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酒好也怕巷子深——岚皋县以电商促推农村产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6-01-12 10:12来源:陕西日报

近日,安康市岚皋县首家电商企业——陕西英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运营的“中国特产·岚皋馆”,交易出第一笔电商业务——远在北京的边先生“秒拍”下一袋魔芋干。这是岚皋县2015年来实施互联网+一二三产、线上+线下、企业+基地战略,倒逼电商兴农、电商促工、电商换市、电商富民,所迈出的标志性一步。

好酒也怕巷子深

“错过电商,擦肩而过的不仅仅是机会,而是整整一个时代。”2015年6月,岚皋县县长杨义龙,在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工作动员大会上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岚皋位于秦巴山区,境内不通高速,没有铁路,但这里却有“好酒”——境内植被覆盖率达85%,是西北最大的“森林浴场”;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超5000个,被誉为“天然氧吧”;青山绿水孕育的果蔬、魔芋、茶叶、蜂蜜、生猪、山羊、土鸡、山野菜、溪水鱼等,不仅健康鲜活,口感醇正,而且营养充足,有机富硒。去年7月,岚皋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安康首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然而,好酒也怕巷子深。交通难,外销成本大,利润空间小,产业做不强;内销难,群众需求小,产业做不大。“不是我们不想扩大规模,是种多了没人要,即使有人要也很便宜。”一位村支书一语中的,道出多年来岚皋产业发展的市场尴尬。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全国网民6.49亿,网购人群3.61亿,交易规模13万亿元。经充分调查论证后,岚皋决定大力发展电商,以电商高效化网络化,破解岚皋地理位置偏远和常规销售时空受限壁垒。 

“巷子里”建起“快车道”

 说了算,定了干。岚皋确定了以“搭建一个京东第三方平台、开发十种土特产、建设百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发展千家电商、实施万人培训、建设亿元园区”为主要内容的岚皋电商软硬件同步推进“六大工程”,县上拨付300万元用于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其中200万元补助京东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京东帮、体验店和京东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00万元补助鹏迪公司“岚皋特色馆”运营。 

与此同时,启动柑竹坝电子商务创客园建设项目,招标建设一座总投资6000万元、囊括9层1.3万平方米办公大楼、2层3000平方米配送及包装厂房、2层1700平方米保鲜及冷库和2层2500平方米的全民创客园,项目落地后将一次性给予投资人1000万元补助金,并对入园电商优先给予贴息贷款和2年租赁补贴。 

2015年9月23日,省供销合作总社与知名综合网上购物中心“1号店”签订了全国首个“一县一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岚皋被作为全省首批5家“县级馆”,正式入驻“1号店”的“特产中国”板块。紧随其后,“苏宁易购”和“天猫”也开进岚皋,活跃在街街巷巷、村村镇镇。 

为使电商行业有规可依,有制可究。岚皋制定出电商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打击网络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网络经营和消费主体纠纷投诉与调解处置机制、开展网上信用评估四项监管措施,确保电商持续健康发展。 

岚皋,建起了农特产品通往广阔市场的“快车道”。 

好酒涌出巷子来

岚皋县供销联社主任、县电商办主任唐少礼说,“电商好比快车道,我们支持产品就地上道,也支持从其他平台上道。只要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企业增效,有利于产业发展,不管在哪儿上这条快车道,我们都支持。” 

2015年9月18日,岚皋县烛山食业有限公司产品,首次驶入电商“高速”。当天,该公司在“供销在线”和“苏宁易购”“918”活动中,销售魔芋食品3万单,成交额20余万元。“这至少是我们实体店一个礼拜的销售量,”公司董事长陈君兴奋不已。 

电商,打开了岚皋优质特色产品通往海内外广阔市场的大门,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货源开始“捉襟见肘”。 

为此,岚皋决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全民创业就业。政府出资100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由县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向产业户提供总额度为1亿元的“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和扶贫贴息”的“5321”贷款,同时拿出100万元重奖魔芋大户、补贴蜂农,激励广大群众山中聚宝、林下淘金。 

县长杨义龙说,“客户在哪里,我们的市场就在哪里。客户在网上,我们的市场就应该拓展到网上,将岚皋优质土特产,通过网络,直接呈现到全国乃至国际消费者面前。” 

目前,岚皋县已发展电商206家,入驻企业40家,电商覆盖全县12个镇60%以上村,20余种农特产品在境内外网店挂线销售,日销售额超10万元,并带动物流企业增长到13家,物流网点增加到200个,被省商务厅、省供销总社先后确定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和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