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您走好

追记岚皋县滔河镇兴隆村共产党员秦万春

发布时间:2019-08-15 15:44来源:陕西日报

7月15日深夜,没有星月,天地间一片漆黑。岚皋县医院住院部一张病床上,秦万春无力地躺着,闭着眼睛,艰难而微弱地喘着气,过于瘦削的身体使病号服显得异常宽松。

弟弟秦万云守在床边,拉着哥哥的一只手轻轻摩挲——那手骨瘦如柴。

突然,秦万春睁开眼睛,另一只手颤颤巍巍伸进衣服口袋,艰难地摸出了4元钱。“我已没办法参加党组织活动了,但我还欠一次党费没交,把这——交给——吴支书。”秦万春费力地说完,便昏迷过去。

床边,亲人们泪如雨下。

7月20日22时30分,秦万春走了,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人,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兴隆村,时年71岁。

秦万春出生于岚皋县滔河镇兴隆村,先后担任过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又被村民推选为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

入党了,失眠了

1969年7月的一个夜晚,在一间简陋的石瓦房里,秦万春面向挂在土墙上的党旗,高高举起右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老支书陈仕海紧握着秦万春的手说:“从今以后,你不光是你,还有大伙儿。”秦万春用力点了点头,心里默念着:“大伙儿,大伙儿……”就这样一直念回家。

“春娃子啊,你看到的,大伙儿的日子还过得很苦啊,我们老了,不中用了,但是你还年轻,是大家的希望啊!”第二天,村里最年长的老党员程盛远拉着秦万春的手说。

入党了,秦万春也失眠了。晚上,他耳边不停回响着陈仕海和程盛远的话,无法入睡,索性披上衣服,走出院子。眼前,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月光如霜,他盘算着:还有30多户群众住在茅草房里;大多数人吃水靠挑,运东西靠扛,夜里靠生火取光;村里土地贫瘠,一锄下去火星直冒;洪涝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咱是党员,吃苦的事必须走在前面。”从此以后,凡是村里的重活、脏活、累活、难活,秦万春都抢着干。

先把大伙的事弄好

1976年,秦万春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村项目建设专业队队长。当选后,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群众开山凿石,把一间间茅草屋变成石瓦房、泥瓦房。

秦万春有七个弟弟妹妹,自己还有两个孩子,全家十几口人,都指望着他和妻子。“长哥当父,长嫂当母。”妻子陈仕桂洗衣、做饭、喂猪,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而秦万春却天天忙着给别人干活,把自己家的事抛在脑后,房子漏雨了也不管。别人提醒他,他说:“我不急,先把大伙的事弄好了再说。”

“不急!就你不急!硬是要房子漏垮了才急?把我们压死了才急?”陈仕桂忍无可忍。

“好,我明天就忙咱家的事,行了吧!”秦万春说。

第二天一大早,一名村民急匆匆赶到秦万春家:“秦支书,不好了,陈仕勇家的房子着火了!”“快,赶快叫人,救火!”秦万春抄起一根棒子就往外跑。

“陈仕勇无家可归了!我得先帮他把房子盖起来,咱家的事到时候再说。”秦万春一回到家,就对妻子说。

直到第二年冬天,秦万春才抽出时间,对自家破漏的房屋进行修葺。

“咱是党员,就应该把群众利益看成天大的事。”秦万春说。

驼背支书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土地承包到户还没完全展开。秦万春清楚,土地一旦分到户,想再组织大规模的劳动就很难了,剩下的就一个问题:坡地还改梯田不?

改!秦万春决定。无论是集体一块儿干还是个人承包干,都需要解决水、肥、土流失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坡地改梯田。

说干就干。秦万春不会砌坎子,他就干体力活,开石头,抬石头。他的背很少伸直过,村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驼背支书”。

秦万春说:“我们今天驼下去,就是为了明天挺起来!”两年功夫,村里150亩陡坡地变成了层层梯田。秦万春问大伙儿:“看我这背还驼不驼?”“驼!”大伙儿笑着说。“对!我们这背还不到直起来的时候,还得驼!”

只有秦支书家没通路

路,对于秦万春和村民们来说,承载了太多的苦累和期盼。以前,80%的村民家门口都不通公路,买一袋盐、一包洗衣粉,来去得好几个小时,更远的,甚至要整整一天。

1987年7月,随着轰隆一声炮响,秦万春和乡亲们拉开了通村公路建设序幕。由于村民居住分散,有少数村民因公路无法直接通到家门口,不愿集资投劳,秦万春主动提出公路不从自家门前经过,尽可能优化线路到各家。这样,村上再也没有杂言杂语。

虽说路不从秦万春家门前经过,但秦万春干活却比任何人都卖力。

路通了,人们把首发车——拖拉机上的大红花挂在了秦万春脖子上。村民刘仁礼喊着:“大伙家都通路了,只有秦支书家没通,我们也一起尽个义务好不好?”

“好!”大伙儿异口同声。不出3天,通往秦万春家的支线路也建成了。

再也不用担水了

在兴隆村,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辛酸的挑水吃水的历史,有的甚至接雨水或是挖浑水吃。

1992年,秦万春决定开渠凿堰,彻底解决大家吃水难的问题。

秦万春白天带着人上山测绘放线,晚上借着月光干农活。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家里人口最多、负担最大的秦万春提出把工程量按人头平均划分,老弱病残户可挑选易开挖工段。“大家都先选,剩下的就是我的。”家里人不理解,秦万春就一句话打发:“因为我是干部,是共产党员!”

3年下来,总长度10公里的堰渠,硬是让秦万春和乡亲们用最原始的工具钢钎、铁锤、锄头,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建成投用。

通水那天,秦万春长跪在奶奶坟前:“奶奶,咱再也不用担水了……”

7月21日,秦万春简陋的灵堂。

“老秦,你咋就走了呢?”陈仕桂对着秦万春的遗像一遍一遍地问。

“老秦,走好!”乡亲们对着秦万春的遗像默默地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