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配套 家业一体 ——岚皋县统筹推进就业与搬迁脱贫纪实

发布时间:2019-07-09 08:12来源:安康日报

仅仅三年多时间,岚皋即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310户30219人,几乎占到全县农业人口的1/4;由此上溯到“十二五”以来,已累计搬迁群众20209户61218人。

这么多的搬迁人口,如何解决他们的后续收入成了关键。岚皋县没有忘记这一重要使命,从2016年起,便围绕安置点加强新村建园区、城镇建厂区、住地变景区的“三区”建设,与搬迁脱贫统筹推进、同步落实。

新村建园区,让搬迁群众能挣钱

今年47岁的滔河镇双向村村民陈广信,2016年以前一直住在风雨飘摇的三间垛木房子里。脱贫攻坚全面开展后,他家在政府补助下在山下新村盖起两间两层楼房。

然而,收入问题又成为陈广信焦虑的问题。2017年春,正准备又要搬回山上住的陈广信,突然收到一个大好喜讯:公路要修到山上,建近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园区。

陈广信从此便有了事干,每天给园区打工,按时上下班。一年下来,收入少则一万多,多则两三万元,一家吃穿用再也不愁,让他彻底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既解决了房子又解决了收入,陈广信是村里众多享受到这一政策的群众之一。三年来,村上引进了两家公司,分别种植云木香6000亩、黄连4000亩,发放劳务工资280多万元,户均入账2万元,人均入账3000元。全村一举越过贫困线。

双向村也只是岚皋围绕分散安置、中心村安置、“交钥匙”工程同步打造产业园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岚皋县很好地结合了“产业需要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劳力、搬迁要脱贫还得产业跟进”的特点,实施“产业上山、人口下山”,促推搬迁就业双赢目标实现。

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岚皋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友好型产业。虽穷,但拒绝工业污染型企业,而是打造以茶叶、魔芋为主,猕猴桃、瓜蒌、中药材、蜂蜜等为辅的产业拼图。

经营怎么办?岚皋主要采取“公司+园区+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一种模式是企业承载,群众取得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一种模式是合作社牵头,全民参与。

众多群众不想当“小灰兔”,不要租金要股份,成就了良好希望。

“现在的产业不像过去,像搞运动盲目地一哄而上。现在的农业产品基本上不愁销,再加上都是安心干活,有地、有厂,工资一分不欠,很踏实。”陈广信表示。

据统计,全县共培育园区147个,72个贫困村实现了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带动贫困户22910人,人均增收3600元,几乎占贫困群众收入的“半壁江山”。

城镇建厂区,让搬迁群众能上班

今年40岁的方洪艳是四季镇月坝村村民,她和丈夫、女儿一直住在交通不便的山上。去年她家在集镇享受到一套75平方米的房屋,搬进入住后,女儿就在镇中心小学上学,丈夫被聘进了建筑施工队,她则进了社区豆腐乳工厂上班。

“说实话,开始住下来还不习惯,光房子没事干,心里闹得慌。现在,丈夫每月能挣三四千块钱工资,我也能挣两千多元,这颗心才算落了地。”方洪艳笑着说道。

为了让搬迁群众能就业,2018年来,岚皋县创新实施就业扶贫“五个一”工程,即一个镇建立一个基层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一个镇(社区)创办一个新社区工厂,一个镇创建一个市级就业创业产业园区,一个镇建立一个培训基地,一个贫困建立一个公益性管理服务中心,从机制体制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障搬入社区群众就业。

创办社区工厂是岚皋近年来最大的亮点,而毛绒玩具无疑是其中最大的“明星”。2018年,岚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江苏、河南、广东、福建等地考察,共引进总部型毛绒玩具企业3家,在全县12个镇建起了分厂,解决了千余名群众就业。

从堰门镇隆兴村搬到民主镇李家浜的毛先左,一直在外打工,近年因腰部疾患,下不了重力,也就没了收入来源。今年社区毛绒玩具厂开工,他就进了厂。

“我这腰部主要是下不了重力,掮、挑、背都不行,但手上活儿还行,可是这附近开始又没有这样的活儿,走远了工资太少不划算。现在好了,厂区就在附近,早去晚归很有规律,总比空玩着有意思,每月还能挣两三千块钱。”毛先左表示。

政府加大对新社区工厂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创业补贴、岗前培训、贴息贷款及场地租赁费、水电费、运输费补贴等政策措施,全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全县31个100户以上安置小区,共建设社区工厂20个,目前已投产8个、竣工3个、在建9个,19个“五新”社区正在创建中。

住地变景区,让搬迁群众能发展

仲夏的石门镇兴坪村扶贫搬迁安置点,景色煞是好看。黛瓦灰墙赭色窗的民居,古香古色,灯笼串串。各磨坊、酒坊、农家乐、农家宾馆挑旗拽幌,匾额闪闪。屋后青山相拥,屋前溪水潺潺。搬迁脱贫户唐明喜,正在装修房屋,准备也开办农家乐和农家宾馆。

兴坪村支书钱正俊告诉笔者,该安置点修建时就充分考虑到借助毗邻神河源、千层河两大景区的优势,将安置点作为游客集散地、吃住承载地、乡村观光园来打造,风格上求农味,吃喝上找土味。住地变成景区景点,一下带动了15户搬迁脱贫户从事农家乐、农家宾馆为主的三产服务,吸纳60余人就业。钱正俊说,马上就是消暑旺季,唐明喜正是赶这时候加紧装修。

岚皋山美水秀、景色宜人,境内有南宫山、千层河等景区景点230余处,是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和国家首批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单位。在实施扶贫搬迁中,岚皋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这一优势和潜力,尽可能让安置点依托景区、连通景区、自成景区。

分散安置也景点尽显。蔺河镇和平村一组贫困户陈坤训,在政府支持下,建起了三间一层的平房,将废弃的堰塘拾掇成鱼塘,再开起了一家“柴火鸡”农家乐。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前来休闲垂钓吃柴火鸡的游客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不光从房子着手,岚皋还把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眼光投向了安置点周边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包括荷花、樱桃、葵花、黄花、黄桃等项目,进行采摘游、体验游。

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搬迁群众发展旅游等三产服务业,给予免费培训、创业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大力开发以搬迁安置群众为主体的涉旅公益性岗位促增收脱贫。

陈坤训告诉笔者:“我就享受到了总共20万元的扶持资金,其中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小额创业贷款15万元,如今都还得差不多了,明年起即可见到纯利润。”

据统计,全县共发展农家乐226个、宾馆39个、旅游商品特色店32个、观光产业园区5万亩,开发特色旅游商品50余种,开展旅游类专题培训1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