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在竹马上的村落

发布时间:2019-10-23 08:56来源:安康日报


岚皋西北部的晓道隐藏在巴山深处,不被外界所知,自从民俗竹马艺术闻名遐迩后,这片骑在竹马上的村落,才让人津津乐道。

李白笔下“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的道具竹马演绎成融贯古今的民俗社火,成为地方文化的一朵奇葩,早在2007年就列为安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朝没有跨省打工的父母,没有留守儿童,而晓道五个自然村,则是典型的老年团,儿童村。孩子们依依别父母,着古装、披铠甲跨在篾编纸糊布裱的马背上,穿过时空隧道,提枪挥剑杀敌卫国,驰骋疆场除暴安良,将杨家将、岳飞抗金等历史故事再现舞台。鼓声急,嘶声起,风啸云涌,金戈铁马旌旗蔽日;八卦阵、长蛇阵、连环阵、鹤翼阵……

在2011年未撤乡并入佐龙镇之前,晓道是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古镇,辖5村和一街道居民小组,5000余人口,邻汉滨区汉江新坝码头,平均海拔860米,距岚皋县城近50公里,龙王沟、银杏沟、茶浪沟三沟之水汇成一条小河。三条沟的溪水如三把二胡,歌词、曲谱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那条小河呢,则是晓道人抱在怀里的一把手风琴,优美的旋律淌过村庄,婉婉约约奔入汉江。在岚皋县的版图上,晓道的地理位犹如中国地图上和蒙古接壤的新疆哈密市。哈密以盛产哈密瓜闻名于世,晓道以晓道竹马扬名省内外,今年8月上旬,晓道竹马亮相CCTV-17《乡村大舞台》,深得全国观众喜爱,好评如潮。

晓道竹马代代相传,至于现在的组织者、教习者是第几代传承,无人能说清。八十年代末晓道竹马处于低谷期,原因是竹马戏、竹马舞、竹马灯的“导演”患了肠癌,他在临终时家人围了一圈,以为他要交代财产归属之类的后事,没想到他攥着妻子的手说,一定要把竹马艺术传承下去!见妻子点头应允,这才平静地撒手人寰。丈夫英年早逝,妻承夫志,她开始研习舞蹈、研习击打乐器和管弦乐器。晓道是个只有25平方公里国土的小地方,文化单位竖起指头就能数完,她唯一能够请教的人就是小学里的老师。

与其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还不如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小学近400名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饱受父母远赴他乡的离愁别绪,如何让孩子们从灰色的孤独中走出,在早晨灿烂的阳光下放飞梦想,一直是老师们最为棘手而又努力破解的课题。她们开始尝试性地把民俗文化植入学校,植入班级体育课,使之成为体育项目的重要内容……

童年若无童趣岂不成了小老头?谁的童年没做过将军梦?谁的童年没有骏马奔腾?有竹马可骑,孩子们如经冬的麦苗,春风一吹,抖掉了留守的雪霜,春雨一润,苗色青青!

竹马舞也好,竹马戏、竹马灯也罢,晓道人把它统称为“玩竹马”。这种“玩”出来的艺术,其实并不简单,首先是道具的制作,世界上有三百多种马,仅从颜色上分白马黑马枣红马等等是远远不够的,编排大型骑战节目时,品种越多才越显得真实。用丝篾编织马头马身马尾的活儿当然是大人们的事了,最麻烦的要算是马嘴、马眼、马鬃的制作,不仅要手巧,还得有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孩子们玩耍的竹马都是村里大人们制作的,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们只能和自己的影子作伴。竹马表演的兴起,对晓道这片村落来说,是一种有温度的民俗艺术。现在有许多游客去岚皋AAAA级景区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行时,会选择走水路,从安康的火石岩登船,经瀛湖,在汉江新坝码头上岸,去看看晓道的竹马和这片骑在竹马上碎步小跑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