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深处公证人

发布时间:2016-06-17 09:02来源:县司法局

岚皋县位于陕西省南沿,大巴山北麓,北距安康,西临紫阳,东毗平利,南接重庆城口,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进入县城入口,气势磅礴的岚河大桥婉如一条彩虹横贯波光粼粼的岚河串起县城的南北两岸,两岸鳞次栉比的建筑楼群倒映于水中,互相辉映,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岚皋县公证处就坐落在通往县城绿林掩映的罗金坪社区。

岚皋县公证处,成立于1981年,当年仅仅只是法院的一个公证室,按照当时的惯例公证员是通过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局联合下文任命,执业公证员要求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精的干部,第一批公证员如郑继宏、张理、丁玉坤等同志,虽早已不在公证员工作岗位,但在岚皋县公证工作的历史上都留下了影响深远、浓墨重彩的一笔,遥想当年,县公证处蜗居在老政府大院,窄小的2间办公室被档案柜挤得紧紧张张,昏暗的光线下,办公人员热情接待上门办证的当事人,为其耐心解答,办理公证事项。为加强公证宣传工作,每逢法治宣传日或乡镇逢场的时候,都会制作宣传标语,开上吉普车,在车上架起高音喇叭,播放法律法规知识,现场解答公证法律咨询,发放公证宣传资料,在我的印象中,所到之处很受群众的欢迎,就像过大年样热闹。当年,公证人为响应土地承包到户政策为农村社员办理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公证,常年坚持上山下乡上门服务,只要有当事人需要,他们风雨无阻即刻奔赴,岚皋山大人稀,交通相当不便,当年他们经常行走在泥泞蜿蜒的羊肠小道或是攀附陡峭的山崖,将公证服务送到当事人的家中,县境内几乎所有的田间、地头都留有他们的身影,一摞摞公证卷宗真实记录了他们辛劳的工作,为后来新一轮的土地确权、预防土地纠纷等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力地支持了我县农业的发展。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全面转向市场经济,公证处迎来公证体制改革,由行政体制转轨为事业体制,公证员由省司法厅统一招考录用,新生代的公证人充实进来了,他们用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诠释着新时代公证员的风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证业务不断被拓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公证人走在时代最前沿,积极为岚皋各大中小型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办理各类法律事务,特别是中小型水电事业如雨后春笋般生机蓬勃,公证员积极投身于全县各大、中、小型水电企业的招投标、兼并、转租、合营、控股、股份转让等多种形式的法律事务,恰当年正值肖家坝、麻柳坝等县域经济、政治、文化重要战略要地的开发,公证处立足自身职能任务,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拍卖等工作,通过公证工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点项目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十一世纪初,迎来全民奔小康时代,要想富先修路,勤劳的岚皋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大背景下修路架桥,541国道、207省道、甘州坝大桥、景观廊桥、罗金坪大桥等赫然矗立,岚皋这个昔日交通闭塞的偏远贫困的山区,像一匹插上双翼的骏马,已经踏上致富奔小康的征程。公证人为这些重点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办理多项招投标、确定工程技术复杂系数现场监督、施工合同公证,公证人和岚皋发展的命运血脉相连,为的是圆心中的一个梦。

春去春又回,岚河两岸的依依杨柳黄了又绿,公证人从青春靓丽的姑娘,充满活力的小伙变成成熟睿智的中年人,甘于清贫,甘于寂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着这样一份执法为民的执着。

白云深处有巴山,灵秀的巴山孕育了善良、勤劳、勇敢的岚皋人,巴山深处的公证人是岚皋人的儿女,他们有大山的坚毅品格,把自己的一生深深扎根在这片热土,勇于担当,与时俱进,为家乡的美好明天砥砺奋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