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白布后的大千世界 ——岚皋皮影戏

发布时间:2015-05-19 09:56来源:

皮影戏又叫灯影子、土电影,是来自民间的一种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演出时用一块白布做屏幕,灯光从白布后面打过来,观众坐在幕前观看。“一嘴叙说千古事,双手能舞百万兵”,是对这种表演艺术的生动描述。

岚皋最早出现皮影戏是民国六年(1917)。1954 年 3 月,岚皋皮影组成立,由县文化馆干部方成恩带队,请皮影艺人熊祥言、熊祥泽、邓时泽、邓昌年和琴师孙鼎臣、邱云堂到乡村演出。

1956 年 6 月,皮影组带《玉仙塔》剧目赴安康参加会演,获得奖励。1962 年,县文化馆对皮影进行改革,绘制工农兵人物图像,聘请外地师傅进行雕刻,并排练了革命戏,同时快板、相声、话剧也都成为了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1964 年正月,袁勉烈请示县委宣传部后,联络熊祥言、熊祥泽、江家炳、郑开金成 立皮影队,在全县各地进行演出,开创了解放后私人创办皮影队之先河。之后,全县又成立了 5 个私营皮影组,有皮影艺人30 多位,他们以自负盈亏或半农半艺的形式,长期在边远社队、深山老林巡回演出,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老百姓欢迎。

岚皋皮影为汉剧皮影,唱腔多是二黄,人物角色是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皮影用削制好的优质牛皮制作,根据不同的角色和人物形象,比照传统汉剧脸谱和人物性格特征进行雕刻后,再用线连接而成,表演时只须更换头梢。还可根据剧情刻制特殊的道具,如房子、大山、云朵、桌子、椅子、凳子,以及刀、枪、剑等。表演时,指挥皮影的人(俗称拦门的),根据场面的不同而变化着皮影的动作,如拨弄皮影的手足,就是武打场面。如需烟火等特效,就将这些舞台道具放置于灯光前点燃即可。人们在庆祝节日、生辰,或是许愿、还愿、祝神,以及三月火神会、九月城隍庙会、观音会、土地会、青苗会时,都会邀请皮影班子助兴,剧目大多以神话故事为主,一般都在室内演出。

岚皋旧时的皮影艺人中,艺术水平较高的是马明齐和李兴友二人。马明齐双手一次可举 10 个皮影,并可以使大多数皮影同时做出不同的表演动作。李兴友吹拉弹唱样样皆可,记有 230 多个剧目。

如今,随着娱乐生活的多样化,皮影戏已鲜有人演、少有人看,但岚皋 20 世纪 80 年代培养的皮影艺人大多还健在,手艺也没有荒废。那些民国年间刻制的皮影,也完好地保存在岚皋县文化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