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日子,我跟随友人一起来到位于岚皋县城西北面的民主镇枣树村,沿着盘山公路上到了全胜寨脚下,抬头一望,有步道爬坡上岭曲曲拐拐到山顶去了。为节省体力,我们决定坐车上山,然后走步道下山。公路没了,我们就下车徒步前进。
下车后,只有小径。小径上积满了落叶,脚踩在上面软绵绵的,整个脚部都放松了起来,心情也顿时变得愉悦。有落叶的地方自然有林,是的,我们正行走在枹栎林里,这些落叶就是枹栎们秋冬时期的杰作,宁愿把自己站成秃秃的样子,也要让大地繁华生辉。
枹栎是我用“形色”软件给识别的,实际上,我早就认识它,用我们的方言就叫小橡子树。小橡子树木材坚硬,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用这种树来烧炭,据说非常熬火并且不乱蹦跶火星,也经常看到,父亲砍这种树做锄把,因为似乎它就只能长到锄把那么粗。
友人提醒:“注意脚下,两边是崖”,这才把我唬了一跳:原来,我们正在一线正儿八经的山梁上行走,这梁就恰恰两个脚步宽,左边一抹斜坡不过三尺许便是百丈悬崖,右边干脆就没有缓冲的余地,直接是万丈深渊,我有些恐高,于是只敢把身子蹲下来也就是把重心下降以不至于吓倒才敢认真地看。
害怕,那你就多看一会儿。这是以前谁说,我也忘记了。不过倒是挺管用,看了一会儿也就不怕了,继续往前走,就过了这最危险的刀锋口,进入平缓的林子了。这让我想起了张家界,从白龙电梯上到袁家界,有段路,稍微不慎便疑是“人虫”落九天了。
虽说自己也是山里人,并且老家就离这里不远,然而,这么赤裸裸的高和陡,却是以前在老家所没见到的,猴子坪并没有猴子,我想应该取意于这里的山人,身姿矫健,上上下下,来去自如,就跟猴子差不多,可敬可叹。不过当时,我们只关心这个坪,好歹有个坪。
全胜寨由四个寨组成,分别为平安寨、大寨、小寨、巴山寨,各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据说,上世纪初,这一带土匪横行,穷凶极恶,捐税繁重,民不聊生。自古以来,官逼民反,于是组成了一支义军,都是老百姓,上了山,在山上建了石头房屋和工事,就成为后来的寨,全胜寨,后由共产党员李环山等领导整训,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义军来到这里,砌石为墙,伐木为檩,衔草结庐,是为寨。寨为上下两层,高各两米有余。一层至二层间嵌有横木,摽竹以实。倘从外看,寨似碉堡。一层多为生活驻扎地,二层如城垛女墙,三步一瞭望口,两步一射击孔。四寨间,复用石墙连接,一作通道,二为战壕。掘得水井一口,深三米,阔两米。人多居大寨,其余三寨实为哨所。大寨中辟有市场、学堂、操场。上下山亦有石堤,无论是趋步而下还是拾级而上,均有千步之余。
站在平安寨上四望,只见青山道道鳞次栉比,却都在脚下,如万山来仪,人居其上,颇有一伞滑翔之欲,威风八面之感,“一览众山小”之快,穷千里目之爽。
等下到巴山寨再看,那平安寨犹如建在三角锥顶,山棱如刀锋,颇有华山苍龙岭的险。巴山寨、大寨和小寨,是基本在一起的,不像平安寨那么独立。沿巴山寨石壕一周儿,尤其是北面的几十米,你就会有一种对险既安全又刺激的兴奋感和体验,每个毛孔似乎都张开着,然而你的身子大半都被结实的石墙所挡住,不会担心一失足成千古恨。
穿过大寨,踅到小寨,即开始下山了。旅游步道已经建成,沿着山梁曲曲折折、山上下下,“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步道也建得曲径通幽和“寡人早朝”之意。
有人问我,看了全胜寨有啥感受,我说就三个字。第一个字:野,专指环境,这里鲜有人迹,却多鸟痕,人置其间,如猿猴伺观山野;第二字:险,本文已经叙得较多,且不赘言;第三个字,奇,巴山多寨,但能保存这么久这么壮观的也许仅有此处。全胜寨,一朵大巴山里的奇葩,一首回荡在历史更深处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