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6-09-07 10:11来源:

(2016年2月19日岚皋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追赶超越 绘制岚皋发展新蓝图………………………1

第一节 发展基础……………………………………………1

第二节 面临环境……………………………………………7

第三节 总体要求……………………………………………9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1

第二章 开发管控 优化县域发展空间结构 …………………14

第五节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14

第六节 推进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带发展 ………………14

第三章 脱贫攻坚 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15

第七节 强化“三农”工作基础……………………………15

第八节 发展富硒特色高效现代农业 ……………………16

第九节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7

第十节 推进避灾扶贫搬迁 ………………………………19

第十一节 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20

第四章 转型定位 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 ……………………21

第十二节 丰富旅游发展内涵 ……………………………21

第十三节 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21

第十四节 开发核心旅游产品 ……………………………22

第十五节 努力提升旅游品牌 ……………………………22

第五章 提质增效 培育壮大绿色循环工业 …………………24

第十六节 做优富硒食品产业 ……………………………24

第十七节 做精新型材料产业 ……………………………24

第十八节 突破生物医药产业 ……………………………25

第十九节 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25

第二十节 促进产业融合业态创新 ………………………26

第二十一节 推动重点园区突破发展 ……………………26

第六章 融合创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8

第二十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28

第二十三节 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29

第二十四节 培育健康养老新业态 ………………………30

第二十五节 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 ………………………30

第二十六节 提升改造商贸服务业 ………………………30

第七章 夯实基础 增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31

第二十七节 改善交通基础条件 …………………………32

第二十八节 增强水利保障能力 …………………………33

第二十九节 构建智能电网智慧信息网络 ………………34

第八章 优化布局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35

第 三十 节 提升县城功能品质 …………………………36

第三十一节 做大做强集镇…………………………………37

第三十二节 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37

第九章 绿色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8

第三十三节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 …………39

第三十四节 全力护水增绿保蓝天 ………………………40

第三十五节 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41

第十章 共享发展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43

第三十六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43

第三十七节 扩大就业鼓励创业 …………………………44

第三十八节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收入 ……………………44

第三十九节 改善城乡居民住房…………………………45

第 四十 节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45

第四十一节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47

第四十二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8

第四十三节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49

第十一章 改革创新 激活循环发展内生动力……… ………50

第四十四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51

第四十五节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51

第四十六节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51

第四十七节 提升开放协作水平 …………………………53

第十二章 强化管理 确保规划有效实施……………………53

第四十八节 健全规划实施评估 …………………………54

第四十九节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54

第 五十 节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55



岚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循环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期。编制《岚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是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细化改革路径,阐明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培育发展动力,引导全县人民在建设美丽岚皋的道路上砥砺奋进,谱写新篇章。

第一章 追赶超越 绘制岚皋发展新蓝图

立足县情特征,顺应群众期盼,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在循环绿色发展中实现生态强县、旅游富民。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陕南循环发展重要战略机遇,坚持走以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落实“统筹城乡、全面小康”战略和“旅游富民、生态强县”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40.1亿元,年均增长14.8%,提前一年实现翻番。规上工业增加值17.6亿元,是2010年的5.1倍,提前两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26.9%。累计财政总收入11.1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5.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亿元,年均增长1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突出“五园、五业”,统筹“五区、五片”建设,强力推进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构建新型材料、富硒食品、林产品加工、传统手工业、水电能源五大循环产业体系。生态旅游、山林经济、特色种养等绿色产业加快成长,六口工业园区和“岚皋飞地”园区初具雏形。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27:38:35调整优化为2015年的16:56:28,一产稳步下降,二产大幅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47.9%提高到53.4%。

生态文明跃上新水平。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荒山造林、补植补造、绿化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快实施,累计造林34万亩。核桃、泡桐、杉木、生漆、茶叶、珍稀苗木累计建园21.6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7.8%。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及清洁能源工程有序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有效遏制。岚河、大道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0平方公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8.2%、16.3%、11.2%,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实现。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在全省率先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镇村综合改革,新农合“百元起付线外全报销”制度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县纪检监察系统统派直管改革得到中省领导认可并在全市推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延长集团、广东硒宝、金岚木业、金隆硅业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岚皋,引进外资69.9亿元。

社会事业有大进步。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学前教育整县推进工程。城关初级中学、溢河中学搬迁合并,撤并了堰溪、方垭、耳扒3所小学组建了城关第二小学。民主高中部并入岚皋中学。改扩建校舍11万平方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每千人口病床数3.5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5名,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成功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省级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户户通”覆盖率达到96%。南宫山国家4A级景区、岚河漂流及千层河国家3A级景区成功创建,实施了龙爪子旅游度假区、岚河湾大型水上游乐园、蔡垭旅游综合服务区、四季狩猎场等重大旅游项目。民政事业快速发展,县老年公寓、殡仪馆、烈士陵园、救灾物资储备库、中心敬老院及佐龙、石门等4个镇区域性敬老院建成投用。

发展基础有大改变。建成了安岚二级公路、S207县城过境线、大石三级公路,先后实施了岚城、四石、石横等一批县乡公路及南宫山北线旅游公路改造项目,改造省道及县乡公路173公里,建成通村示范路560公里、村组连户路594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842公里,基本实现了“出境公路二级化、县乡公路油路化、旅游公路等级化、村道文明示范化”目标。新建东新和民主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线路508千米。实施重点滑坡治理工程6处、挡护工程63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4万亩。新修堰渠52条75公里,建成岚河、大道河重点段防洪堤9.2公里,实施饮水安全工程204处,解决了13.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城镇布局有大改观。坚持城乡统筹抓“五片”,建成集中安置点89个,搬迁人口7840户22456人。镇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全县辖12个镇、125个村、11个社区,城镇建成区面积14.4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4.5平方公里,全县城镇人口规模达到7.1万人。民主镇、南宫山镇跻身国家级重点镇,镇域规模不断扩张,发展空间大幅拓展,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率达到40.9%,2014年获评“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称号,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

民生保障有大改善。累计民生支出47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16%。在全省率先实现13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和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高考二本上线人数“五连增”,5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累计新增就业5575人,发放创业贷款2.1亿元,2648名下岗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7%。农村五保对象全部得到供养,城乡低保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按时发放。建设保障性住房8474套,避灾搬迁2.25万人,累计脱贫3.3万人。

附表1:岚皋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

指 标 名 称

计量

单位

2010年
实 际

2015年
目 标

2015年
预计

经济发展

1.生产总值

亿元

16.3

33

40.1

▲第一产业

亿元

4.4

6

6.4

▲第二产业

亿元

6.1

13

22.4

其中:工业

亿元

3.9

10

17.8

建筑业

亿元

2.2

3

4.7

▲第三产业

亿元

5.8

14

11.3

2.财政总收入

万元

13584

27500

26588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数)

亿元

【57】

【100】

【135.6】

4.人均生产总值

9588

20000

26000

5.人均财政总收入

800

1650

1777

6.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16.7

15

14.8

7.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

27.2

25

24.8

8.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

%

18

15

15.1

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

33.3

20

24

经济结构

10.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24

45

44

11.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35.5

42

28

1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47.9

60

53.4

13.非公有制投资占城镇投资比重

%

6.7

15

48.1

14.城镇化率

%

31.9

50

40.9

社会发展

15.农民人均纯收入

3936

8000

8112

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

21.5

15

15.9

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783

30000

28055

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

17.8

15

14.3

19.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

%

65

95

95.2

20.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

26

36

45

2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0.3

0.3

0.1

22.财政支出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

%

55

60

62

23.公众安全感满意率

%

93

95

95.3

24.城镇登记失业率

%

4.3

4

3.3

25.城镇居民生活用天然气入户率

%

--

50

35

2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56

50

56

27.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支出

547.5

1000

3400

生态环境

28.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总量减排(五年累计数)

%

--

【15】

【16.3】

29.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五年累计数)

%

--

【10】

【11.2】

3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五年累计数)

%

【20】

【16】

【18.2】

实践证明,“十二五”时期是岚皋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快速跟进全市发展步伐、由相对滞后走向追赶超越的五年,岚皋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站在了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值得传承。总结这段发展历程,成功经验主要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的决策部署和岚皋的定位要求,结合岚皋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全面小康”战略和“旅游富民、生态强县”目标,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群众需求相适应;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最大限度的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勤政务实,锐意进取,勇于担当。

成绩已成历史,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当前的发展与群众的期盼和需求还有差距,表现在: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仅占全市5%,人均GDP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5%,与中省市整体水平差距较大。资源初级产品、价值链中低端产品占比较大,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岚皋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土地资源稀缺,产业开发面狭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受到严格限制。产业层次低,缺乏大项目、大产业、大品牌支撑,现代农业规模效益低,循环工业链条短,传统产业产能利用率低,生态旅游综合带动效应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宏观经济整体下行趋势影响,部分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重点税源基础不稳,财政增收空间不足,民生支出、项目配套刚性支出加大。扶贫脱贫任务艰巨。岚皋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能力不强,就业渠道狭窄,群众收入偏低,与省市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公共服务水平低。人均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支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总体看,岚皋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初期发展阶段特征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欠发达仍然是基本县情,发展不足仍然是突出矛盾,追赶超越仍然是基本方略,加快发展仍然是主要任务。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着力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改善环境、增强动力、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节 面临环境

承接历史使命,不负时代担当,岚皋发展已经迈上了新台阶,站在了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着新机遇。

从国际国内形势看,世界经济处于复苏和变革期,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带来全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发展机遇看,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岚皋地处陕西脱贫攻坚三大主战场之一的秦巴山区国家连片扶贫开发区域,加之我县被列入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现“脱贫摘帽”、补齐“短板”的机遇前所未有。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明确支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县实现追赶超越、错位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陕西省加快陕南循环绿色发展,明确支持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岚皋作为领跑生态美的重点生态县,生态优势必将进一步放大,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从发展条件看,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总量得到有效扩张,生态产业活力显现,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三五”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规划建设银百线安康-岚皋-陕渝界高速公路,“五园、五业、五区、五片”、全域旅游、石紫岚沿江产业经济带、207省道沿江生态富硒产业带战略布局快速推进,为我县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生态注入新活力。

从自身优势看,岚皋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水资源、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等比较优势,随着对外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资源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综合分析,时和势总体上与我有利,全县仍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岚皋经济就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中高速、不断迈向中高端,与省市一道同步够格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节 总体要求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全县上下要集中精力、以干克难、全神贯注做到“三个聚焦”:

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统领当前和未来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增强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自觉做到以“四个全面”引领来推动各项工作。

聚焦五大发展新理念。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根本遵循。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盯中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自觉把岚皋置于全省、全市发展大格局中,以发展的新理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不断推动我县发展迈上新台阶。

聚焦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未来五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回应人民诉求和期盼,全力以赴谋发展、扎扎实实补“短板”,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统筹城乡、全面小康”战略和“旅游富民、生态强县”目标,走“大企业引领,大基地支撑,大产业发展”的道路,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进程,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奋力实现与省市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握发展新特征。突出改革创新,用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力,用科技创新、大众创业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用提升开放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实现“五化”同步。发挥信息技术广泛渗透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以工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绿色化提质增效,使“五化”同步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不竭动力。

坚持绿色循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富县、绿色惠民,统筹生产方式转型、消费方式升级、环保与治污并重,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在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坚持把共享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人参与、人人享有,推动包容性、普惠性发展,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开放包容,实现互利共赢。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发挥县内县外经济联动效应,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循环发展,加快追赶超越,立足现状补短板,发展优势上台阶,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攻坚“一大任务”,生态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两个领先”,交通改善、城镇建设、全域旅游“三个突破”,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四个超越”,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76亿元,年均增长11.5%,县域经济实力在全省监测排名进入前55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

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多元支撑、竞争力强的循环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三次产业结构由16:56:28调整到11::54:35。

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达到48000元和1500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4.7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避灾移民搬迁和城镇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就业岗位更加充分,13年免费教育继续实施,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且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供水水源保护全面达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生态美领跑全省。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草根”创业创新蔚然成风,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形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超过14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500万美元,经济发展外向度大幅提升。


<!--[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if !supportMisalignedRows]--><!--[endif]-->

附表2:岚皋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预计

预期

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亿元)

40.1

76

11.5

预期性

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35.6

340

20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9.4

18

14

预期性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07

1.9

12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

0.035

——

预期性

结构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16:56:28

11:54:35

——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17.6

38

16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8

35

——

预期性

城镇化率(%)

40.9

55

——

预期性

民生福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8055

48000

11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8112

15000

13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3.3

5

——

预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1.19

≤6

——

约束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7

100

——

预期性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100

——

约束性

累计脱贫人口(万人)

3.3

4.78

——

预期性

生态文明

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

18.2

——

10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

16.3

——

12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

化学需氧量

2.7

完成市定目标

——

约束性

氨氮

2

——

约束性

氮氧化物

3

——

约束性

二氧化硫

0.3

——

约束性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

96

99

——

预期性

岚河出境断面水质

Ⅱ类标准

Ⅱ类标准

——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75.6

81

——

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万亩)

25.18

25.2

——

约束性

城镇污水处理率(%)

65

85

——

约束性

改革开放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53.4

60

——

预期性

市场主体每年培育企业数增长(%)

——

——

10

预期性

五年累计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亿元)

69.9

140

15

预期性

第二章 开发管控 优化县域发展空间结构

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综合调控各类空间开发需求,构建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多点多极支撑、互补互惠的发展格局,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

第五节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全面落实《岚皋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城镇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科学管控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种养区、产城聚集区四大区域,有序引导人口进城入镇住社区,引导企业入园清洁生产,引导农村土地集约规模化生产,努力实现“三化”同步融合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制定有利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实行分类管理,推行差别化绩效考核评估制度,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财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到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30.5平方公里,禁止开发区面积4.8万公顷,耕地保有量25.2万亩。

第六节 推进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带发展

抢抓G541建设契机,以县城及沿线重点镇为依托,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优势特色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服务业集群;以佐龙、城关、蔺河、滔河、南宫山、孟石岭镇为依托的岚河流域生态旅游业配套服务带;以民主、堰门为依托的洞河、大道河流域商贸流通配套服务带;以六口工业园区为依托的循环工业聚集区;以蔺河、南宫山、孟石岭、民主、堰门为依托的特色生态农业种养区,以南宫山、神河源、千层河、岚河漂流、蜡烛山为依托的生态旅游区,构建“一心两带三区”产业发展格局,加快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及长江经济带。

到2020年,以富硒茶叶、富硒魔芋、富硒林果等为主的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以富硒食饮品加工为主的循环工业规模扩张,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提等升级,产业带经济总量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0%,打造秦巴腹地绿色经济画廊和岚皋生态文明建设靓丽名片。

第三章 脱贫攻坚 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美丽。

第七节 强化“三农”工作基础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构建产业特色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培育新型农林经营主体。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大力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家庭农林场。到2020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农业园区18个。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镇村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建设“五有”标准化服务中心,探索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研究制定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以金融支农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金融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农业保险担保机制。

激活农村产权要素市场。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科技成果、合作社股权等市场化流转机制。明晰农村集体资产、农民宅基地、承包土地、林地等产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构建县、镇两级交易网络和交易监管平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第八节 发展富硒特色高效现代农业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建设优质魔芋、茶叶、中药材、山珍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及生态畜牧业、特种养殖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做大魔芋产业。推广林下魔芋岚皋模式,建成市级核心种源基地,不断完善初加工、精深加工和销售体系。到2020年,全县发展林下魔芋10万亩,大田商品芋5万亩,建设芋角加工点7个,改扩建魔芋精深加工线4条,实现产值2亿元。

做强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以示范村、大场大户、新型经营合作组织为支撑点,实施龙头带动,大力发展山羊、生猪、家禽等畜牧产业。到2020年,建设黑猪养殖示范村5个,林下养鸡示范村10个,万头以上标准化养猪场3个、千头以上标准化养猪场40个,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500户,实现产值4亿元。

提升富硒茶产业。坚持市场导向、生态环保、科技支撑、园区承载,紧紧围绕富硒茶全产业链,加快茶产业升级换代,提升富硒茶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能力,做大做强富硒茶产业,打造支撑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到2020年,建成生态茶园11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

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唱响山林经济岚皋模式,坚持规模化经营、园区化发展、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突出发展山林经济,着力抓好特色种养,积极营建设施农业。以速生商品林、特色林果、茶叶、生漆、苗木花卉“五园”建设为重点,培育林业产业园,构建绿色、循环、富民的林业产业体系。到2020年,新建经济林15万亩,低产经济林改造15万亩,发展林下种植20万亩、林下养殖225万头(只箱),实现林业总产值5亿元。

第九节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精准帮扶与特困山区开发紧密结合、避灾扶贫移民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精准施策与到村到户扶持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举全县之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民众自愿、有业安置、服务配套、持续发展”,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把“三优先”精准到人、精准到户,实现异地搬迁脱贫;围绕“五业、五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专项资金、品牌培育、技术培训、政策导向上倾斜扶持,大力推进“贫困户+”产业脱贫模式,切实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实现产业脱贫;加强技能培训,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组建劳务公司,扩大劳务输出,实现劳务脱贫;积极争取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发展生态和绿色有机产业,扩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对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有序将生态保护区内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员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实现生态脱贫;建立贫困人口大病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结算制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实现医疗脱贫;加强贫困人口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补偿力度,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教育脱贫;加大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医疗救助及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实现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全面深化扶贫开发机制,坚决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工作机制以及“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严格评估、逐户销号”退出机制,巩固和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扶贫资金,强化金融支持,完善服务配套,实施精准搬迁,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到2020年,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及生态补偿扶持脱贫29900人、异地搬迁脱贫22200人、医疗救助脱贫6200人、教育扶持脱贫6100人、兜底保障脱贫26700人。全县67个贫困村4.7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县摘帽,稳定实现“两不愁四保障”。

专栏1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

产业、就业及生态补偿工程:通过发展产业、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扶持脱贫29900人。

搬迁脱贫安居工程: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小区38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2200人。

教育扶贫工程:继续实施“雨露计划”项目,对在册贫困户和避灾移民搬迁户进行就业创业培训;实施大学生资助项目,对农村贫困家庭上中职、高职的应届生全部给予补助;实施贫困家庭高中生补助项目,对农村贫困家庭高中在校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健康扶贫工程:将贫困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平均救助比例不低于60%),合理设定最高救助限额,政府资助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开展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程。

兜底脱贫保障工程:坚持脱贫攻坚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实行“两线合一”、应保尽保。完善临时救助、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健全服务机构建设,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扶持政策。

旅游扶贫工程:在全县设立5个旅游扶贫工程示范村。

第十节 推进避灾扶贫搬迁

围绕避灾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以防灾减灾为突破,以扶贫开发为切入点,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自愿、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三优先”、“三靠近”原则,加快推进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注重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着力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明确重点,坚持以县城为主要聚集地,合理布局重点镇,统筹谋划特色产业、生态保护、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提升避灾扶贫搬迁工作质量和水平。

到2020年,完成7583户24730人避灾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从根本上摆脱山洪地质灾害威胁。努力把搬迁安置区建成现代化的新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新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基层,面向群众、承上启下的“铁板桥”。集聚政策资金,充分结合避灾扶贫搬迁,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搬迁群众有安全、经济、实用的住房,享受便利、均等的公共服务,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第十一节 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强化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结合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学推进村庄整合和集中居住。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总体要求,加强水、电、路、气、厕、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山、水、林、田、路、河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形成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体系。参照宏大村、高桥村、花里村、兴坪村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重点打造头桥村、梨树村、联春村、龙安村等20个示范村庄。开展“十个一”民风建设活动,建成“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幸福家园。

第四章 转型定位 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

按照全城、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加快旅游“五区”建设,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产品由传统游览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推动旅游服务由低层次、单一化向多层次、差异化优质服务转变,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打造“公园岚皋”,实现我县旅游“二次创业”转型升级。

第十二节 丰富旅游发展内涵

打通岚皋对外交通大通道,实现毗邻县区互联互通。进一步理顺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实现管办分开、管企分开。规范完善旅游景区交通、旅游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实施旅游通道大绿化。按照“旅游+”思路构建旅游产业、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富硒食品、信息产业、健康养生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实现旅游产品全域统筹、旅游线路全域整合、旅游品牌全域营销、旅游环境全域优化,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岚皋富民强县的一号产业。

第十三节 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景区道路建设为重点,完善景区供水、供电、通讯、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增强景区可进入性,扩大景区接容量。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加大千层河、神河源、岚河漂流等景区经营权招商力度,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到2020年,建成南宫山国家5A级景区,千层河、神河源、岚河漂流国家4A级景区,蜡烛山国家3A级景区。

第十四节 开发核心旅游产品

加快推进县城东西两条旅游环线建设,合理利用乡风民俗、古村院落,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旅游小镇,重点推进“渔家溢河、画中横溪、休闲四季、锦绣花里、秀美城关、魅力佐龙”6个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到2020年,打造3A级旅游示范村10个。完善县城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县城旅游目的地建设,重点推进龙爪子旅游综合体建设。拓展南宫山、神河源、千层河、岚河漂流等核心景区游览空间,开发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互动性项目,开发观光、休闲、度假与探险、养生、科普等相结合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产品。

第十五节 努力提升旅游品牌

坚持“湖城山一体、山水特质、文旅融合”理念,着力打造南宫山国家5A级景区,培育西安—安康—岚皋—镇坪—巫溪—重庆及西安—安康—岚皋—城口—重庆两条省际旅游品牌线路。开发东线南宫山、西线神河源—千层河一日游线路;蜡烛山—岚河漂流—神河源—千层河—县城—南宫山二日游线路;瀛湖—蜡烛山—岚河漂流—神河源—千层河—县城—南宫山—天书峡三日游线路。鼓励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文化旅游、体育赛事、极限挑战等系列节会活动。市内市外与省内省外联动,积极拓展与湖北、四川、重庆、省内关中陕北等周边市县区旅游全方位区域合作,打造“云中净土.神奇秀美”南宫山旅游品牌。

专栏2 旅游业重点建设工程

南宫山5A级景区建设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金顶观光旅游电梯,南线客运索道1500米、北线客运索道2500米,完善景区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人流集散中心wifi全覆盖。

大雄宝殿建设工程:占地1072平方米,建设大雄宝殿和大光明殿。

东线提升开发工程:新建南宫山东线旅游专线公路13公里、步道5公里;保护开发孟石岭武学民俗村、双丰桥文化古迹。

溢河3A级景区建设工程:沿南宫山北线公路,重点围绕宏大村、高桥村挖掘特色文化、打造巴人部落,开发亲水、采摘、露营、科普参与体验项目。

千层河、神河源4A级景区建设工程:完善景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开发智慧旅游。

岚河漂流4A级景区建设工程: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开发智慧旅游。

蜡烛山风景区建设工程:完成探险步道、厕所、停车场、景区大门等基础设施,开发智慧旅游。

龙爪子旅游综合体建设工程:建成蔡垭旅游综合服务区、岚河湾水上乐园、龙爪子温泉度假城、异地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巴文化风情园。

四季镇头桥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工程:开发观光、运动、亲水、度假、采摘等项目,打造集山水观光、餐饮娱乐、民俗体验、生态休闲、康体养生、科普教育、综合服务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配套建设桥梁、公路、停车场等附属设施。

佐龙镇瀛湖金珠岛水上旅游线路开发工程:新建码头、道路、停车场、防护堤、景观桥、旅游多功能服务厅,配套完善给排水、绿化亮化设施等。

民主观音峡至瀛湖旅游线路开发工程:新建码头、道路、停车场、防护堤、景观桥、旅游多功能服务厅,配套完善给排水、绿化亮化设施等。

“锦绣南宫最美花里”乡村体验建设工程:依托南宫山、南宫湖核心景区,保护性开发桂花古梯田、龙安茶园、花里千亩莲花等原生态乡村旅游项目。完善花里村、龙安村、溢河村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

县城特色街区建设工程:以县城河街、莲花廊桥、岚河两岸为重点,打造美食街、购物街、民俗体验街等。

莲花湖开发工程:建设滨湖步道、旅游码头、亲水平台、拦水坝、小型水幕电影广场。

南宫湖休闲垂钓度假区建设工程:建设渔家休闲山庄、环湖步道、游客接待中心,开发全鱼宴、休闲垂钓、水上游乐、悬崖蹦极等项目。

重点旅游村提升开发工程:开发农场、珍稀植物园、巴人农耕文化展览园、中草药种植园、果蔬采摘园、林下放养园等,打造3A级旅游示范村6个。

第五章 提质增效 培育壮大绿色循环工业

坚持创新引领、特色发展、重点突破、园区承载思路,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加速发展支柱产业、突出发展资源循环产业、刺激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生态富硒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林特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传统手工业六大循环工业体系。到2020年,培育亿元企业10户以上、5000万元企业20户以上,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8亿元。

第十六节 做优富硒食品产业

以打造“中国硒谷”地域品牌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建设年产30万吨富硒山泉水生产线、年产200吨富硒红茶生产线、年产300吨富硒山野菜加工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支持硒宝年产30万吨富硒山泉水、康森饮业南宫山泉富硒饮用水、名扬富硒食品、康森魔芋、明富魔芋等一批在建项目达产达效。加快硒宝产业园建设,实施园区道路、给排水、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改善园区发展条件。培育壮大富硒果蔬、富硒水产、富硒畜禽、富硒保健品、富硒养生休闲等生态富硒产业链,构建富硒大产业集群。到2020年,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

第十七节 做精新型材料产业

充分发挥岚皋矿产及生物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走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的循环发展之路。突出发展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技术环保新材料四大领域,培育形成钒钛合金新材料、铜合金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板岩新材料、生物新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六大产业集群。到2020年,新型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5亿元。

第十八节 突破生物医药产业

依托秦巴山区自然资源优势,鼓励发展重楼、天麻、白芨等高端名贵中药材,大力发展厚朴、云木香、芍药、猪苓、白芷、丹参等道地中药材,引进高新技术和现代制药企业,开发中药饮片、口服液、中药制剂等产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由种植型向种产销一体化转变,提高产业效益。到2020年,全县引进2家以上现代生物医药规模企业,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

第十九节 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坚持龙头引领、大户带动,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林产一体化加工、清洁能源、花炮产业等优势传统产业。

林产一体化加工业。利用丰富的适宜于林地发展的山地资源,放活林地、森林、林木使用权,确保处置权,落实收益权。扶持壮大金岚木业、金梅古典家具等林产品加工企业,有的放矢发展工业原料林综合利用,引进林产品加工企业。到2020年,实现产值15亿元。

清洁能源。按照国家节能环保新要求,鼓励现有水电企业技改扩能,留足基本生态流量。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加快推进天然气、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化发电等项目发展。到2020年,实现产值15亿元。

花炮产业。整合现有花炮企业,做大生产规模,做深技术含量,做高环保标准,做响“珠峰”品牌,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建设西北烟花生产文化基地。到2020年,实现产值5亿元。

第二十节 促进产业融合业态创新

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现有产业优势,推动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循环工业与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吸引大型企业向我县中小企业开放技术、营销等资源,开展众包众扶、协同创新。支持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物医药、传统手工业等产业利用互联网拓展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第二十一节 推动重点园区突破发展

创新合作方式,建设“岚皋飞地”环保产业园。积极探索“县企合作”、“跨县对口协作”等新路径。整合产业资源,构建盈利模式,推进项目落实,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开发水处理、水权交易、大气污染防治治理、土壤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环保咨询项目,全面提升园区资源集聚能力。鼓励镇属企业整体飞入园区,鼓励岚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投资兴业,引导社会资本向园区关联产业投资发展。到2020年,吸引入园企业30家以上,努力把“岚皋飞地”园区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节能环保专业化园区。

大力建设六口工业园区。按照园区规划布局,围绕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组合、产品循环研发、链条循环延伸的思路,加快园区供水、供电、交通、绿化、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魔芋、茶叶、富硒山泉水等有机食品为重点,吸引绿色食品加工及旅游商品开发为重点的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建立创业基地、技术服务中心,打造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齐全、管理服务优良的省级县域工业集聚区、城乡统筹示范区、旅游综合服务区。到2020年,引进规模企业入园20家以上,园区企业总数达到50家以上。

专栏3 园区基础设施及循环工业重点项目

“岚皋飞地”环保产业园基础设施:

海绵园区建设项目:飞地园区厂房和道路基础设计雨水回收以及污水处理,雨水循环应用系统。

园区道路太阳能照明工程:飞地园区道路太阳能照明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

飞地产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标准化厂房15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

园区道路建设项目:飞地内环路、外环路、高新十一路,总投资5000万元。

地下管廊建设项目:水、电、气管廊配套,总投资5000万元。

中心广场:建设飞地园区中心广场,总投资1500万元。

安康(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占地21亩,总建筑面积21800平方米,主要建设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公共服务区、室外广场,总投资30000万元。

六口工业园区基础设施:

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新建标准化厂房50000平方米,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

园区供水工程:新建供水主管道10公里,总投资1500万元。

园区道路建设项目:新建园区道路10公里,总投资3000万元。

六口集镇污水处理项目:新建污水收集管网,安装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400万元。

产城、产旅融合建设工程:道路绿化、公共绿地、园区景观节点建设,总投资500万元。

循环工业重点建设项目:

环保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集环境咨询、环境技术、环境评估、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权交易为一体的环保产业园。

石墨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年产5万吨石墨粉生产线,总投资8000万元。

石墨烯研究实验室:建设石墨烯研究实验室,总投资15000万元。

十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项目:建设年处理10万吨废旧铅酸电池生产线,总投资16000万元。

环境权交易中心:建设环境权交易平台,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环境权交易,总投资4000万元。

富硒食饮品:重点推进富硒食用菌深加工生产线、富硒茶叶金银花野菊花综合开发生产线、富硒猕猴桃饮品综合开发生产线、富硒山野菜加工生产线、富硒卤肉制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富硒山泉水开发生产线、富硒粮食加工生产线等项目。

林产品加工:重点推进刨花板生产线、木制工艺品加工生产线、古典家具生产线等项目。

新型材料:重点推进光伏发电、金隆硅业转型升级、硅材料应用新产品开发、玻璃新型材料、年产15万吨电解铜和铜合金材料、钛铁矿开采及加工、重晶石开采及加工、年产500万平方米石英地板砖生产、板岩深加工及废料综合利用、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目。

装备制造:重点推进节能锅炉生产、多功能干燥设备、节能配变电设备、电子元器件生产线等项目。

生物医药:重点推进中药材深加工,建设高纯度杜仲绿原酸开发、现代中药深加工生产线、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深加工生产线、茶多酚生产线等项目。

清洁能源:建设20万千瓦装机风电设施,20MWp高效单晶太阳能发电系统节能项目,年发电量3~4亿千瓦时。

第六章 融合创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做大做强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到2020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

第二十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紧抓安康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契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结合岚皋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基础,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培育新型物流业态。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加快物流快递和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建设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园、邮政速递物流邮件处理中心、快递公司区域中心和分拨集散中心。

第二十三节 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

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发展网络经济与培育实体经济相结合,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依托京东电商巨头,招商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和电子商务公司。支持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建设,深化大中型电子商务应用,引导小微企业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业务,支持大学生、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电子商务创业,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工程,构建涵盖镇村的电商服务站。到2020年,全县网上交易额突破10亿元,打造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

“互联网+”现代农业。围绕茶叶、魔芋、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和应用,实现优势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龙头企业“互联网+”全覆盖,推动农业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监测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农村电子商务及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互联网+”全域旅游。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互联网+旅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联盟。积极开展智慧旅游创新试点示范,打造5个智慧景区和10个智慧旅游乡村。到2020年,实现全县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免费无线网络、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第二十四节 培育健康养老新业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需求多样化趋势,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养老、体育健身等领域。充分发挥全县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巴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探索旅游养老、康复式养老等新模式,推行“一站式养老服务”。建设高中低消费层次相结合,护理、疗养、膳食、观光、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养生服务体系,建设医养结合异地健康养老基地、中医药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区域老年公寓、农村幸福院。

第二十五节 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创新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信用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到2020年,力争引进 1-2家省内外银行来岚设点,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8家,保险公司达到10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公司分别达到2 家以上,实现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零突破,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65%。县域金融发展环境显著优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金融信用体系健全完善,诚信、公平、安全的金融市场基本形成,金融业成为我县新的支柱产业。

第二十六节 提升改造商贸服务业

围绕县城“一河两岸、一城三区”布局,着力打造以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宾馆酒店、商务大厦、专业市场为中心的县城商业圈。以提升档次和服务功能为重点,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加快二次改造和开发步伐,建设休闲高雅的商贸服务业。加快市场建设,建成秦巴山货交易市场、县城建材批发市场、岚河水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和12个集镇农贸综合市场。大力实施“镇超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力构建品种齐全、覆盖城乡、流转通畅的现代商贸服务网络。积极支持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县城“一河两岸”、“一城三区”商业聚集区基本形成,每个集镇有1至2家综合集贸市场,每个移民搬迁社区、每村有1家以上综合商店。外贸进出口额突破5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

专栏4 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

县城综合物流园:重点推进县城柑竹坝综合性物流基地,主要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建材配送中心等项目。

民主副中心综合物流园:依托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建材配送中心等项目。

电子商务产业孵化中心:依托柑竹坝创客园,建设集电商产业平台、企业办公、特型商业、创意科技、大学生创业于一体的电商发展中心,打造全业态电子商务创展基地。

京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设岚皋京东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京东帮、合作店、京东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构造京东岚皋生态链。

岚河湾康体疗养中心建设工程:新建医养结合异地健康养老基地、天然氧吧保健区、天然泉水洗浴区、中医疗养保健区、康复修养区、体检中心等康体疗养度假中心。

第七章 夯实基础 增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加快交通、水利、电力、信息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第二十七节 改善交通基础条件

坚持“打开通道、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思路,启动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西渝高铁从岚皋过境,加快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改造,提高公路等级,增强通达能力,改善通行条件,构建大交通、完善大路网,努力实现岚皋交通发展新突破。

高速公路。建成安康-岚皋高速公路。

机场建设。启动建设岚皋通用机场,满足农林航空、应急救援、抢险救灾、旅游观光等需要。

国省干线。建成G541石紫岚公路堰门-花里段,开工建设花里-平利八仙段,启动改造G211县城至陕渝界。

县乡公路。实施石官、岚滔、堰官、石横、蔺芳等公路建设,改建等级公路168公里。新修和改善乡村道路140公里,新修通组公路80公里,全县自然村公路通村率达到80%,硬化率达到60%以上。

路桥改造。建设黄家河坝、石门农场、孟石岭桃园、龙安二桥、滔河集镇三桥等一批渡改桥,争取开工建设大道河汉江大桥。

公路客运航运码头。建成岚皋县城二级客运站,启动县城二级货运站和民主镇三级客运站,开工建设县城公交总站,新开和延伸公交线路。实施民主、佐龙、滔河等重要镇沿线公路50个招呼站,改造农村渡口7处。

村级公路养护。创建县乡示范路,实施通村公路完善和安保工程。

专栏5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高速公路工程:新建安康-岚皋-陕渝界高速公路49.6公里。

机场建设:启动建设岚皋通用机场。

国省道公路改造工程:建设G541花里至平利八仙段33.5公里、G211岚皋至陕渝界47.9公里、S320安康至镇巴公路流水-洞河段14公里、S534石门-横溪-懒梢台(陕渝界)47公里。

县际公路工程:建设南宫山北线至平利洛河公路13公里、大道河至紫阳蒿坪公路12公里。

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建设石门至官元、堰门至官元、县城至滔河、蔺河至芳流等县乡公路168公里。

大道河汉江大桥工程:争取启动建设大道河汉江大桥。

渡改桥工程:建设桃园、龙安、石门、洄水、小简河桥等19座1898延米。

危桥改造工程:改造漫坡、漳河、石门中学、东坪桥等10座445延米。

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完成农村公路防护865公里。

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完成通村公路122.5公里。

遇子坪隧道工程:启动建设遇子坪隧道3公里。

第二十八节 增强水利保障能力

以促进人水和谐、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统筹谋划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重点实施县城重点集镇防洪、山洪沟治理、水库、水土保持、供水、水源保护、农田水利工程。大力开展“五小水利”工程,提高农村灌溉用水保障能力。到2020年,完成岚河流域、洞河流域、大道河流域防洪重点段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

专栏6 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中小河治理工程:新建洞河官元镇和堰门镇段、大道河石门镇大河村至农场段、大道河民主镇段防洪工程等7处,河堤总长25.6公里,总投资19460万元。

山洪沟治理工程:治理四季河、平溪河、蔺河山洪沟3条,新修防洪堤及护岸15千米,疏通沟道12千米,排洪沟渠11千米,总投资4200万元。

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沿岚河流域,新建堤防8公里,护岸、护脚工程5公里,防汛通道3公里,栈桥4公里,滨水空间利用工程6处35万平方米,驿站6个。生态修复4.5万平方米,湿地12处35.6万平方米。

农田建设工程:改建小型灌区60处,节水灌溉面积4.56万亩,输水管道230公里,改造渠道50公里,总投资14232万元。

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南宫山、岚河、佐龙等丹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7处,生态清洁小流域9处,总投资25846万元。

城区供水工程:改扩建城区供水水源、水厂、管网、供水检测、自动化、应急能力工程,总投资10658万元。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民主、石门、佐龙、南宫山镇4处集镇供水,新建安置小区及新型社区供水工程总计195处,改造集镇及避灾移民安置点农村饮水工程148处,总投资1.8767亿元。

水库工程:新建石门、芳流、孟石岭、民主4座水库,总库容695立方米,总投资20850万元。

第二十九节 构建智能电网智慧信息网络

以完善骨干电网、农网升级改造为重点,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全面提升宽带光纤等传输网络能力,加快4G网络建设。深化宽带光纤网络城乡全覆盖,建设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专栏7 电网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城关变(新春变)110kv输变电工程:新建31.5MVA变压器2台,线路65Km,总投资4825万元。

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工程:新建明富魔芋现代农业示范园、南宫山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10KV线路3.2公里、配变2台、容量360KVA、0.4KV线2.4公里。

农林场供电设施改造工程:改建县国营林业总场10KV线路11公里、0.4KV线路12公里,架设配变5台。

电网智能化改造工程:新增27台智能联络开关,安装10kv线路主干线、I级支线、II级支线线路故障指示器108台,满足负荷转供要求。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10kV线路155.68km,改造低压线路353.55km架设变压器70台,改造户表1819户。

光纤接入工程:全县所有镇接入光纤,总投资1000万元。

农村有线电视网、宽带网全覆盖工程:全县集镇、新村、集中安置点等村镇电视、宽带网络全覆盖,总投资1000万元。

4G基站建设工程:新建4G基站50座,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

第八章 优化布局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产城、产旅、城旅”融合发展思路,突出中心县城及民主副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镇协调发展,构建“两心、两轴、五片”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到2020年,全县城镇规划区建成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5%。

第三十节 提升县城功能品质

按照生态宜居、旅游休闲定位,以畅通、美观、整洁、休闲、舒适、特色为目标,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市政设施和地下管廊,提升改造城市道路、线网入地、给排水设施,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县城增绿扩绿工程,加快森林县城建设。抓好垃圾、生活废水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健全城镇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坚持建管并重,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推进综合执法,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网络化。加快数字县城建设,完善智慧城市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智慧岚皋”。按照“人业城和谐共生、产商居功能均衡、天地园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科学合理规划城镇产业、居住、综合服务,推进城镇、产业、人口聚集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完善城镇功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新路径,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建设经济发展、产城融合、环境优美、生活宜居的美丽县城。

到2020年,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县城天然气普及率达到80%,建成县城地标建筑物一座,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绿色智慧人文县城。

第三十一节 做大做强集镇

坚持移民搬迁与集镇扩容、完善功能相结合,大力实施集镇污水垃圾处理、电网、道路、供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及教育、卫生、文化、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民主副中心及南宫山重点镇建设,努力提高人口承载、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综合能力,打造全国重点示范镇。突出各镇优势,按照“农业产业型、工业加工型、商贸物流型、旅游休闲型”功能定位,分类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完备的新型集镇,使其成为聚集人口、承接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

第三十二节 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要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推动教育、医疗卫生、文体设施、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专栏8 城镇建设重点工程

旅游目的地县城建设:重点实施一河两岸及老城区1100户棚户区改造,县城整体绿化、亮化工程,河滨大道、东连接线、老街、背街小巷等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排水、排污、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

县城片区开发工程:重点实施罗景坪、柑竹坝、黄家河坝、西坡、老城区五大片区征地拆迁、建设开发、配套给排水、排污、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环卫、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县城建筑垃圾填埋场:新建填埋量为72.8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填埋场一个。

县城建材市场:新建岚皋建材配送中心,规划占地0.5公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县城公共停车场:新建城市公共停车场5个,停车位1000个。

县城市民休闲及避灾广场:在县城肖家坝、罗景坪、新街、陈家沟、黄家河坝、柑竹坝、小河口原农贸市场,新建地电广场、古井广场、民生休闲广场等7个防灾避险暨市民休闲广场。

重点镇全民健身广场:新建城镇全民健身广场8个,建设面积20000平方米。

县城标准化农贸市场:新建兴隆街标准化农贸市场,主要设蔬菜、水果、家禽、粮油、干山货等五大农产品交易区。

数字化县城建设项目:新建县城集约型数字城市管理平台、远程监控指挥中心大厅、管理区域网格划分及部件普查、城区视频监控系统及配套设施等。

县城公共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候车亭、调度站,购置公交车辆,建设数据中心、驻车站点、驻车电子防盗锁、自行车及相应的通讯、监控设备等。

县城珍稀植物观赏园:完善莲花山珍稀植物园风景区功能,新建珍稀植物观赏区,配套建设主次出入口和园区步道、给排水管网、公厕、垃圾收运系统等附属工程。

气化岚皋工程:新建LNG(压缩天然气)加气站1座,铺设天然气管道55公里,气化率达到80%。

民主、南宫山重点镇建设:重点实施集镇道路改造、供水、雨污管网、防洪堤、桥梁、生态休闲广场、停车场、生态公园、体育场等工程,配套建设绿化、亮化、环卫等附属设施。

第九章 绿色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护水增绿保蓝天,推动“山河沟”综合治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升生态保护水平,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建设生态岚皋。到2020年,岚河、洞河、大道河等水源地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81%,建成国家级生态县。

第三十三节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继续实施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强主要污染物减量排放。加强河流等级生态工程管理与保护,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推进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推进农村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建设。加大重点污染物防治与修复工作,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落实区域水质、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尾矿库等重点污染防治责任,加大地质灾害区、资源开采沦陷区治理,促进工矿区生态恢复。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提升环保监管水平。着力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生态综合监测平台,健全环境自动监测体系,推进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尾矿库环境污染与水土流失预警与防控。完善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科技预警机制,增强环保监测、执法、应急工作能力,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动态管理、风险评估、责任追究等制度。

健全自然资源矿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河流、森林、山岭、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深化自然资源及其产品市场化改革,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开展水权、排放权、用能权及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为生态环境损害划定红线。

第三十四节 全力护水增绿保蓝天

以“一泓清水永续北供”为重点任务,确保岚河、洞河、大道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实施“清洁岚皋五年行动计划”,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沿江治理、供水运营与防灾防洪工程。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确保区域内河流水质稳定。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健全水质实时监控和环境应急体系,构建水质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责任追究。

持之以恒推进国土空间绿化,深入实施“陕南山地森林化”工程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工程,加快岚河沿线及大道河周边绿化进度。突出山地森林化、城镇园林化、岚河两岸景观化,全面开展岚河两岸生态治理造林绿化工程。

加大大气污染防控力度,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加强“气化岚皋”、公路管理、小点源治理和城市尾气扬尘治理等举措,持续改善大气质量。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突出抓好工业废气治理,加快高耗能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黄标车淘汰和汽车尾气治理,积极开展企业碳排放交易,引导低碳消费。

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加强重金属企业环境管理,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老企业升级改造,严格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对废弃矿坑、矿沟、探槽、采石场、取土场和挖沙点专项整治。

第三十五节 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全面落实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技术产品。建立节能监察监测体系,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树立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形成资源节约集约社会新风尚。

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清理闲置土地,开展废弃工业用地再利用。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考核监管与标准控制。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探索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完善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制度,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加强城市生活节水力度。

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构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体系,严格控制综合能耗指标。提高矿产资源采收率、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采矿深陷区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综合整治再利用。构建节能、低污染的矿产冶炼工艺与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加强资源环境县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逐渐形成绿色生活习惯。提倡绿色节能办公,鼓励公众选择公交车、电动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小康社会普惠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

专栏9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国土绿化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管护森林265.53万亩;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公益林17.5万亩、生态补偿60.31万亩;建设森林防火、生物防火林带180公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万亩;长江防护林保护工程,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7.5万亩、低效林改造20万亩;建设国家碳汇造林项目,人工造林15万亩;汉江生态保育林地和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林项目,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11万亩,提质增效15万亩。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推进工业园区污水综合治理、县城污水厂提标改造、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综合整治、兴瑞达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等工程。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重点推进民主、佐龙、蔺河、南宫山、孟石岭、滔河镇垃圾填埋场建设。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污水处理设施30座、垃圾填埋场4处,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19处,全县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50%以上。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重点推进国家生态县创建、岚河及大道河流域生态修复、退耕还林、大南宫山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千层河湿地公园、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保护、支河瓦板岩开采矿区生态修复、孟石岭硫磺矿区土壤修复。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重点推进10吨以下燃煤锅炉拆除、新兴建材烟尘治理、金岚木业喷漆车间有机废气处置、4个加油站油气回收项目建设。

环境监测能力工程:重点推进环境风险应急物资储备库、县环境监管能力达标建设、环境应急指挥中心、自动监测站、县级污染源监控中心、重点污染源在线及视频监控设施建设。

第十章 共享发展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实施重点领域民生工程,

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民。

第三十六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质量,高中教育抓品牌,职业教育抓特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普及学前3年教育,全面推行普通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通融合。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发展0-3岁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服务机构。创建“双高双普”省级教育强县,深入实施13年免费教育。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三名”工程,重点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到2020年,全县学前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到100%,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实现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专栏10 教育重点工程

学前教育:改扩建幼儿园12所,新建2所(县城幼儿园3所、村镇11所)。

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计划:改扩建完全小学25所(县城2所、村镇23所)、改扩建初级中学5所(县城1所、村镇4所)、新建九年制中学1所(县城)、改扩建九年制中学3所(村镇)、改扩建高级中学1所(岚皋中学)。

中等职业教育:改扩建岚皋县职业教育中心。

留守儿童关爱家园建设项目:在柑竹坝建设留守儿童公寓、餐厅、心理抚慰中心、亲情远程平台、文体室等,配套建设附属设施。

第三十七节 扩大就业鼓励创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全民的创业服务平台。大力扶持劳动型密集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促进现代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和手工编织业发展,全面拓宽就业空间。更加重视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统筹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以创业促进就业,扎实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农民创业示范工程及“千名能工巧匠”工程,培育乡土专家及职业农民。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进共富行动计划,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建立“众创空间”孵化体系,加快推动柑竹坝创客园、民主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创业平台建设。加强就业援助,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做好失业预防和调控。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到2020年,全县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1500人,各类劳动技能培训2万人,职业培训2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

第三十八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收入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长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赋予农民住房、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转让等权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完善企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推进同城同酬、同工同酬。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 4.8万元和1.5万元。

第三十九节 改善城乡居民住房

完善符合县情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构建以政府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推进公租房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与限价房并轨,继续实施以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抓好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公租房入住和后续管理工作。到2020年,建成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改造各类棚户区5000套,改造危房10000户。以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为抓手,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提高公共设施配套水平。继续落实好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城乡居民住房权属登记工作,大力促进二手住宅市场交易,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第四十节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以提高全县人民健康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支撑保障六大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组建医疗联合体,推进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鼓励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定向培养免费医学生。增强中医药创新和服务保障能力。强化医疗卫生质量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到2020年,全县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和病床数分别达到2.86人和6张,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创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创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示范所,健全县镇村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好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和镇级食品快检室。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推行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维护食品安全,确保全县人民吃上安全放心食品。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重视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完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流动人口的关怀关爱力度,进一步落实对计生家庭的优惠政策。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改善儿童成长环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加快推进县体育馆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鼓励举办集体育赛事、表演、民俗、旅游、餐饮等各种休闲元素于一体的大型体育活动。

专栏11 全民健康重点工程

县级公立医院:建成县中医院和妇女儿童专科门诊综合楼。

民营医院:在县城罗景坪建成兴皋民营医院。

岚皋县第二人民医院:在县城副中心民主规划建设1所县第二人民医院。

镇卫生院:新建城关、官元、孟石岭中心卫生院3所。

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组建县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覆盖县镇村三级的卫生信息网络,实现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健康养老中心:在城区建成一所中医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中心。

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新建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一所,总建筑面积1500平米,购置检验检测设备。

县体育馆:在县城柑竹坝新建标准化体育馆一座,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县游泳馆:在县城龙爪子新建小型游泳馆一座,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县城、重点集镇、有条件居民小区公共区域体育设施20处。

第四十一节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运营并重,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政策。鼓励各类文化企业、文化团队、文化机构创作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文化产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岚皋地域文化特色,深入实施巴文化“五个一”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县域文化活动品牌,创作旅游歌曲、拍摄风土人情电视剧,打造旅游文化剧目。加强周氏武学、晓道竹马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实现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和无线调频广播信号全覆盖。

专栏12 公共文化重点工程

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集图书馆、文化馆、数字电影院、影剧院、展览馆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县民俗博物馆:建设岚皋县民俗博物馆,征集岚皋民俗文物,集中展示岚皋风土情、特色文化,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

县城市规划馆:建设城市规划馆展馆一座,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水思想馆:新建水文化主题场馆一座,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无线调频广播和无线数字发射基站建设项目:建设松林寨主发射基站1座,南宫山镇、滔河镇、民主镇、官元镇二级基站4座,实现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和无线调频广播信号的全覆盖。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为农村及社区群众采购有线电视、文化活动、文艺演出、图书报刊、文化器材等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第四十二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快构建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为重点,以商业保险、慈善事业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统筹衔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的医疗保险、大病救助、职工互助保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医疗保险体系。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改进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工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政策,保障残疾人权益,提高优抚安置保障水平。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扩大社保筹资渠道,加强社保资金监管和服务。

加快推进殡葬改革步伐,落实殡葬惠民政策,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加强民政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进程。

第四十三节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切实发挥法治建设规范引领作用。加快法治岚皋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民主、公正、高效、权威的良好法治环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各级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制化,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创新司法工作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强化司法监督,促进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力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着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治,推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完善政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打造岚皋民生警务平台,推行“十小警务”。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信访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岚皋建设,构建社会面治安、城乡社会治安、危险物品和重点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等防控网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加强政法基础设施和警务装备建设,提升国防动员和国民经济保障能力。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邪教、黄赌毒、涉众型经济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推进饮用水、食品医药、卫生、自然灾害、网络、校园安全、群体性事件等应急能力建设,构建与公共安全风险相适应、与国家安全相衔接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救灾物资储备、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

第十一章 改革创新 激活循环发展内生动力

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创新、改革、开放协同发力,破解关键难

题,全面增强追赶超越动能。

第四十四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遵循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立足县情实际,找准改革突破口、体制创新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抓好涉及面广、配套性强、利益关系复杂的问题,重点推进简政放权、旅游体制、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事业单位分类、产权制度、财税投融资、就业保障、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发展动力。

第四十五节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五个扎实”要求,加快实施全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政府主导,搭建创业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创造潜能、创业激情。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建立部门权力清单。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工商、国(地)税 、质监“三证合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到2020年,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益大幅提升,建立比较完善的县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岚皋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第四十六节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强本固基培养本土人才。积极探索“定点选才-定向培养-定岗招录”的委培方法,引导优秀本地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岚皋发展所急需的农业、林业、教育、卫生、建筑、法律、财会、企业管理等专业。实施后备干部工程化管理,培养更多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科技型、管理型、服务型人才。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大力扶持农场主、林场主和农村产业大户,深入实施“千名能工巧匠”工程。

创造条件引进高端人才。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培育企业家、培养职业经理人、培训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引进技术型、管理型、市场型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加强医疗、教育、文化等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有计划引进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紧缺专技人才,逐步建立与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相适应的高素质、高素养职业队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和决策咨询制度,提高科学执政、依法行政水平。

改善环境留住优秀人才。建立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责任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继续开展经济人物、科技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自学成才带头人评选活动。鼓励企业开展人才工人评选活动,调动人才、用人单位两个主体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活等环境,完善企业吸引人才激励政策,努力做到人才住房优先保障、子女教育优先考虑、社保待遇优先解决,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机会、创新平台、发展空间。

加大创新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力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注重培养,放手锻炼,成才即用,成熟重用,用其所长,用当其时。让各类人才始终保持积极性、具有主动性、创新性和成就感。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引导企业建立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加大对创新创造者的表彰奖励力度,营造创新光荣、创业自豪的干事创业舆论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第四十七节 提升开放协作水平

继续实施“大招商、大开放”战略和招商引资“引凤回巢”工程,立足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和现有资源优势,依托岚皋飞地园区、六口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中心县城,找准对接点,开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大力招商引资。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强化区域合作与交流,建设完善开放平台与渠道。

第十二章 强化管理 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本规划是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本规划经过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要举全县之力,实现未来五年发展宏伟蓝图。

第四十八节 健全规划实施评估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是本规划纲要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要完善决策目标体系、执行责任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科学合理编制专项规划、空间规划和年度计划,分领域、分阶段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健全规划实施评估。

本规划纲要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制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改革创新、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要纳入各镇及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要逐一分解,明确工作责任。

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检查。组织规划中期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经中期评估需要对纲要进行修订时,要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四十九节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坚持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推进规划体制改革,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为基础,以专项规划、空间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体制机制。

组织编制各行业发展专项规划,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举措。各专项规划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形成落实本规划纲要的重要支撑和抓手。

建立规划纲要与专项规划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在重大生产力布局、重点项目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上,确保总体要求一致、空间配置合理,把握好规划实施的重点和时序,确保各项重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十节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严格落实党员干部与群众多见面常联系机制、纪检监察系统统派直管制度、党政“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为政不为问责制度、凭实绩选人用人制度,以规范的制度保障规划蓝图的实现。采取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形成“追赶超越”的政策导向机制。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编制实施好年度财政预算,为规划实施和目标任务完成提供有力的财政资金保障。切实加强人才、土地、能源、重要商品物资等战略资源管理,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围绕发展的重点领域,密切联系岚皋发展实际,加强形势研判、运行分析、政策储备和协调落实,为各项发展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