光浮现,凭吊感慨颇多。陆陆续续有人造访,插表挂红,焚香叩拜,祈求佛祖福泽,正是这一念想的情结。

“天生桥”与祖师庙一脉相承,其寓意贯通一气。此桥十分简陋,由几根木头连缀而成,悬于绝壁之上,稍有不慎就会跌下万丈悬崖,落得香消魂离。天生桥并不是天然的桥,而是跨度较短,格局较小,也称三步两道桥。向导提醒游客:“贪色者,好赌者,吸毒者,这三类人不宜越过,否则会跌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游客质疑:“说得这么玄乎,但多少年来这三类人中怎么竟无一人摔下去呢?”向导解释:“如果先向神灵忏悔,愿意弃恶从善,神以慈悲不怀,自然也就宽恕了。”这才想起,此前的祖师庙香火鼎盛,源于行善的人多,改过的也不少呢!一座寺庙宛如一处教堂,让善行弘扬,让陋习抑制,这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清规戒律深厚的多啊!向导补充说:“这又是一座幸运桥。能越过此桥,就意味着消灾避难,顺风顺水,洪福齐天。故而此桥特别诱人,错过机缘总不甘心。”话音未落,早已逗得游客开怀大笑。桥虽简陋,却成了人生的量尺,价值的天平,极大地丰富了小桥的文化内涵。清者生,浊者戒,衔香木涅槃,至于重塑再造。这大概是为桥命名的本意吧!

我们继续穿行于茂密的莽莽丛林,攀爬于岩石之间,坎坎坷坷难以描述。晶莹的汗水涔涔而下,淌过之处,衣服被汗水紧紧粘住,苦不堪言。正在难受之际,有人指着丛林惊呼:“快看啦!”循声望去,一只红红绿绿的奇鸟闻人声惊起,一溜烟地磔磔云霄间,还没等照相机启动,早已无影无踪。向导介绍说:“这是锦鸡。自从上面禁砍伐、禁狩猎以来,动物逐渐多起来。除了刚才看到的锦鸡,还有智鸡、画眉、黄莺、杜鹃鸟、香獐、明猔羊、果子狸、猪獾子等珍稀动物也时常光顾这里。一般人也看不到,唯独有缘人、有福人、有情人才有机会。恭喜各位,今天能幸运见到,也算人生大幸啦!”有人提出:“‘有缘人、有福人’明白如画。但‘有情人’怎么理解呢?”向导说:“古人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草木动物都是有情的灵通物种,只要你爱护它,它自然会信任你,接近你,亲妮你。还会给你带来出乎意料的吉祥。”古人原意并非如此,众人笑笑也不介意,但向导借题发挥,曲意解释,到也别有一番情趣。

实在太累了,好不容易爬到两峰之间的脊背,早已气喘吁吁,禁不住歪歪斜斜地躺倒休憩。不经意间,另一只不知名儿的小兽蹿过,速度之快如走平川。游客还没反应过来,它已逃之夭夭。经此虚惊,疲惫消退了。抬头仰望,山峰矗立,壁立千仞,高高地伸向天空,仿佛摇摇欲坠,气势恢宏。或间有千嶂叠翠,危石险道,让人惊心动魄。山形千奇百怪,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如竹笋,如老人,如骆驼,如奔马,如大象,奇峰罗列,气势磅礴。动感画面也让人目不暇接:正立,侧卧,起坐,奔跑,即使砍完南山之竹,告磬东海之水,也难以描绘奇峰神韵。多少年的霹雳振荡,多少岁月的沧桑浸蚀,山魂幽幽,树伟岸坚韧于苍穹;风雨苍苍,立浩然正气于神州。山之本色,闪烁着永恒与崇高的光芒!

受之于险山的启迪,倦怠与磨励,早已烟消云散了。有人吟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慷慨奔放的诗词激励着我们最后向高峰攀援。山更陡了,路更难爬了,但我们有澎湃的心性,有攀登的强烈意愿,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渴望,于是拽住陡坡上的“羊胡子草”,一步一步向上移动。宋朝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记载: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们并非有探奇览胜的嗜好,也无别的非分之想,只是蜡烛山的高而险,雄而奇,峻而秀,扑朔迷离,令人憧憬,令人神往,不探出究竟,终究是莫名的遗憾。于是使出浑身的招数,挥汗而攀,全心一搏。情急之下,有人解下皮带,套住树兜,奋力登高。有人拉住树枝玩起“倒挂金钩”,荡着天然的秋千,甩上高高的石崖。胆小的架起人梯,虽然少了些惊险刺激,但笨拙的执念毕竟弱化了许多风险。好事多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攀上了蜡烛山的巅峰。

淌汗水,进饮食,卧地休息,这是登山人此时渴求的梦想,但我们顾不了这许多优雅。刚刚爬上山顶,忘了辛苦困乏,一个个迫不及待地立于最高处,纷纷四顾,寻找欣赏的镜头,以期饱览山水的愉悦。不瞧则已,一瞧,眼花了,腿软了,耳失聪了,人也木讷了。何以失魂落魂?全缘于万丈悬崖令人肝胆欲碎,柔肠寸断,油然而生敬畏。于是只好放下身段,握紧树枝匍匐而观,仿佛神出鬼没的伏击战士。

从高向下俯视,天高云淡,一望无垠;地造神秀,波澜壮阔。“山舞银山,原弛蜡象”,欲与苍穹争雄。峰峦叠翠,似百舸争流,风流倜傥,仪态万千。岚河傍山麓而行,逶迤磅礴,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河清水奔腾北流。安岚公路盘山而绕,似飘逸的莽袍玉带。一路奔驰的车辆像小巧玲珑的甲壳虫,在悬崖上,在陡坡上,在转弯处,上上下下穿棱来往,缓缓蠕动。星星点点的建筑,沿公路,沿平坝,沿河沟,一路点缀,精巧造型,新颖别致,极尽奢华。放眼望去,还有许多品偿不尽的物华天宝,阅读不完的人杰地灵,哪里是个尽头?

回眸山顶之树,风姿绰约,长长的根须紧紧地扎在悬崖的石缝之中,主干似盘曲虬龙,枝粗叶茂。难以想象,雄壮的枝干与低矮的身姿搭配失调,让人遐思联翩。蓦然想起《封神榜》里的土行僧,莫不是这里的树幻化成精灵变的么?纤云弄巧,一丝丝飘进枝丛,穿透绿叶,又轻飘飘地飞向远方。有时像山一样的云团撞上顶峰,树丛瞬间黯淡下来,四周乌蒙蒙的,仿佛魔界的法宝现身,将整个天空罩住;还伴随着一缕缕腥味刺激,让人呼吸不畅。突如其来的变化,着实使人忧心忡忡。一会儿,云过天青,阳光灿烂,仿佛什么也没发生。幸运啊!这雾中树,云中仙,稀罕的影视镜头,踏破铁鞋无觅处,在这里却不期而遇。

忽然又想起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高,才有起点,才有境界,才有立意的邈远。处于蜡烛山的顶端,避免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却又陷入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孤寂与凄清。月圆则亏,水满则溢,花红则谢,人生怎能无缺憾?

看尽了一山一景观,观遍了一树一春色,饱偿了一窠一清泉,可谓意兴阑珊。正准备坐下来休息,品偿携带的美食,畅谈留连山水的雅兴。这时,一缕缕清风徐徐吹来,绿叶轻轻晃动,发出的微微音响似山涧小溪,清澈见底;似出水芙蓉,清新脱俗。一会儿,又一阵山风掠过,树叶被掀起,风声似滑过琴弦,韵律或舒或卷,有张有驰,节奏鲜明。不久,狂风大作,满山遍野树枝翻滚,掀起巨波狂澜。天地间,铮铮之音,如惊涛拍岸,风卷残云;如雄兵百万,激荡铿锵;如飞沙走石,万马奔腾。听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竟如此传神:“心乱则音噪,心静则音纯,心慌则音误,心泰则音清。”这哪里是风声,纯粹是一场音乐盛会;这哪里是绿叶翻滚,而是“任凭风浪起”,或是“任尔东西南北风”,演绎出一曲悦心悦目悦耳的美味大餐。

人与自然和谐,动物与草木亲密,社会与民心吻合,山水多娇,四方游客竟折腰!向导似乎还未尽兴,应着鸟语,闻着花香,吼起山歌:“巍巍蜡烛哟,普照四方;清清岚水哟,绿水流长!”歌词清丽,曲调悠扬,和着山风,净化着尘世浮华,而且思绪飞扬,激情满怀,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蜡烛即光明,清风即民治,庙宇即善行。抱朴守拙,斗转星移,生生不息。这是蜡烛山壮丽画卷留给人们甘之如怡的惬意,亦是巴山文化的灿烂多姿。司马迁的《史记》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或许是对蜡烛山的虔诚祈福,一份详和的精神寄托。

风清则气正,家和则事兴,国泰则民安!盛世,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为你歌唱!我们带着祝福,带着企盼,带着一颗跳动的心,满载而归!  (作于2017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