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有“底子” 群众才会给“面子”

发布时间:2018-08-18 08:23来源:县纪委监委

近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山东兰陵县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时代楷模”称号。王传喜带领村委一班人苦干19年,将负债380多万元的薄弱村提振为产业总值超20亿元的明星村。19年里,他积累了近200本工作笔记,常常清晨5点起床,工作到半夜才休息。他常说:“当干部就是给群众打工,要舍得出大力、多吃亏。”正因有这种将心比心、以情感人的态度,有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的深厚“底子”,群众才打心底里支持他的工作,为他赢得了崇高的“面子”。

对干部来说,“底子”是德才和实绩,“面子”是尊严和荣誉。“底子”不牢,“面子”就会动摇。现实中,就有一些干部歪曲了“底子”和“面子”的内涵。有的干部明知自己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能力欠缺,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面对问题和矛盾时,自然脑无良策、腹中空空。有的干部工作出发点不是为民谋事,而是挖空心思为升迁铺路,认为有了权力就有了“面子”;一旦当了官,便高高在上,对下属和群众颐指气使。如此所想所为不仅无益夯实“底子”,还会在群众面前丢尽“面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那些被群众广泛赞誉,“面子”十足的干部,无一不是“底子”牢固,始终带着情感与责任融入群众、时时处处为群众谋福祉的。贵州省晴隆原县委书记姜仕坤,常常白天入户调研,晚上开会到深夜,潜心探索脱贫之路。当得知贫困户没钱买猪时,他当即自掏腰包买一头怀孕母猪送给了贫困户。“农民书记”,被群众永远铭记。

干部的“底子”如同树根,群众给的“面子”如同枝叶。本固根牢,才能枝繁叶茂。干部只有扎根群众,常去田间地头,常坐群众炕头,常把群众冷暖需求放心头,才能增长才干,筑牢做群众工作的“底子”,真正把事情干到群众的心坎上。这样一来,组织满意、群众拥戴,当然就“面子”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