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风正一帆悬——岚皋县创新党建工作方法调查

发布时间:2015-04-07 16:54来源:陕西日报

近日,中纪委组织部和省纪委赴安康市岚皋县,实地调研该县去年3月开始实行的纪检监察机构“统派直管”制度,要求安康市委加强指导,待成熟后在全市推广。这是岚皋县创新党建工作方法,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又一具体举措。

从去年至今年初,岚皋县的“干部群众多见面常联系”、“党政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和“纪检监察机构统派直管”制度相继出台并实施,它们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称为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岚皋实践”。

决策更民主:党政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

防止“一把手”腐败,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关键和重点。岚皋从2014年2月开始,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关于人财物的五个不直接分管,使决策权更加民主。

具体讲就是: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财务、干部人事、工程项目建设、物资采购及资产处置、行政审批,只负责宏观管理监督,相应工作下放到各个副职。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一把手从权力的迷宫中走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抓主业、定方向、谋全局。”县纪委书记唐培安说。

“县交通局是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城关镇党委书记郑世建,之前做过县交通局长,“我当交通局长时,最多一年启动47条通村水泥路,每条路都涉及数百上千万资金,如果每笔开支都要我签字,那就没有时间去争取项目了。”

不直接分管并不等于不管。岚皋县规定,凡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点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由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实行投票表决,党政主要领导对集体讨论决策的事项不事先定调子,不事先表态,但本地本部门人财物等方面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的,仍要追究党政主要领导责任。

据县财政局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县“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0%,50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节约资金600余万元,节约率达6%,高于前年同额度节约率3个百分点。

监督更有力:县直纪检监察机构统派直管

 过去,由于工资、人事、考核等都受“同体监督”的制约,许多部门纪委纪检组一直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变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说,“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后,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把手和副职互相监督的态势,但还必须要增强纪检监察机构的专门监督。”

 岚皋自2014年3月起,将27个县直部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的工作经费、工资待遇、考核奖惩全部划归县纪委直管,分别设置党群、政府综合、农口、文卫、公交财贸5个派出(驻)纪工委监察分局,集中办公,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不再分管原单位的业务工作。

 各纪工委监察分局通过驻点巡查、制度审查、专项检查、集体谈话、个别约谈、联席会议、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权力运行的重点监督和经常性监督,使得监督检查更加有力。

  党群系统纪工委监察分局负责人钟昌斌说:“统派直管实行后,我们的工资福利等都不属于原单位管,腰板硬了,说话更有了底气。”

  据统计,2014年,全县5个系统纪工委监察分局监督检查“三重一大”事项30余批次,初核各类案件线索24件,立案11件,配合县纪委办案20余件。全县2014年纪检监察初核、立案、结案和处分人数分别同比增长了77%、67%、69%和38%。

  服务更贴心:干部群众“多见面常联系”

  “现在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见面越来越少,说到底是个别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蔺河镇党委书记刘红芳说。

  岚皋县从去年7月份开始,创新实行干部群众“多见面常联系”机制,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跟进服务”,将“联系服务群众”纳入“制度刚性要求”。他们夯实三级包联责任,建立全县所有公职人员联村包户工作责任制,包括每名干部包挂1户以上贫特困户或产业大户,每名医务工作者包联1户以上老弱病残,每名教职工包联1名以上留守儿童。县上要求每名干部每季度必须到户一次,每个月不低于两次电话联系,并全面推行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实行“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对干部包联及与群众“多见面常联系”工作,实行县镇村“三级评议”。

  过去,蔺河镇和平村是全县出了名的上访村,产业更是“一毛不拔”。如今在干部群众“多见面常联系”机制推动下,10个月来不仅没发生一起上访事件,还累计发展魔芋、烤烟、泡桐等1000余亩。

  目前,全县4500余名县镇机关及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共包联4.2万余户群众,到户见面140余万次,帮助群众办实事8000余件,协办各类事项2.5万件,调处矛盾纠纷1.5万件,培育产业大户1400个。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岚皋,已成为党建工作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