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鱼趣 作者:唐新民

发布时间:2013-10-16 00:00来源:本站

钓鱼不用钩

小时候听长辈讲有一个叫姜子牙的老头,在渭河边钓鱼,说他的钓鱼钩是没钩的,其实是应该叫钓鱼针。故道是姜子牙钓鱼,愿着上钩。这些传闻就吊足了我童年的胃口:经常在想,有这么傻的鱼吗?又想这鱼就算是咬上了,没钩的针怎么挂的住?大人也没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让我的童年和少年为此事困惑不已。

没想到,中学期间,一次到舅舅家去玩,却体验到比姜子牙更不可思议的事。姜子牙钓鱼好赖还有一枚针,我竟然体验了一次无钩钓鱼!

舅舅家在大巴山深处的一条秀美清澈的山溪旁,这溪有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名字:四季河。河两边长着年代久远的枫杨,山脚下就是绿油油的稻田,我特爱赶去看舅舅薅秧。这是因为在下午太阳快落山时,田里的农活干完了,舅舅和其他的社员(当时还是人民公社时期)便到河里洗去身上的污泥,然后都分散开,各自在石头下开始摸鱼。一会儿功夫,只见一条条金鳞闪闪的大鱼,便从社员的手上飞出,拖着珠光粼粼的水线。划出一条优美的弧,抛向岸边,夕阳下,又现出一晕淡淡的彩虹。鱼在石滩上跳跃,我狂喜不已,这景象一直深映在脑海中。

一段时间,没有薅秧的农活,我闹着舅舅去给我摸鱼。舅舅说,今天没事,咱们去钓鱼怎么样?钓鱼?实在太好了!我就叫舅舅找钓鱼的器具。舅舅说,咱们可不是在城里,钓鱼的工具东要自己做。舅舅先带我去挖蚯蚓,就在屋后的菜地边,一翻开土,便有许多又肥又长的蚯蚓钻来钻去,一会便抓了许多,舅舅又从打草鞋的苎麻丝中抽出几条,将其撕开,撕细。最后用一条细细的竹签,牵引着麻丝,从蚯蚓身中穿过,一条接一条,连成了个大圆圈,然后又交叉合成一些小环,扎在一根手指粗细,四尺长短的竹棍底部,拿起竹棍,下面就像挂了一束小香肠。然后拿起一个竹篮挎上,对我说,走,河里钓鱼去,就这?我惊愕的几乎合不拢嘴。

我们到了河边一个水潭石头上,水清澈无比,一群鱼在潭中游玩,我们一到鱼群轰然四散。留下空空的水潭,水底细沙圆石,清晰无碍。这时舅舅左手挎着竹篮,右手拿的竹棍,把栓着蚯蚓的那端直插水底,我正想问舅舅,这么清的水,鱼儿怎么敢来?忽然发现乱石之间有了动静,一些黑影在石隙间时隐时现。舅舅此时做个手势,暗示我不要弄出动静。突然,七八条全身黝黑,尾梢暗红,体型向泥鳅的小鱼,冲上去狂吞蚯蚓,然后摆动尾巴想把蚯蚓拉下来,刚才逃走的鱼中,有几只身上布满麻点的土鱼也赶来抢食,只见舅舅猛地把竹竿提出水面,可笑这些鱼儿还死死咬住蚯蚓,直到被带出了水面,等发觉情形不妙,松开口时,舅舅的竹篮已经等在下边,鱼儿噼里啪啦都掉进了深深的竹篮中,当时的情形太神奇,太奇妙了。令我激动不已。舅舅告诉我这个像泥鳅的鱼叫魟(当地读gang)鳅,长满麻点的当地土鱼叫麻鱼。他们都特别贪吃,又笨头笨脑,这种钓法只能钓这种鱼。之后又换了几个水潭,赶到做午饭前,篮子也差不多要满了。

时间过去了许多年,这奇异的钓鱼方式,童年的鱼趣,也像这条清澈的四季河,四季不停的在我记忆深处流淌。

 

跑钓桃花鱼

仲春时节,山清水秀,鳜鱼肥美。面对一片和谐,美好的春天田园景象,唐人张志和陶醉其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家乡秀美的四季河,少了肥美的鳜鱼,却又产一种美艳的桃花鱼。家乡一位诗人,陶醉于家乡的无边春色,更对家乡的桃花鱼情有独钟,有诗句“鱼游浅水追桃浪,莺乘春风随柳烟”,描绘出了家乡陕南三月的旖旎春光和桃花鱼带给人的快乐。每当读及此句,不仅思念起家乡的春天,更怀念桃花讯后,垂钓桃花鱼的美好的经历。

桃花鱼是生长在陕南深山溪流中的鱼,平时深藏在巨石深潭之中,难得一见仙姿倩影,唯在桃花讯后,才在清澈的溪水中追逐嬉戏,交配产卵,习性类似于北美的鲑鱼。此鱼仅在桃花讯后才可一睹芳容,也只有此时鱼身色彩斑斓,美若桃花,明艳无比,故称桃花鱼。

周末,和几位同学相约,带上自制的钓竿,挖了一小铁皮罐蚯蚓,去离县城不远的四季河钓桃花鱼。钓桃花鱼,不能像通常钓鱼的要领如春钓湾、夏钓潭之类,那是垂钓者的钓鱼经。我们先找到河边一条即浅且急的支流,在细浪翻滚的水中,隐约可见桃花鱼倏忽上下的丽影。我们将钓饵投入水中,钓饵立随浪花翻滚,逐水而下,我们便手持钓竿,踩着一岸鹅卵石急速地顺水奔跑,跑到与主流的汇合之处,迅又奔回上游重新投饵。在往返奔钓中,忽然感到钓竿一坠,立马扬竿,一条闪耀着虹彩般的桃花鱼骤然出水,鱼鳍翕张,七彩条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霞光闪闪,迷幻千变,美不胜收。简直如水中的鹦鹉,让人激动兴奋的抓狂。

美艳的桃花鱼让人称奇,跑钓桃花鱼的快乐难以忘怀,而家乡那桃花源般的仙境山水更是梦魂萦绕:不知当年的桃花鱼是否还在追逐桃浪,黄莺在迷蒙的柳烟中飞舞,在退耕还林多年后的今天,在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的现在,愿这些久逝的美景能重回人间。

                 (作者系岚皋人,现在上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