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山属于大巴山北坡支脉化龙山余脉,由4 亿多年前火山喷发的杂岩和沉积岩组成,总面积7648 公顷。据史料记载,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为避金人南侵之乱,朝廷在此修建行宫,名曰南宫,山由此得名。因主峰并排三峰构成笔架状,又称笔架山。这里地质地貌奇特,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既具庐山之峻、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又有黄山之秀、峨眉之奇,享有“神奇灵秀第一山”“人间仙境”“云中净土,世间桃源”的美誉。南宫山最著名的是“一绝五奇”的自然景观,即志留纪古火山遗迹、百年不腐高僧真身、千年古栎佯死复活、万年奇石呼风唤雨、亿年佛掌预兆丰欠、无源宝泉祛病强身。
南宫山的主峰上因长满了颜色澄黄的苔藓,故被称为“金顶”。金顶海拔2267 米,独秀于数峰之上,是南宫山景观最富集的区域。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初二,高僧宏一大师在南宫山金顶上的莲花盆中圆寂,其真身百年不腐,为南宫山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堪称“南宫山至奇”。
南宫山主峰两侧遍布4.2 亿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石林。走进石林,景随步移,无数石峰拔地而起。有的如笋似柱,直刺青天;有的数石相向,如久别重逢的夫妻,又像十里相送的母子;有的倒悬欲坠,千嶂叠翠,危石险道,让人惊心动魄。在这些奇石中有一块螺号石,石头的形状如海螺,吹之能响,声震幽谷,回荡百川。据说此石可依据吹奏的单双数而有呼风唤雨之效,这便是“万年奇石呼风唤雨”之景。南宫山石林还会因为观赏角度的不同,一年四季、早霞暮霭的变化,日照方位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真可谓是“一石一物,一物一景;一石一世界,一物一意韵”。
五奇之中的千年古栎生长在昔日的禅院边上,树高35 米,树围65 厘米。据说“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时因庙宇毁坏而佯死,1978 年后又奇迹般地死而复生,因有这段奇特的经历,所以人们又亲切地叫它“政治树”。千年古树,死而复生,藤缠雾绕,树上长树,真乃千古奇观。古栎死而复生,仿佛人有多重性格,树也有多种灵魂。古栎的躯干像一位酣睡的老人横卧在悬崖边,它的躯干上长着四大主枝,每枝粗约40 厘米。主枝上寄生着樱桃、忍冬、花楸、茶拓槭子、青榨槭、常青藤、四蕊槭等7 种14 株不同种类的小树,还丛生有云雾草等苔藓、蕨类植物,形、叶、花、果各异,可谓是“树上生树,枝上有枝”。古栎的枝桠上挂满了四方善男信女祈福的红绫。在古栎的下方,还可以看到以前庙宇的基石,石坎高丈许,碎石堆垒,异常坚固。
南宫除了“一绝五奇”的自然景观外,南宫山的云雾也是不可多得的人间奇观,说它气势磅礴、风情万种、变幻莫测、造化万千一点也不为过。在金顶上观云海雾涛,使人心旷神怡,杂念顿消,洁净无染的空气把人的五脏六腑都荡涤得干干净净。云雾中的远山,犹如大大小小的岛屿,漂浮在云海之中。片刻之间,云海汹涌而起,澎湃翻腾,小岛顿时不知所踪。待一阵清风吹过,云雾渐渐散开后,南宫山这才将它那婀娜多姿的身躯展现出来。又一阵清风拂过,乳白色的薄雾如纱般慢慢遮住了南宫山美丽的倩影。站在金顶,观南宫山云来雾去,可以洞察世间万物的真谛,难怪古人会吟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得不说,南宫山四季皆景,春天山花烂漫,夏天青山滴翠,秋天红叶似火,冬天晶莹洁白,尤以秋天满山的红叶景致最为有名。秋天是南宫山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红叶遍山,万叶飘丹,惹无数游客流连忘返,色彩的海洋总是能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起初是零星的红叶点缀在层林中,伴着秋日愈来愈近的脚步,一团团金黄、橙红、橘红、深红渐渐在绿银海中蔓延开来,绿衬着红,红托着绿,彼此偎依,相互映衬。秋意泛浓,那火红渐渐掩盖了所有的绿,简直让人沉醉。南宫山的红叶是一日一色,一步一景,红得风韵独特,红得耀眼夺目。有游客甚至讲,南宫山的红叶比北京香山的红叶还美。个中缘由,就需要您亲自去体味。
来到南宫山,不仅可以欣赏到如梦如幻的美景,也可以观赏到众多珍贵的树木和动物。漫游溪间的大鲵,飞行其中的角雉,驰名中外的鸽子树,富有传奇色彩的珊瑚朴,亭亭玉立的武当玉兰,濒临灭绝的红豆杉和结满果实的铜钱树,都是那么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