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瞻祠堂存古韵 再现文化精气神

发布时间:2010-06-07 00:00来源:本站原创

闲暇纳凉,随武昌老家族人一起观瞻了座落在铁炉乡先进村六组迄今已百余年历史的家族祠堂旧貌,始知吾辈祖先自清乾隆年间由湖北武昌老屋迁入铁炉坝后又分支四季河和其他邻县区,繁衍生息逐步成为一方的“名门望族”,为了共同祭祀祖先,才集资修建了祠堂——祝家祠堂。

祠堂建筑为砖木结构,气派坚固,古色古韵,画栋雕梁,飞檐壁立,气势恢宏,甚是壮观;房屋对称合理,一进两重,四合天井;前重五间接待宾客及祭祀族人,后重五间供奉祖先灵位,左右各六间为保管室。大门由石料做成,门头刻着“祝氏宗祠”四个大字,门前蹲放一对石狮,门内蹲放一对木狮,一狮抱绣球,一狮抱幼狮。房檐四周雕绘各种古典图案,前有“二十四孝”、“八仙过海”,后书“三国演义”,左题“封神榜”,右画“红楼梦”。室内门窗、石墩木柱雕龙画凤,刻花绣草。图案工艺精巧,种类繁多,神仙英雄、金童玉女、飞禽走兽,千姿百态,神态各异。祠堂内立两块石碑,一块名“永垂不朽”,一块为“子孙荣昌”,碑文记载了祝家功德和家规家法“文明礼仪”,至今石碑尤存。

解放初期,祠堂改名“红旗小学”,据了解,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大多经党的培养、深造成了国家干部和企业主管,有的成了闻名地方的一代名士。

据传,在6070年代祠堂各种图案、描绘,突然布满蜘蛛,灰暗无存,直到改革开放才反迹归真,若隐若现,重见天日,此为传闻,难于考证。

尽管祠堂不失旧的封建礼教,但也记载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变迁和乡土民俗风情,且具较高的文物价值,现已被普查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虽曾经历经战乱和“文革”破坏,损失甚为严重,幸喜主体建筑尚存,许多残迹遗痕保持较好,其洁净、典雅、豪气,仍存历史进化、文明发展之象征,其古风神韵实实令人叹为观止,不失为岚皋境内的一处旅游名胜景点,吾辈坚信在党和政府优惠政策的阳光雨露滋润下,祝家祠堂定会为活跃地方旅游文化绽放新的光彩。(作者:祝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