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川老师的支教情怀

发布时间:2020-12-23 10:58来源:岚皋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不远千里从常州来岚支教的陈川老师,在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任副校长,主管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三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他兢兢业业;生活上,他严于律己,一言一行做表率,树标杆。

作为一名“转场”的德育工作领导,他变管理为引领,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为全校教师师德修养树立标杆。

远离家乡来岚支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奉献。朋友不忍再看他成为工作的苦行僧,劝他:“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又是支教,不必太过执着。”他正色以对:“支教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即使全力以赴也会留下遗憾,岂能得过且过,辜负支教岁月。”

学校考虑到他是支教老师,从小班教学变成大班额,怕他吃不消,让他带几节《道德与法治》。他得知学校缺语文老师,便主动请缨,承担起了70人班额的语文教学任务。大班额的教师工作量大,工作很辛苦,仅仅是每天的作业批改就得五六个小时,往往是一屁股坐下去就起不来,但他快马加鞭,将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查阅资料、备课、作业作文批改上,很快适应了新环境新工作。他说,教师和学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场相逢,而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向导和灯塔。因此他始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校园里,他清瘦挺拔、干练豁达、和蔼可亲的师者形象成为师生眼中一道抹不去的风景。

常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特别是教学改革都走在了同行的前列,他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决意将发达的、先进的东西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

在率先上好公开课,用“常州风格”引导学生在读美文、赏美景中学习课文,积累语言,发展素养,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落实语文要素、随文识字、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等方面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常州整体风格”的形成,高效课堂的水到渠成、教书育人的举重若轻,源于其常学常研、常教常新的厚积薄发,他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滋养,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语文素养。在教研活动中,他立足实际,有的放矢,将常州学校教研活动的普遍做法以及课例研究的方法分享给老师们,供老师们学习、借鉴。

虽然只是短短一学期的相处,但毫不影响陈老师成为三(2)学生心中最受欢迎的老师。陈老师认为,语文同音体美一样,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允许并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随兴趣成长,随特长发展。陈老师善于变要求为期望,并给学生成长的时间与空间,慢下来耐心等待学生的改变、成长。正如学生所说,陈老师没有严厉的批评,更多的是平等地对话和循循善诱的启发,最多不过是不厌其烦地叮咛,他教育人的方式就像一缕春风,一米阳光,让学生在舒适、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一名学生在给陈老师的卡片中写到:“陈老师,你知道吗?那天在上学的路上,我一直跟在你身后,沿着你的足迹,一步一步向前走,因为我知道,只有跟着你走,我的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敞。”

教育,就是一群学生跟在德才兼备的老师身后,沿着老师的脚步一路前行。

通讯员:苏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