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艳阳似火。在岚皋县四季镇二楼的支部会议室里,20余位年长的干部正在接受一项特殊的业务培训:怎么使用“与群众多见面常联系”服务平台。
“与群众多见面常联系”服务平台,是该镇依托互联网,捆绑开通便民服务QQ群、微信和收集群众基本信息、发展诉求的网络应用系统,探索出服务群众“互联网+”模式,适应群众新需求,实现干部群众“零距离”。
日前,市委组织部要求岚皋县尽快完善深化四季镇服务群众“互联网+”模式,及时在全县推广,并拟时机成熟后在全市推广。
适应群众新需求,催生服务群众“互联网+”模式
清澈的四季河,从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蜿蜒而下,为岚皋县城3万居民提供水源。
作为岚皋县城水源保护区,四季镇禁止开发。加之人多地少、山大人稀,大部分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甚至一部分家庭整户外出,一年或几年回家一次,农村“无人跑路群众办事难、务工在外干群联络难、人去屋空政策推行难”的问题特别突出。
早前,四季镇整合“防汛防滑、森林防火、胡蜂防治、保清洁卫生、保和谐稳定、帮扶增收致富”五项农村重点工作,为每户群众落实一名镇领导、一名镇干部、一名法律工作者、一名村干部,建立“三防两保一帮扶”责任制,印制“便民绿卡”,以此为桥梁开展群众工作。
但是,该镇干部到农户开展工作时发现,见到的基本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而对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却缺少平台。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外出务工人员都已熟练使用QQ、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我们的群众工作如果搭乘互联网,就会大有作为。”四季镇党委书记陈勇说。
为此,该镇建立了便民服务QQ群、微信公众号,一并将二维码印制在“便民绿卡”上,贴到每家农户的墙壁上,让群众不出家门,就可拨打干部电话、扫描二维码加QQ 加微信,轻松咨询政策、解决问题。便民服务QQ群、微信公众号的留言,由镇便服务中心的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分派分理、结果反馈。
为规范工作流程,扩大服务项目,该镇在今年4月,通过一家网络软件开发公司,量身打造四季镇党员干部“与群众多见面常联系”服务平台,历时一个月,将全镇1848户、6144名群众以及43名干部的详细信息全部录入网络,建立起服务数据库,开通“便民服务”、“民情收集”、“便民电话”、“政策法规”等11个版块链接。
登录四季镇党员干部“与群众多见面常联系”服务平台,只要输入群众户主的姓名、手机、微信、QQ号任意一个信息,再输入密码,就会查询到群众家庭情况、联系方式、产业状况、实景照片等信息。同样,输入干部的任意一个信息,就能查询到干部的职务、岗位职责和联户信息。
该网络服务平台链接了便民服务微信公众号,干部、群众只要在手机上打开网页就可轻松登陆。再加上便民服务QQ群、电话等方式,该镇通过“互联网+服务群众”模式,实现了与1848户群众“零距离”互动沟通。
干部从头学,适应服务群众新模式
是怎样为群众服务的?四季镇网络服务平台记录着点点滴滴。
在“便民服务”版块里,有一个“工作日志”子页面,要求干部下村到户,上传开展工作的文字、图片资料。这些资料,晒在网上,同事可以看,群众也可以看,干部不敢来半点虚活。
今年57岁的镇干部陈复军,还有三年就要退休,本可“退居二线”,但他仍坚持天天下村开展工作,回到镇上,就主动向年轻干部学习电脑、微信知识,上传资料到网络服务平台。
针对老同志不会操作QQ、微信和服务平台的情况,四季镇每周组织两次相关培训。一些平时不使用QQ、微信的年轻干部也自觉加入到培训队伍。
该镇推行“互联网+为民服务”模式后,镇财政所52岁的会计纪芸申请了微信,一边学一边用,不经意间成了同事们眼中的“大V”。“村上停水,微信里有人问,兑现资金也有人问,群众利益无小事,第一时间回复,换来了大量‘群众粉丝’,朋友圈子越来越大。”纪芸道出了“吸粉”的秘密。
目前,该镇开展网络服务平台培训6次,镇干部每人参加培训2次以上。为方便与包联群众的交流沟通,镇上几名临近退休的老同志都更换了智能手机,学习手机上网聊QQ、微信,促进了全镇干部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互联网+服务群众”模式,实现干部群众“零距离”
四季镇天坪村四组村民付大会全家多人患病,生活困难。7月2日,付大会在网络服务平台上求助。联户干部王家鹏得知后,迅速汇报镇社保站站长杨复兵,经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批准,付大会当天就收到了1000元临时救助金。
“互联网+服务群众”模式,不仅能解“近忧”,即使出门千里之外的务工群众,有求助事项,解决起来也不是个“事儿”。
该镇长梁村五组村民兰向军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留下年迈目不识丁的父母。今年6月,母亲患病,在安康市中心医院住院。手术后想办理二次救助,如何办理,父母根本摸不清头脑。
在外地的兰向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镇便民服务QQ群里求助。包挂干部叶小曼第一时间知道后,和他进行了私聊,问清了他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当天就上门收取了资料,协同民政所办理补助事项,二位老人没有跑一步路,二次医疗救助资金就汇到了“一卡通”存折上。
就这样,四季镇的干部通过“互联网+服务群众”模式,对群众开展一对一的精准服务、高效服务。同时,通过聊微信、聊QQ 等方式交流,包联干部和包联群众成为网友、微友,拉近了干群关系。特别是今年在推进村两委换届、土地确权、县城引水工程建设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网络便民服务系统、微信公众平台、QQ 群的使用,极大地拉近了在外的四季群众与镇党委、政府的关系,有效地解决了沟通交流、便民服务的距离障碍。
据统计,四季镇实施“互联网+服务群众”模式后,干部累计入户870人次、电话联系群众1200余次,利用QQ、微信与群众交流6300余次,为群众代办事项570余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3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扶持培育产业大户150余户。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四季镇的党员干部与群众“多见面常联系”服务平台,不仅是一个服务群众平台,还是一个民情收集平台,还是一个思想、信息的交流平台,随着各类数据的收录、叠加、沉淀,将会综合反映出当今群众所思所盼所急,这会对今后的科学正确决策带来有力参考,而这,正是大数据时代创新基层工作的良好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