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对面有一座崖壁,不高,却光滑如削。古人能耐大,全凭手工操作,不知花费了多少力气,才在上面凿出两个洞来。我每次出门,只要抬头,再游移的眼神都躲不过去。两个洞很像猫科动物的眼睛,每时每刻都在虎视眈眈。仔细看,一只四方形,一只五方形,反正不是圆形,四五合而为九,是不是取九九归一或者久久长寿之意?后来发现,下方灌木丛中还错落着两个洞,很浅,站到堰坎上就能一眼观尽,可能是有事耽搁,不得已而停工,成了半成品。
儿时,与小伙伴在洞下的深潭里学习游泳,抬头就能看清楚那洞。天长日久,看得多了,就觉得洞有了温度,似乎带有几分善意,几分慈祥,越看越亲切,越看越觉得是老家一景,是蔺河的古文化瑰宝。
河的上方有一条通往中坝的长堰,是灌溉几百亩水田的黄金水道,绕过河就可以在堰沿上仰视,下方的“半成品”近在咫尺 ,触手可及。因为背阴,河边上的几块田没有种稻,年年种着能编草席的蔺草。再后来,旁边的地块修了草垭小学,又改修了漂亮的移民搬迁安置楼和老年公寓。加上路灯、小广场、健身器材,我的老家越来越美,有了小城镇的样儿。
我一直未想通,老一辈在选择修房时,为啥要面对老人洞,虽然不是正面相对,却得天天照面,躲都躲不过,也不修个围墙或门楼,藏宝、藏拙,稍一掩饰也好。也许是他们留下来的东西无须避让。这其中的缘由,无论从本土文献记载或是老百姓的口中,都对其一无所知,只听说那是安葬老人的地方,因而就叫老人洞。
打我记事起,就未听说有人进去过,这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出于对古老习俗的尊敬。从小一块儿长大的老同学胡发贵做了木梯,在洞口放置两个蜂桶,堂而皇之地搞起甜蜜的事业来。有人拍了照片,说那梯子像两行泪水,也许老同学会想,要说泪,那也是甜的。老人洞的蜜,自带古意。洞不仅仅是用来看看而已,得实用呀!养两桶蜂有何不可。这便有了弦外之音,洞外之意,当然还别有洞天。
老人洞虽小,但我们把它当成历史老人来守候,它把我们当成晚辈子嗣来护佑。洞是神秘的,是深藏不露的,令人心向往之,梦萦绕之。人人都该有自己的心灵栖息之所,安顿身心,寄托家学,慰藉灵魂。于我辈,这个洞,久远自在,幸哉,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