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儿童食品”套路深 食育科普要抓紧

发布时间:2022-02-08 15:20来源:岚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国食品安全报讯(张健)“儿童食品”可以说是近些年市场营销上极其成功的噱头,不仅理直气壮收割着家长的钱包,而且极有可能以名不副实的品质伤害到儿童健康安全。

标注“儿童”字样、大包装换成小包装、醒目卡通图案、打着“健康”“专用”旗号的“儿童食品”,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动辄高出好几倍,却未必真的适合孩子吃。“儿童食品”与婴儿食品不同,我国的婴儿食品是特指给1岁以下儿童的食品,是一个明确的类别,有着严格的强制标准。但“儿童食品”并非如此,不仅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反而更像是专门针对家长心理定制的营销手段。其火爆背后,不是关爱下一代的良心,而是儿童市场的高溢价和易轻信。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等部门机构联合发布的《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预测,到2023年儿童零食市场将以10%至15%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而町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2儿童食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84.8%的家长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殊不知,“儿童食品”不代表健康食品,能够满足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对营养需求的食品,才能真正称之为“儿童食品”。家长在采购时看商家广告不如从孩子的个体营养需求及食品安全出发,仔细看“五类”标签——食品类别、认证标志、营养成分表、产品配料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莫被简单的“儿童”字样标识蒙蔽了眼睛。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规范针对儿童的营销行为;另一方面也要联合社会机构和媒体帮助消费者尤其是家长,科普健康饮食理念,营造食育氛围,在孩子饮食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和搭配。

此外,市场上在“儿童食品”细分中更加令人担忧的,还有“儿童保健品”。家长爱子心切、不遗余力,一些不法企业、不法商家便趁此心理,以虚假宣传、非法添加、恶意营销等各种手法骗取家长等消费者的钱财,致使面向儿童的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对孩子健康成长与市场有序发展造成巨大威胁。于此类产品,不仅需要家长理性选购,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儿童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和治理,严查严打有关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儿童保健品生产经营的新秩序。管理之余,还需要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有关机构促进食育专业化深入推广,积极科普正确的保健品知识,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儿童食品”的旺盛销售折射出消费市场对各年龄段和各类人群专业型营养补充的需求,这是市场机遇也是监管挑战,但试错过程不应该由消费者买单。有关监管、教育部门和社会机构、媒体,应当承担起市场规范和食育的责任,让消费者尤其是下一代,吃得健康、懂得健康、获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