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路边的护栏蜿蜒爬行,山上的茶园若隐若现,村上的农户有说有笑,是名副其实的风景旖旎、绿树丛荫、安详和谐的大自然村庄。
随着小车驶入茶园,笔者看到山上有几位村民正在开展茶网螨防治工作,一位民妇正在树荫下歇凉,走过去一问,了解到这位民妇叫徐尚清,家里共四口人,夫妻俩今年春季采茶收入就有4000元,平时还在园区、公路修护上务工赚钱,一年下来收入不少,加之两娃娃学习成绩好,干活勤快着哩,挣钱也上心。
“我们村60%都是种茶的,少则三四亩,多则三四十亩,这几年村上在茶叶上确实挣了不少钱。”张福海介绍说,村上共278户829人,拥有老茶园7000余亩,是该镇的茶叶大村,只是2014年前,农户自采自用的茶叶并没有实现商业价值。
为了让辖区的茶园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经济效益,该镇安排全镇40余名镇村干部及茶园建设产业大户到城关六口、汉滨区吉河、流水等茶园建设基地观摩学习,不断激发大家种茶积极性,增强大家的种茶信心。并且聘请紫阳茶叶栽植大户向农户现身说法,以便进一步掌握茶园栽植及园林管理技术,同时还请来县农业局负责人向农户分析目前的茶叶市场前景,有效避免了茶农的种种顾虑,给有茶园的村民注了“强心剂”,吃了“定心丸”,为改变村民的传统思想奠定了基础。
2014年9月,镇党委政府招商引进陕西省安康市瑞丰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落户小沟村,流转林地3000亩,将60%的农户家老茶园和新茶园组建起来,对老茶园改造1800亩,新栽茶树1500亩,新育茶苗20亩,成立了千亩富硒茶叶示范园,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实现了从零散、无序种植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茶价格从数十元一斤,上升到50元甚至上百元一斤。
“去年秋季,就实现了3万元的收入,今年春季达到了5万元,制茶厂建好了后,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才会让村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啊!”张福海兴奋却惋惜地告诉笔者,目前采摘的茶叶都是卖给商贩的,一到采茶季节,就有很多商贩抢着来收购,然而收购价并不太高,为了更进一步的实现经济增长效益,目前制茶厂正在建设中。
茶叶示范园的建立,不仅给农户带来了直接效益,也给村上的30%贫困户带来了增收门路。张福海说:“贫困户赵景春、王家恒在园区一年就有上万元的收入。”小沟村是该镇的非贫困村,但有贫困户96户194人,该村依托自然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围绕茶叶为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拓宽了帮扶有力、措施得力的脱贫路子。
为了保证该村茶叶生产稳定发展,石门镇党委政府积极筹划,争取资金和政策,大力投入基础设施,2016年5月,为该村改造5.2公里路,新增路肩2000米、护栏780米、排水沟1800米等,并派专业技术员指导和监督茶园管护的日常工作。
小沟村绿了山庄,除了茶园,还有魔芋、食用菌、蜂园等,为村民点上了绿色希望;小沟村富了村民,多措并举,在山林经济上大做文章,为村民谋出了多条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