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推行“三长治河”管理机制有成效

发布时间:2019-05-23 16:33来源:

行走四季河沿线,河畅、水清、岸绿,小桥流水人家,一路旖旎风光、笑语盈岸。依托山水资源禀赋,四季河下游天坪村的“巴山样子、杨家院子”,已然成为岚皋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今年“五一”,岚皋县杨家院子的游客每天突破3000人次,近60户农家乐,每户每天收入超过1万元。作为杨家院子农家乐最早发起人,杨文方还有另外两个身份:天坪村支部书记、村级河长。

几年来,每天巡河,对于杨文方来说,早已成为习惯。作为村级河长,这条47公里的四季河牵动着他的心,只有每天巡过了,才能感到踏实。

边走边聊,杨文方道出了曾经不到6户农家乐发展成如今规模的背后深层次背景——河长制。他说,河长制带来“河长治”,才有如今的水清、岸绿、景美。

在岚皋,系统化的治水方案有着丰富内涵。2016年底以来,岚皋县在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的基础上,精准夯实河湖监管责任,创新推行以“河长+警长+督察长”为主体的“三长治河”管理机制。

“三长治河”即对全县境内所有河流进行重新确权划界,由县、镇、村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河湖长,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责任总河湖长、县公安局长和各镇派出所所长兼任总警长和镇级责任警长,县人大领导担任总督察长,县水利局长、县环保局长担任责任督察长,并以社会购买服务方式,为各镇选聘1名镇级督察长。河湖长抓落实、警长抓执法、督察长抓监管,三长共同负责全县河湖管理保护工作。

“通过实施“三长治河”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河湖长制工作落实中存在的“多龙治水”的责任主体不清晰、涉河违法行为发现不及时、监管不到位、处置不强硬以及重复破坏等一系列现实性问题,做到了从传统型管理到科学化管理、单一性治理到综合性整治、各自为战到集体会战三大转变,实现上层机制与管理末梢的有机联动融合,形成了“三长”协力治河护水的强大合力。”岚皋县水利局局长、县河湖责任督察长沈声华说。

目前,岚皋县共明确县级总河湖长2名、县级联镇河长11名、湖长5名(兼),县级河湖总警长1名、总督察长1名、责任督察长2名;任命镇级河长24名、湖长10名(兼)、镇级责任警长12名、镇级责任督察长12名;村级河长268名,湖长28名(兼),选聘护河员161名,更换完善河长公示牌148块,设立湖长公示牌14块,并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群众义务护河队137个,开发护河员、护水员公益性岗位237个,全面建立了“河长+警长+督察长’的责任体系。

“三长治河”,推动的更是全社会思想观念的更新。在四季镇天坪村,整治河水之初,也经历了“艰难的说服”。2017年四季镇督察长杨义平在巡河时发现有人撒网捕鱼,上前制止时受到“我打了几十年的鱼都没人管我,你凭什么管我?”的诘问。如今,“三长治河”护水,以水促旅,以旅促增收,形成了良性循环。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没有人愿意再回到过去。从普通群众到村镇干部,都渐渐悟透一个道理:守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水库众多,全市5A中,大中型水库15个,汉江在安康境内流长340km,瀛湖是西北最大人工淡水湖泊,丹江口库区近70%的水来自安康,是全省河网密度最大,汉江流经最长,南水北调水源涵养面积最大的地区。目前,安康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河长湖长+警长+X”管护责任机制并延伸到村一级,全市5平方公里以上941条河流、148个湖泊实现责任体系全覆盖,形成河长统揽协调,警长亮剑执法,部门协同作战,各级齐抓共管,有效解决了执法监管难、监管软的问题,形成了全民护河治水的大格局。

2018年,安康市河湖长制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取得了河长制全省第二、湖长制全省第一的好名次,中国水利报河长制湖长制专刊整版推介报道,探索开展的三长治河、护河员公益岗位、示范河流创建、河长制“八进”活动、微信有奖举报、县域跨界联合执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志愿护河行动等系列创新成果和工作成效受到中省充分肯定、各方高度关注和人民群众广泛好评,为安康“追赶超越、绿色倔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