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报头条:“党建+”系统思维引领社区治理新气象——岚皋以“三个三”机制推进城市基层党建

发布时间:2017-06-05 09:38来源:安康日报

岚皋县城关镇号房湾社区常住人口10723人,流动人口2980余人,向外流出党员23人。社区“两委”只有7人,平时工作以便民事项初审和帮办代办为主,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在履行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两项基本职能上显得力不从心。与号房湾类似,县城其他5个社区有“两委”干部33名,辖区人口却有3.5万余人,服务资源不足与群众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比较突出。

问题倒逼创新。2016年开始,岚皋县直面矛盾,强化“党建+”系统思维,建立以县级城市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工作委员会、社区“1+2”(“1”是社区党支部,“2”是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组织为主的“党建三级共联体系”,开展网格化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群众文化服务“三项服务共建行动”,健全服务信息、服务资源、联建成效“三项共享机制”,将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组织有效地统揽起来,形成城市基层党建“三个三”机制,开启了提升社区管理的新思路。

怎样共联?以党组织为纽带建立“三级共联体系”

4月21日,在号房湾社区,一场社区党支部和19个驻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的“供需对接会”正在召开。支部书记张晓印抛出需求清单:现场招聘11名街楼院长。号房湾社区有13条街道、25个居民小区楼院,需要38个街楼院长岗位,社区党员担任27个,空缺的要向驻社区单位求援。“街楼院长”一没有级别,二没有工资,三还事儿多,既要“白干”,还要“能干”。

2015年,岚皋成立城市社区工委,城关镇党委书记兼任主任,驻社区的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各领域基层党支部支部书记兼任副主任和委员,原本隶属不同、级别不一、性质各异的各类组织,以党组织为纽带兼容到了一起,每半年开一次会,协商解决6个社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正是在社区工委的统筹下,号房湾11个需要“白干”的岗位,在当天半个小时内,就被参会的机关党支部认领了。

肖家坝社区的陈洪国是一名新进城居民。今年64岁,体弱多病,家庭困难,急需找一份工作。社区党支部了解后,立即向社工委反映。社工委又将其“打包”给安居物业公司党支部办理。作为非公企业的安居物业,第一时间上门联系陈洪国,对其培训后,安排到湖滨花园小区担任门卫,月工资1500元,生活有了稳定依靠。

社工委是城市基层党建“三级共联体系”重要的中间环节。上一环节是全县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和非公社会组织党工委为成员单位;下一环节是社区“1+2”组织,也就是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和服务站。联席会负责谋全局、定大事;社区工委主要是统筹协调,给驻社区各类组织派任务、定指标,集中力量帮社区办实事;社区“1+2”组织重点是把群众需求收集起来,为驻社区各类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创载体、搞活动,整合社区力量办好大家的事。

怎样共建?以落实组织生活为途径实施“三项共建服务”

每到5.1劳动节,肖家坝社区都会组织一场联谊晚会。晚会由16个各级各类党组织联合举办,演员以机关干部为主。特别之处在于,晚会牵头组织者是级别最低的肖家坝社区党支部,出节目的是12个县直科级部门和3个非公企业。下级组织上级,社区统筹非公企业,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近年来,为丰富社区服务资源,岚皋积极推行网格化服务、党员志愿服务和群众文化服务“三项共建服务行动”,服务主体是社区和机关在职党员,但具体实施中,谁来牵头,如何衔接,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影响了工作的落实落细。

岚皋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唐晓林道出了破解问题的原委,“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大家得到了启发。无论什么级别的机关单位、什么类别的实体组织,在党支部这一点上都是对等的,在党员这个身份上都是一致的。”循着这一思路,岚皋要求各级各类党组织都以党支部为单位,以落实组织生活为途径,以“三项共建服务”为工作内容,每季度轮流开展“支部与支部”的对等联谊活动;社区党员和机关在职党员以做“合格党员”为目标,认领网格长、党小组长,结合自身职能到社区志愿服务,立足优势专长领建群众文体社团,将共建服务落到实处。

肖家坝社区的“五一”晚会,就是按照这种模式,社区党支部 “召集”,驻社区机关党支部和非公企业党支部“参加”,共同完成的一次室外组织生活。

县政法委干部储刚是肖家坝社区居民,在社区报到后认领了民事纠纷调解员岗位。除工作中认真履职外,他把在社区服务也作为发挥党员作用的重要平台,义务帮居民调解纠纷、提供法律援助,两年累计调解纠纷20余起、法律援助10余次,社区群众称他“全天候”党员。

依托“组织生活”这一途径,今年以来,县城6个社区和驻社区各机关单位轮流开展室内外联谊活动23场次,20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志愿服务岗位2100多个,领建群众文体社团27个。

怎样共享?以整合党建资源为牵引健全“三项共享机制”

社区处在基层一线,掌握资源有限,基础保障相对不足是一个共性问题。西坡社区是由堰溪村改建而成。随着近年来人口不断增多,原先的村活动室面积不够、标准不高,不能满足社区工作和党员群众活动的需要,只好常年租房办公。

“党建+”系统思维,是破解问题的“金钥匙”。岚皋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积极调剂整合,以共享党建资源为牵引,健全服务信息、服务资源、联建成效“三项共享机制”。各驻社区单位党支部结合政务公开向社区开放非涉密涉私政务信息,社区党组织向机关单位共享社情民意;机关单位对内部党建、文化、教育、科技、体育设施和场地等资源,有计划、有秩序向社区开放;社区年终党建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划分到驻社区机关单位中去,成为机关党建年终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在年底让社区党支部对驻区机关单位共建共享工作打分,倒逼主动作为。

西坡社区没有标准活动场所的问题,在2016年初解决了。这一年,驻社区的老干部局新建成老年大学,局机关党支部主动压缩办公场所,腾出两层房屋给社区办公,并共用一个会议室,还水电费全免,一下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

在党建资源中,党员干部帮扶是一项“软资源”。西坡社区党支部活动室有一面心愿墙,上面贴着30多名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四年级学生唐永康的愿望是能有一个新书包。永康爸爸早些年因车祸失去左手,奶奶常年多病,妈妈要照顾一岁多的妹妹,全家经济来源主要是低保金和爸爸开小百货店的微薄收入。今年3月,来社区志愿服务的县委宣传部党员唐军看到这个微心愿后,当即认领兑现,并与唐永康建立了帮联关系。像这样的微心愿认领,6个社区每年有1000多例;同时,2000余名机关在职党员结对帮扶2000余名困难群众、84名社区党员一对一联系流动党员,将党员干部帮扶精准落到了特殊群体中。

据统计,近两年来,城区104家机关事业单位先后向社区调剂办公场所500余平方米,开放体育场地近万平方米,提供电脑43台、办公桌椅140套,81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岗位382个。

岚皋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卢存安说,在社区人员不增、经费不加的情况下,岚皋的城市基层党建“三个三”机制,挖潜各级各类党建工作力量,变“单兵作战”为“集团冲锋”,以“党建+”系统思维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为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份岚皋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