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村级财务监督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岚皋县不断强化监管措施,构建村监委“盯防”、镇纪委“协防”、县纪委“补防”的三级联防模式,筑牢村级财务管理监督“铁桶阵”,促进了村级财务合理、高效、规范化运行。
村监委“盯防”。在提高村监委会委员待遇的同时,强化其“盯防”监督职能。一盯日常支出。凡是在村级账户中列支的工资、公务、维修等每一笔日常支出都必须向村监委会说明使用缘由后,由村监委会主任审核签字。一年来,全县188个村监委会审核各类支出票据2万余份,累计金额达800余万元。二盯集体采购。村委会在采购大宗物品、设施设备时,除按相关规定向镇政府申报审批外,还邀请村监委会成员全程参与采购过程。杜绝出现以次充好、虚列支出、“吃回扣”等违法乱纪行为。三盯工程项目。村委会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及重大工程项目过程中,村监委会派员全程参与,重点对前期费用、质量、进度、验收审核和资金拨付等过程进行全程“审计”。一年来,村监委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50余个,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四盯村务公开。村委会在进行村务公开前,村监委会对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以及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等逐一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在公开内容上签署意见或盖章。对公开事项存有异议或疑问的,要求村委会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和处理。
镇纪委“协防”。充分发挥镇纪委的教育、引导、监督职能。强化警示教育。村级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和通报腐败典型案例成为镇村两级干部会的“必修课”,每年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到县廉政教育警示基地参观学习一次,同时在镇、村显要位置设立警示教育专栏200余个,印发《党员干部廉政法规学习手册》1000余份,为思想设“高压线”、为行为敲“警钟”。加强业务指导。由镇纪委牵头,定期组织镇财政专业人员赴村开展业务指导,加强对村级财务的规范管理,一年来,全县累计组织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培训17次,村会计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组织财务清理。各镇每年定期组织镇纪委委员、财政骨干分赴各村开展财务清理,将清理结果分片汇总、张榜公示,对清理出的违规行为迅速处理。一年来,全县开展村级财务清理70余次,提出整改意见30余条,处理村干部6人,及时纠正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县纪委“补防”。 县纪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职能。完善监管体系。先后出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落实惠农政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涉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管理办法,重点推行了“村财民理镇监管”制度,完善了县、镇、村三级监管体系。重视抽查检查。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由县纪委定期抽调专人到各镇检查村级财务监管及使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一年来,组织抽查检查17次,发现问题9个,整改9个,涉及违规资金7万元,镇内通报批评6人,诫勉谈话2人。加大查处力度。重点查处镇村干部在村级财务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坚持从快、从严原则,加大在村级财务中违法乱纪行为的惩处力度,一年来,县纪委查处村干部违纪案件3起,5名村干部被给予党纪处分,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