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治河”进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7-09-01 16:32来源:

岚皋县“三长治河”进展情况  

岚皋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国土总面积1956平方公里,辖12个镇125个行政村,总人口17.6万人。境内河沟纵横,水系发达,有大小河沟646条,每年汇入汉江径流量达13.93亿立方米,占汉江安康段干流总径流量的61.8%,是陕西省河网密度最大的县之一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水源涵养区。去年年底中央和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后,岚皋县在第一时间抓好贯彻落实和认真总结论证前期实施“河长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精准夯实河湖管理责任,在全县探索推行河长抓落实、警长抓执法、督察长抓监管的“河长+警长+督察长”的“三长治河”管理机制,全方位推进河道治理工作,形成了职责明确、协作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了空间、时间、问题三不遗漏,为护航南水长治做出了积极贡献。该机制一经推出,受到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水利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以及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等多家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构建“三长治河”体系,落实责任全覆盖。“ 三长治河”即由县、镇、村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总河长和镇、村两级河长,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责任总河长、县公安局长和各镇派出所所长兼任总警长和责任警长,县人大领导担任总督察长,县水利局长、县环保局长担任责任督察长。并按每人每年3万元的标准,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为每镇选聘1名未就业人员担任镇级督察长。在具体实施中,各级河长为河湖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总河长、总督察长、总警长分别负责全县河湖管理的总体领导督导、督促检查、执法监督工作职责,责任总河长(联镇责任河长)、责任督察长、责任警长分别负责全县(挂联镇)河湖管理的指导协调、组织实施、执法监管工作职责,镇级督察长负责所在镇河湖管理的日常巡查监管工作职责。同时,按流域及行政区划对全县河湖重新确权划界,全县共设立河长公示牌共计148处,任命镇级河长24名、村级河长254名,责任警长12名,镇级督察长12名,组建河湖管护队137个,织牢了“河长+警长+督察长”的网格化体系,构建了“三长治河,全民参与,协作联动,守水尽责”的治河护水格局。  

二、健全“三长治河”机制,实现管理无盲区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实行总河长一季度一研究、县级河长一月一安排、镇级河长一周一检查、村级河长一天一巡查,“总警长一月一执法监督、警长一周一执法检查、案件查办全程参与”,“总督察长一月一督查、责任督察长一旬一督查、镇级督察长一周三督查一日一巡查”,及时收集并反馈河湖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限期开展整改整治,确保各类问题的及时、快速、有效处理。二是加强日常监管。严格实行月督查、季点评、年考核工作机制,县河长办每10天将收集的问题清单梳理汇总,每月下发1期工作通报,每季度开展1次点评,每半年进行1次考核。同时通过印制“三长”《工作手册》、建立“三长治河”微信群、手机app软件等方式,对镇、村两级河长及责任警长、镇级督察长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监管,确保“三长”积极发挥作用。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将“三长治河”工作落实情况与镇、部门年度考核和“三长”工资待遇挂钩,对工作滞后、履职不到位的镇、职能部门和“三长”予以约谈问责并跟踪督办,形成任务明确、责任明晰、奖罚分明管理考核体系,倒逼各级各部门及“三长”认真履职,协力治河护水。  

三、强化“三长治河”措施,确保管理见实效 一是狠抓源头治理。启动岚河、四季河示范段建设,对重点河流断面、电站生态基流通道口、生态敏感区、重点污染源和城镇设施等部位全天候监测管控。并按照工程治理、生态治理与项目准入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绿化造林、重点段防洪堤、山洪沟治理、水利风景区等建设项目,夯实河湖管理长远举措。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三长治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狠抓河道采砂、入河排污口、涉河建设项目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对涉水违法典型案件开展精准打击,快查快办,严查严办。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制定《“三长治河”宣传工作方案》,通过开展主题宣讲活动、设置“三长”公示牌、张贴宣传标语、开通微信微博、发送手机短信、开办电视专栏、采写新闻稿件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三长治河”宣传工作,全力凝聚“三长治河”工作合力。  

“三长治河”机制实施以来,全县先后组织河道专项检查2次,开展河库综合整治3次,责令整改17起,河道设障限期清除9起,拆除规模化养猪场1处,取缔侵占河道1处,整顿采砂厂6个,整治水电站23座,查处违法采砂案件2起,查处电渔案件4起,收缴非法捕捞抬网16副,粘网及其它网具300余副,行政处罚8,全县河湖水生态、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流域水质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确保了一江清水安全出境。通过实施“三长治河”管理机制,有效破解了在河长制工作落实中存在的“多龙治水”的责任主体不清晰、涉河违法行为发现不及时、监管不到位、处置不强硬以及重复破坏等一系列现实性问题,做到了从传统型管理到科学化管理、单一性治理到综合性整治、从各自为战到集体会战三大转变,是全面落实“河长制”过程中的一次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