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我县畜牧工作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立足本地实际,强化多部门协调配合与信息互联互通,协同监管,全面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评价制度、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制度、属地管理制度、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全面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机制,强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升级改造,扎实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现将主要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截止2020年6月底,全县生猪存栏6.58万头、出栏4.83万头,牛存栏0.27万头、出栏0.06万头,羊存栏4.43万只、出栏2.68万只,家禽存栏81.26万羽、出栏66.43万羽,肉类总产量0.54万吨。
(一)规模以下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根据要求,我县按照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跟踪监测制度的相关要求,按照主导畜种(生猪)跟踪监测20个以上场户,其他畜禽10个以上场户的标准,周密部署,确定监测点50个,通过定期采集数据信息,综合评判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就监测的情况来看,养殖废弃物主要通过沼气池发酵、生产有机肥、堆肥发酵生产农家肥、肥水利用等方式最终用于还田还地再利用,今年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将实现稳步提升。
(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截至目前,辖区内2019年度的19家规模养殖场已全部配备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并通过了农业和环保部门的联合验收。从4月份的督查情况来看,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均正常运行,未发现直排漏排的现象。二是新建规模场,今年以来辖区内新建规模养殖场11家,目前均严格按照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建立符合要求的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4家已投产企业的粪污资源化配套设施也正常运行,检查中未发现直排漏排。
(一)强化组织领导。以《岚皋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岚政办发〔2018〕90 号)为指导,我县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岚皋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要求,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纳入部门和各镇的绩效考核,确保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稳步推进。
(二)加大财政扶持。今年,我县围绕稳产保供要求,大力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将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作为享受惠农政策的先决条件,支持鼓励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支持大型养殖场建设有机肥生产线,提高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截至目前已下达涉农整合生猪生产发展项目资金150万元、苏陕合作资金340万元、贫困户发展能繁母猪专项资金200万元。
(三)狠抓责任落实。一是厘清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各镇的属地管理责任,明确任务分工,做到目标明晰,职责清楚。二是夯实养殖场户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省市关于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强化宣传,将粪污资源化利用作为惠农政策的必要条件,鼓励养殖场户不断完善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设备。
(四)严格执法监管。按照《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安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农业部门与生态环境部门积极进行衔接,迅速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对县域内的规模养殖场开展了一次全覆盖的督察检查,坚持边查边整改,确保督查工作取得实效。本次执法监管共涉及辖区内的19家规模养殖场,未发现直排漏排现象。
(一)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岚皋县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极少数散养户业主环保意识淡薄,只注重养殖效益,忽视环境治理,养殖粪污未得到妥善处理,养殖废弃物乱堆、滥排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二)人手紧缺,监管难度大。当前正值脱贫攻坚决胜期,基层事务繁杂、人手紧缺,加之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需要大量人力进行巡回排查,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散养户也存在量大面广的问题,监管工作量大,全面监管有一定难度。
一是继续抓好落实。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理念,严格按照省市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要求抓好我县养殖粪污治理工作,把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作为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畜禽产品竞争力,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来抓,把治理与资源的循环利用一如既往地抓紧抓实,严格落实治理责任,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强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共同促进循环经济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惠农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作为惠农政策的必要条件,明确政策导向,积极引导广大养殖主体完善粪污资源化配套设施,构建生态和谐的养殖之路。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养殖污染危害性及治理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三是加强科技攻关。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对畜牧业废弃物利用技术应用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形成经济实用的集成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根据畜禽生产性能、环境污染及资源利用情况,解决饲料配制中营养成分平衡问题,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便中氮的排放量,减轻环境压力。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粪污治理模式,在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中落实干清粪、雨污分离等防治措施,减少治理量。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工程技术,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