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闺”中的黑龙潭

发布时间:2016-05-26 16:17来源:

 

  从县城沿着安岚公路大约5公里,过桥就到了六口永丰村,再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村级公路向山上行约6公里,公路到了尽头,下车步行。小路上方的高峰村在十年前早已搬迁,此路多年无人行走,两边的荒草、树枝、藤蔓,让本身不宽的路更难寻踪迹。好在有村主任在前面带路,但若稍慢一点,隔上五六米远,就看不到人影了,只好紧紧跟在身后,生怕掉队了。

   小路在大山中写着“之”字,盘旋而上。穿行其间,草木逐渐葱茏起来,一会儿是林木参天,一会儿是溪涧潺潺,一会儿是悬崖峭壁,一会儿是藤蔓遍地。密林的幽静,溪水的叮咚,鸟的欢唱,树叶的飘零,让人有一种远离喧嚣嘈杂,进入世外桃园的感觉。

步行约两公里,路上豁然立着两道石门。随行杨主任告诉我,这两道石门分别是大石门和小石门。沿石门向上是高峰村,顺着陡坡向下就到了沟里。原来,传说中的黑龙潭瀑布就藏在这沟壑之中。因为根本就没有下行的道路,所以一般人都只能远听其隆隆的声音,而难以近距离感受其壮观的风采。静下心来,耳中就真的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水声,心里竟然有一些小小的激动,真想要马上一睹这瀑布的芳容。我们一行人拉着藤,扶着树,扯着草,慢慢地往下爬着。渐渐地,水声越来越大了。隆!隆隆!隆隆隆!就像远处的闷雷滚动,虽然不大却显示着厚重的力度。快到沟边了,我们只石壁却越来越陡,小心翼翼地向下爬行,手脚并用,一个个全都变成了蜘蛛侠。下行十几米,一块巨大的石壁矗立在下方,我们根本就无处下脚。好在杨主任是在山里长大的,顺手砸下几根青藤,绑在上面的树上,于是大家一个接一个顺着青藤滑下去,再爬过一段乱石坡就下到了沟里。这时抬头看去,在上方五六十米突兀嶙峋的峭壁上,在一片浓郁的苍翠掩映之中,一条白色的长练从天而降。阳光照射的地方,又腾起了一条七色的彩虹。一阵清风拂过,飞流而下的瀑布,瞬息万变,有的飘成了雨丝斜散开来,有的化成了云雾迷蒙山间,有的汇成了大小珍珠洒落玉盘,有的像白龙一跃潜入潭底,还有的如巨石轰然滚落而下,在下方的岩石上溅起一团团白色的飞沫。下方那碧绿的深潭,在瀑布的冲击下浪花飞翻,好不振奋人心。轰隆隆的声音,一阵紧似一阵,似乎给人注入了无穷的力量。水潭边上的几块巨石,平坦而宽大。爬上巨石,凉风飕飕,于是赶紧跳下来,站到有阳光的地方。

听老辈人说,以前这个潭深不可测,而且在此处不敢向潭中丢石头,如果不小心丢了石头,就会下暴雨。听到这个传说,我顿时想起了一段往事。记忆中,老家也有这样的传说,小时候也信以为真,和几个小伙伴去深潭丢过石头,但从没有引起过暴雨。后来上了学,觉得这个说法没有科学根据,就再也不相信了。现在,看着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水潭,顿时又多了些许亲切的感受,似乎就是在和一个故人重逢。于是,就蹲下身来,将双手浸入水中,任冰凉的感觉渗入肌肤,静静地清洗那俗世的烦忧,果然觉得神清气爽了许多。

溪水两岸,是陡峭的山,山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有一种树非常神奇,在树干上结有一个个绿色的小球,摘下破开,里面全是小虫,有人说这是一种中药,名叫贝子。树下是一片片翠绿的半边菜,野生的弥猴桃,藤蔓缭绕的八月瓜,爬地匍行的青藤,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偶尔有一只小鸟尖叫着飞过,却给这幽静的山谷平添了无限的生机。阳光透过枝叶,斑斑点点的金黄撒在溪水中,又随着溪水荡漾跳跃。深褐色的巨石、雪白的瀑布、碧绿的树叶、零星的野花,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顺着瀑布向下,依然是巨大的山石散落在溪水中,陡峭的地势更成就了无数的激流、瀑布、深潭。原来,黑龙潭不止一个,而是无数激流、瀑布、深潭的总称。每到一处,我们都会停下脚步细细体会,直到心满意足之后,再奔赴下一个去处。因为溪水太陡,行走了一段距离,又是一个巨大的石头挡住去路,一挂瀑布飞流而下,站在巨石上向下望去,只能看到瀑布冲到水潭中激起的雪白浪花。而凌空的俯视,让人有一种恐高的感觉,于是拍了图片,退回岸边,沿原路返回。

不知不觉,时间已近中午。从出发到达瀑布,花了近3个小时的时间,肚子也抗议了,于是打开随身带的点心,喝点山涧中的泉水,打起精神,原路返回。跋涉在这幽静的山谷溪流中,不由得就想起了千层河、千书峡和中坝大峡谷。不同的只是,这片神奇的土地,是以最古老的方式,安静地等待着世人的探访。

在返途中回望,那一挂挂瀑布,精神饱满地悬挂在那里,似乎在召唤,又像是在留恋,或者本身就是一种期待。我相信,这处深闺中的风景,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人来开发,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欣赏。我知道,她不会永远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