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好想你,我每天晚上都想你,梦见在你怀里……妈妈,我生病了……可是妈妈,我不哭,有好多好心人关心我,给我送来裙子,衣服,吃的,图画书,还给我钱看病……妈妈,我只知道他们都是好人……妈妈,我自己能洗袜子和缝裤子了,还能帮爸爸扫地、煮米饭……”
2014年6月1日,刚从安康回到岚皋县石门镇老鸭村老家的9岁小女孩杨守苗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进屋便从书包里掏出半支铅笔和一个写话本,趴在木桌上,认认真真、一字一句、汉字夹拼音地写下这些天来自己最想说的话。
那是3天前,安康援助少年儿童协会岚皋组的叔叔阿姨们和班主任陈洪玲老师来到家里,带着自己和父亲到了安康,在爱德华幼儿园为自己募捐到了2万多元看病费用。
市中心医院陈涛和施静静两神经外科医生知道消息后,当即决定自己掏钱为杨守苗检查和先期用药。不幸中万幸的是,经检查血液、心脑电图、核磁共振等,初步诊断为只是原发性癫痫,不存在身体物理性结构变化和并发症。
一双乌黑的眼睛,滴溜溜直转;清秀可爱的脸上,生着一只俊俏的鼻子和一张漂亮的嘴;黑黑的刘海齐崭崭地垂在额前,刚好遮住眉毛。但明显感觉比其他孩子消瘦一些,个子也略微矮一些。见到记者一行,她露出了农村小女孩特有的腼腆,低着头,捏着手,抿着嘴,微微一笑,转过头去,再转过来,望一边去,避开了我们的镜头和视线。
谁也不会相信,谁也不愿相信,上天会如此不公,能将罪恶的癫痫降临在这么漂亮可爱的小女孩身上?
然而这又是事实。“病一发,就倒了,手脚抽搐,头往后仰,嘴里吐白泡子。造孽(可怜)啊!”父亲杨大财一边说一边低下头去,几颗晶莹豆大的泪珠滴在地上。
2005年1月,杨守苗呱呱坠地。40岁的父亲杨大财喜愁交加。喜的是生了这么一个乖巧的女儿,愁的是家里的状况。年近八旬的父亲常年卧床不起,妻子患有癫痫,说发作就发作,要是抱着孩子在崖边、坎边病发作了咋办,在火边、水边病发作又咋办?再说,家里就自己一个劳力,顾东顾不了西,顾里顾不了外,一年到头没得个啥经济来源。
四年过去了,多次有惊无险。2009年3月6日,不幸还是降临,正在地里干活的杨大财,听到女儿大声地哭喊,连忙赶回家,发现妻子倒在火炉里,烧得惨不忍睹,女儿杨守苗在一旁惊恐地哭着,大声地喊“妈妈!妈妈——”。
更加不幸来临!2011年正月初六,就在杨守苗刚过六岁生日的第二天,突然倒地抽搐,口吐白沫,出现跟妈妈一样的症状。杨大财凭直觉判定,女儿遗传上了癫痫!
“2011年发了三次,2012年发了两次,今年还不到半年时间,就发三次了”杨大财一脸茫然说,由于没有钱,一直找土医生看,女儿这个病,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由于担心女儿犯病,杨大财直到去年才把杨守苗送到镇中心小学上一年级,紧挨着学校租了两小间房子。杨大财说,每天早上招呼女儿洗脸、梳头、收拾书包上学后,自己再走十五里的山路回到老家干活,下午6点多再赶回镇上,给女儿做饭吃。他说,女儿很懂事,自己上下学,中午在学校吃,下午提前回来煮米饭,还能自己洗袜子,缝裤子……
在杨大财父女俩租赁房里,笔者见到了先期视频中见到的,杨守苗半月前还穿在身的“缩小版”绿色厚夹克,以及那条微微发白的灰色棉裤:左裤腿有条口子,已被红毛线缝着,针脚歪歪扭扭。杨大财说,那是苗苗学着缝的。
杨大财说,知道杨守苗病情和自己的家庭情况后,镇上把自己列为了一类低保,学校给杨守苗发有生活补贴,班主任陈洪玲老师像女儿一样照顾,同学也都跟她一块玩。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6月12日,岚皋县石门镇会议室,伴随着一曲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和真情纪录片,该镇近50名干部和40余名铁佛小学老师,累计捐款1万元。
“接下来,我们计划会同援少会,带杨守苗到西安大医院做个专业检查,争取拿出个妥善的治疗方案。目前,据咨询有关专家,有效控制杨守苗病情前期需要五六万元,我们再积极想办法,同时欢迎和感谢各级组织和爱心人士向杨守苗小朋友伸出援助之手。”石门镇党委书记柯玉侠说。
采访离开时,杨守苗带着羞涩与感激的目光,向我们不停地挥舞着小手。她没有哭。相信阳光能驱走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