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镇:芙蓉村来了“第一书记”后

发布时间:2016-09-12 07:40来源:石门镇

 

“他来了后,我的梦想、李家院子的梦想就一点一点变成真了。”笔者来到岚皋县石门镇芙蓉村李家院子,听到村民李照平激动万分地说到这个第一书记。  

原来,他所说的这个梦想是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梦”,是李家院子12户38人的集体梦想。沿河坐落的李家院子,交通闭塞,无论生活、生产、上学、看病都要到河对岸去,而如何过去就成了李家院子所有人的首要难题。李照平介绍说,河里不涨水就踩着石头过河,河里涨水了,就必须要走1.5公里羊肠小道和2公里水泥路,这对高龄老人和孩子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发展产业就更不用说了,运肥料、买猪仔等都要靠人力慢慢驮,经常上演着“湿脚”、“滑脚”的画面。  

于是这座桥,就成了李家院子一直以来的梦想。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童话”。“现在好了,村上来了第一书记,给我们架了桥,多年来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看着正在加紧建设的这座还没完成的吊桥,李照平那张久违的笑容笑得很甜。  

其实,自县发改局干部王显恒到芙蓉村任职“第一书记”的第一天起,他就在路上、在户上、在田间、在地头。为老百姓忙前忙后,跑上跑下,着力解决了一些贫困户“上户难”、“办证难”、“发展难”等各种问题。“哪儿需要我,我就在哪儿;只要我能做到,我就会拼尽全力去解决。”这是王显恒到芙蓉村为自己定下的“课题”。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他同包村干部颜加东一起撰写了长达3000字的《关于芙蓉村精准脱贫与后续发展的思考》的调研文章,提出了“三区一体化建设”目标,即实现集中建社区、沿线建园区、山边建牧区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宜建则建、农企共赢、林下种养的发展路子,装饰着他眼中的“美丽乡村梦”。  

同时,为改善该村道路、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他努力争取和协调项目资金58万元,修通两座园区便民桥,完善小区基础设施,改水改网增大集中供水量,解决100户村民电视收看和宽带上网难的问题,制定产业发展兑现奖补政策……  

“这个第一书记很实在,上班第一天就为我们村解决了个老大难问题。”村主任陈益顺介绍说,村上有28户的农村房屋集体使用证搁浅了12年之久,集体上访的苗头是愈演愈烈,王显恒同另一个驻村队员陈远林来了后,仅用了一周时间给老百姓给了一个完美的交代。  

 “村里来了第一书记后,我们村……”走进芙蓉村,与村民谈话间,时常会听到他们把这句话挂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