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风光旖旎,美景荟萃。岚皋旅游也已成为安康乃至陕南的旗帜。然而,效益并不突出:外地游客来,吃住大多在安康;周边县区来,消费很少。光靠卖几张门票,吃一顿农家乐,销几盒土特产,显然解决不了效益问题。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要能留住客。游客要是只上个南宫山,早上去,中午就逛完了,顶多吃顿饭,不回去干啥?”在全县旅游产业座谈会上,县委书记周康成一语中的。
必须变!南宫山景区首先发力。真身殿工程、飞拉达攀岩项目已接近尾声,公司正筹划建设真身殿至金顶户外观光电梯,全面开发金顶旅游。届时,“到南宫山来的100个游客,有99个没上过金顶”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接着,政府正对千层河、神河源、岚河漂流三景区进行清产核资,退股重组,打包招商。招大商,才能下大笔,才不会急功近利,才能站在发展前沿,实现腾飞。
“将三景区收回重组,对外招商,就是要让景区在大企业引领下实现强筋壮骨,与南宫山形成掎角之势,以提升岚皋旅游整体规模及内涵。”县旅游局长戴高涛说。
除了五大景区,县城是目前岚皋旅游开发瞅准的重点。岚皋对新开发的柑竹坝、西窑、龙爪子进行主体功能定位时,特别考虑了“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同时正论证岚河湾游船观光、特色美食街、民俗风情街的可行性。
景随步移,路随景开。旅游本来就是个过程。岚皋决策层没有偏废,深深知道沿途的重要性和重点村镇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景区多么有名,远远抵不过游客全程的舒适、开心,甚至温馨和感动这道“心灵上最美的风景”。
为了让车拐弯小点,路面平点,岚皋正逐步改造通往景区的路段,并把看不清的标识刷亮,没有的给添上,尤其是岔路口。如今,充满着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介绍牌,带着警示性与亲和力的标语,加上沿途日益增多的苗木花卉,新增添的停靠点、休憩台、小卖部、公用厕所,以及节假日期间全面开放的志愿者服务岗、治安岗亭,一切都在默默地诉说着一个“变”字,一种极富安全感和温馨感的变。
文化是旅游的软实力。民歌民舞是岚皋最活跃的文化形式。目前,民歌民舞已普及到社区。每当夜幕降临,城镇社区到处载歌载舞。“没事了跳跳舞,身体上也锻炼了,精神上也丰满了,比缩到屋里打麻将,好到哪里去了!”今年68岁的花里镇花里新村王大娘满脸笑容地对笔者说。
实际上,除了民歌民舞,岚皋正积极开发花姑子戏、传统油坊、磨坊、酒坊加工,以及篝火晚会烤全羊、农耕体验等乡村文化品牌,努力挖掘当地最美的风土人情。
岚皋景点正在嬗变,变得更加细腻、更为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