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善举写大爱

发布时间:2013-10-18 00:00来源:陕西日报

第一次采访杜少慈,就等了两个多小时。

  小小的办公室里,挤满了来办事的群众,有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有申请低保的困难户;办公室外还有人在排队,有拄着树枝的五保老人,有坐着轮椅的残疾人。

  杜少慈今年45岁,1988年参加工作,20007月入党,200812月担任岚皋县城关镇民政所所长。

  中午快下班时,杜少慈送走了最后一位群众,记者这才看清她的模样:一米六几的个子,圆脸,一双大眼睛流露着温柔和慈善。难怪有群众说:出门时满肚子火,见到她却怎么也发不起来!

  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才能解决问题

  2009年,因矿难造成下肢严重瘫痪的联春村三组村民陈帮建申请五保。杜少慈入户调查后,发现其尚有体力健壮的妻子,只能申请低保。

  陈帮建听后就发火骂人,接连上访,打电话吵闹。杜少慈心平气和地解释,同时解决了他家三口人的低保,还通过临时生活救助和残联救助,解决了他每年的房租。

  去年冬天,陈帮建托人做了双布鞋,让妻子用轮椅推着他来到杜少慈办公室,非要她收下不可。

  岚皋1968年服役的816核工程特种兵现存28人,实际困难得不到妥善解决,便准备赴省进京上访。杜少慈逐人逐项解决其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低保指标、建房补助、扶贫搬迁、优扶不到位等问题,有效化解了信访矛盾。据悉,民政所每年化解信访数达300多件。

  杜少慈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才能解决好问题。在杜少慈的带领下,城关镇民政所及她个人,十余次获得中省市县表彰奖励。

  对老百姓公正公平比什么都重要

  杜少慈说:对老百姓公正公平,比什么都重要,要是一碗水端不平,好事就很容易变成坏事

  单就群众关注度最高的低保来说,真是进来容易出去难。虽经一再宣传,但许多群众仍把低保看成是终身制,取消了就要上访闹事。为此,杜少慈提出了民政所干部三个必须到,即:新申报低保和五保户必须到场,大病救助超过一万元的必须到场,全村最穷户和受灾户必须到场。

  城关镇民政对象超万人,其中五保近400人,低保近4000人。为做到三个必须到,杜少慈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下乡,都在骑车、走路、探望、拍照、记录,谁需要救助谁不需要救助,她心里有本账。正是有了这本账,仅今年,她就说服取消了生活显著改善的541人的低保,新进低保282人。

  一想到困难群众,就觉得做得还远远不够

  在偏远农村,至今还有些群众日子过得很清苦。一想到困难群众,我就觉得做得还远远不够!这是杜少慈常说的话。

  爱国村低保户朱希银家房屋失火,杜少慈星夜赶到,除送去米面油及被子等救灾物资外,还从自己家里给老人带去了腊肉、鸡蛋和炸好的鱼。回去后她找了好几个部门,硬是给朱希银争取到3万元扶贫资金。一个月后,两间砖木结构新房落成。

  镇上干部说,杜少慈就这样,职责内的她及时兑现落实,职责外的她全力争取跑办,目的就一个,把群众的困难解决好,至于自己跑了多少路,欠了多少情,垫了多少钱,全然不在心上。

  四年多来,她带领所里4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0多名,解决了40名残疾人的居家托养、15人的危房改造,同时建立了两劳回归人员、单亲家庭、空巢老人专项救助机制,以及慈善助学、助医、助困等多渠道救助体系,把对群众的关心融入到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