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旅游:突破发展各业受益

发布时间:2009-10-16 00:00来源:
      旅游业是“一业兴,百业旺”的产业。测算数据显示,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4.3元。岚皋作为一个地方财政年收入只有2000多万元的陕南小县,2008年旅游综合收入却达到2.8亿元。由此推算,旅游产业拉动相关产业的附加值是12.4亿。仔细分析,岚皋旅游得以蓬勃发展,是富有岚皋特色的“十个围绕”工作模式在推波助澜。“十个围绕”把全县的千军万马集合在“旅游”这面旗帜之下,“一切为了发展旅游”成了各行各业共同的兴奋点。岚皋因为有了旅游这双“抓钱手”,强县富民的目标不再是望月兴叹。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基础设施与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使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可能。
    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风景再美也很难吸引游客。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岚皋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高达1.3亿元,其中,7000万用于景区道路、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4000多万元用于城区给排水、弱电入地、农网改造等市政工程建设,1000多万元用于集镇扩建、民居改造等工程,450万元用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这对于一个尚属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大手笔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足见对实施生态旅游率先突破的坚定决心。
    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扮靓了城镇面貌,方便了市民出行,同时也减轻了城建、卫生、工商等部门工作难度。以前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现象整治一阵好一阵。现在建起了统一规划的市场,商户逐渐划行归市,特别是风味小吃、娱乐购物一条街的建设更是增添了小城无穷魅力,激活了沉寂的旅游商品经济,大量人流、信息流、资金流跟着源源不断袭来。餐饮、旅店等行业乘势提档升级,曾经只有大城市才有的公交车也首次出现市民面前。慧眼识珠的陕旅集团、延长集团早早地看到商机,抛下3亿开发大南宫山景区,建筑、装饰、运输、通信等行业如赛马场上的骑手,争先恐后抢先布阵,生怕占不到一席之地。 
   

    产业结构围绕旅游调,通过精加工、集约化、创品牌,小商品形成了大产业。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互动式发展之路,让农民增收不再是纸上谈兵。
    根据发达地区的经验,旅游产业每增加一个岗位,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增加6个岗位。据统计,岚皋的17万人口中,农民有15万,其中,有近10万集中在景区范围,2多万人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旅游产业的快速崛起,给魔芋、蔬菜、养猪、养鸡这些传统种养业带来广阔市场。
    南宫山下的宏大村,围绕乡村旅游做文章,形成了以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全村799人中有200多人从事农家乐和农家宾馆经营,其余500多人从事种养业,90%的农产品在村内消化,酸辣椒、豆腐乳、魔芋干等传统食品,也成为抢手的旅游小商品。去年,该村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975元,比五年前净增975元。今年,该村招商引资3000多万元开发农家宾馆、腊肉加工厂和藤编工艺品,“南宫山”已经形成一种品牌的力量,推动着乡村旅游做大做强。而宏大村只是岚皋潜心生态旅游,一业牵动百业的一个缩影。产业结构围绕着旅游调,15农民再不像以前那样就农业抓农业、就种养抓种养,他们跳出三农,把旅游作为带动三农发展的龙头产业。他们既是直接参与者,更是最终受益者。三年前,岚皋人均纯收入仅1860元,2008年达到2648元。
   

    旅游让岚皋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让岚皋人更加懂得珍惜,懂得享受。并且,它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引领着城市发展和未来走向。
    旅游给岚皋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岚皋人的精神风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不管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岚皋旅游突破发展建言献策,人心思齐围绕旅游产业的各项目标奋力组织推进。在地域文化挖掘中,先后版发行了岚皋旅游系列丛书《岚皋记游》《岚皋民间歌谣》《岚皋民间传说》《岚皋旅游导游辞》,创作了《南宫山下农家乐》《山歌不唱冷秋秋》等文艺作品,民歌民舞正在全民普及推广。
    以前“等、靠、要”,现在“走、思、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南宫山北麓的溢河乡,尝到农家乐甜头的农民眼 光看得更远,他们正想方设法开通宽带网,通过网络与游客直接联系。南宫山南麓的花里镇农民似乎更为大度,为了尽快实施南宫山南线公路开发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主动放弃眼前利益,涉及拆迁的42户农民宁愿牺牲800多亩良田,拆迁至今无一户上访。环境的日益优化,引来了大批投资者前来“安营扎寨”。今年4月,岚皋主动出击“西洽会”,围绕旅游、矿电、花炮“三张名片”推出八大招商项目,成功引资61800万元,创历史新高。旅游,不仅成就了岚皋的核心竞争力,也塑造了岚皋人的高尚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