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耿,老耿,来,过一下称!”
“让一下让一下,让我过那边弯弯去摘……”
“这颗枇杷好大好甜,皮薄肉厚水分足!”
夕阳西下,耿延华的枇杷园里热闹非常,五十余亩的枇杷园里到处散落着前来摘枇杷吃枇杷的游客,他们或拿着袋子,或提着竹篓,有的干脆拿了一装几十斤的纸箱,都在树上树下挑选采摘着最令自己满意的枇杷果儿。
“你们紧着肚子吃啊,挑自己满意的摘,但有一条,不要把树子伤了,要是把树枝折了,可要赔哩!”还没见到老耿,便听到了他这豪爽而又霸气的声音,循声望去,在枇杷园里往来穿梭最灵活的老耿出现在了眼前:衣服破旧,身材瘦小,皮肤黝黑,一名朴实的庄稼汉形象,这是我听说的那个有思想有魄力的老耿吗?
带着疑问,我上前打招呼告诉他此行前来的目的。
“啊?采访我,呵呵呵,感谢感谢,我这枇杷园可是我的宝贝疙瘩,你看这幢房子左右,上下齐公路沿线都是,五十多亩地呢!”他热情又健谈,像炫耀宝贝似得给我指着枇杷园的四界,让我尽可能全面的都拍进摄像机里。
“这么大的枇杷园,这么多的地都是你自家的?”我忍不住好奇。
“不是的,不是的,是我流转的,多亏政府搭手,鼓励我发展产业,又是帮忙流转土地,又是帮忙联系树苗,这前后几年的时间,可把我累坏了!”老耿说着辛苦,可满脸都溢着高兴。
又有客人采摘了一篮子枇杷过来称称,老耿忙的顾不过来,我在拍摄别的画面的同时不离他左右,听着他讲他和这个枇杷园的故事:
“我一直在干工程,前两年突然起意想搞点产业,我自小喜欢摆弄花草果木,就想着栽点枇杷树,开始没想着搞这么大,啰!我家就在前面不远,门前有一亩多地,平时外出干活也没得时间种庄稼,栽些我们这儿肯长的枇杷树,挂了果子好让媳妇到集上去卖,没想到政府出面找我商量可以把这项产业做大,耿家坡是一个滑坡点,不敢让人修房居住,空着又可惜了,要我流转过来都栽成枇杷树……”
他打开了话匣子,手上却一刻也没耽搁,麻利地用一把剪刀采摘着熟透了的枇杷,一颗又一颗,一捧又一捧,很快竹篮子装满了,他要赶时间送到还在街上卖枇杷的媳妇那里,估计着上一篮子快卖完了。
“你这园子里这么多枇杷,就靠你这样摘了往街上送去卖吗?能在成熟期卖完吗?”看到他扛起篮子准备下坡了,我赶紧追着问。
“她在街上卖只是一部分,关键还是靠客人自己上门来买,我们人手不够,分不开身,就这几天的采摘贩卖期,我们天天一大早就来这里采摘,摘得全都被别人贩卖走了,有的都是提前预定好了的,我们还通过申通邮寄到外地,向这些自己来摘自己来买的都还算是少的……”二十余斤的篮子,曲折的小路竟让他有些气喘。
“那这些果树都是你自己维护的吗?”
“可不是吗?我一边做工一边自己钻研,施肥松土,修枝剪叶,可算在今年挂了果儿……”他一脸的自豪。
“那你现在卖了多少了,收入咋样?”
“六月初才开始卖,有一千多斤了吧,今年枇杷大丰收,到处都有,卖不起价,我们好赖都卖五元钱一斤,第一年嘛,要先打开市场为主,要让别人都知道耿家坡上枇杷园!关键前两天雨水害了,前段时间太阳毒,把枇杷晒熟了,雨水再泡胀,这两天太阳一晒,好多果子都炸裂了,你看那满地掉的坏果子,多让人心疼啊!就这树上大概还能摘个千把斤……”
下坡到园底公路,他把装满枇杷的竹篮固定到摩托车上,跟我约定回来再聊。骑上摩托车他回望了一眼枇杷园,那满眼的幸福和期盼让我忍不住赶紧“咔擦、咔擦”连按快门。
老耿一家四口人,上有老娘下有幼子,媳妇是典型的农家妇女,全靠两口子的勤劳聪颖,家里率先修起了人见人羡的小洋楼,听说老耿先后还为这块枇杷园投入了二十多万元,我不禁感叹着老耿的不平凡!
“他今年才开始卖枇杷,收入还不过万元,我们常打趣他为了枇杷园付出这么多,不知道哪年才能赚回成本,值吗?可你猜他怎么说,他总是笑呵呵地说,不怕哩,现在胳膊粗的树都挂了果儿,等到碗粗的时候就能卖出大价钱了,要看的长远哩!”他的婶婶在园子里帮着摘果招呼,给我诉说着她眼里的耿延华。
不知不觉天渐黑了,耿延华还没回来,打电话说要去申通联系售卖,我不依不舍地出了园子准备离开。
落日余晖里,五十亩枇杷园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下,黄灿灿的枇杷果儿闪着金子般耀眼的光芒,往来园里的游客依然还有许多,耿延华一家还要忙碌许久……
“爸爸,把我举高点,我要摘那颗最大的……”
“我要摘那颗最黄的,熟透了肯定好吃!”
枇杷园里依然热闹,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传来别样的情趣,像挑金捡宝一样!是哩是哩!这可不就是耿延华悉心培育出来的一串串珍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