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皆可“食” ——“大食物观”下的民主镇农业

发布时间:2023-03-28 14:33来源:民主镇

过去,老百姓认为“粮”不外乎稻谷、麦子、玉米、土豆。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群众不光追求“吃得饱”,更追求“吃得健康”,主食、副食边界愈发模糊。岚皋县民主镇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落实稳粮扩豆增油政策的同时,发展肉类、特色蔬菜、水产品等多元化农村产业,让旧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无奈之举变为现在的致富之策。 


农技提效农旅增收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树立大食物观”首次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而稳定传统农业基础、提升粮油种植质效和附加收益是新时代大食物观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民主镇马安村大力推广地膜玉米种植和土豆玉米套种技术,利用新型种植技术取代传统耕种方式,不断提升个体农户自耕地效益,最低收入能达到每亩5000元,收入增加了30%左右。


 


在民主镇国庆村,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落会等方式,科学部署油菜种植任务,抢抓油菜开花时节打造网红打卡地,游客纷至沓来,不但端牢了民主镇的“油罐”,还鼓起了群众“腰包”。


旅游添彩枝头挂“金”


随着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纵深发展,全胜寨、明珠寨两大“金名片”也开始产生旅游红利反哺农村产业。


在全胜寨脚下,女能人唐玲养殖了黑山羊60头、藏香猪50头、土鸡350羽,开办的红鑫山庄农家乐月营业额达到3万余元。明珠寨下,耿家坡枇杷林郁郁葱葱,去年一季枇杷销售收益达12万元,较往年翻番。除此之外,民主镇还发展了猕猴桃、柑橘、桃树等农旅融合林果园区10余个,游客既能在园区体验采摘乐趣,还能游玩赏花、感受田园风光。


树上有金果子,枝头也有银叶子。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2年第三批全国特质农品名录中,巴农秦叶豆腐柴干粉、秦巴红香椿榜上有名,成为岚皋县首批获得全国特质农品“国字号”荣誉的农产品,香椿酱、神仙豆腐面条等衍生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香椿树、神仙树两大产业园区更是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香椿炒鸡蛋、凉拌神仙豆腐等各色美食也成为民主镇餐桌上的“常客”,如今老百姓一日三餐,一筷子下去不再只有萝卜、白菜,更有满口“幸福”。


山水可“食”生态可“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有着“山水明珠”之称的民主镇,植被覆盖率高达90%,自然要向“山林河流”索要食物。 



民主镇政府通过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产业发展途径,在榨溪村、马安村、银盘村、德胜村等地大力推广林下养鸡、林下魔芋等种植养殖产业,扩宽农户致富增收渠道,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2000亩。



种养不需要良田,渔业也不用装网箱。在铁炉片区,兰家坝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兴文承包了3000亩库区水面,利用库区水资源开发生态养殖模式,辐射带动民主镇兰家坝、先进、光荣、柳林、红星、永红6村1200多人直接或间接参与水产养殖,成功将实物产出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构建出生态和谐的山林复合农业耕作体系。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下一步,民主镇将充分发挥生态富硒和乡村旅游优势,继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防止耕地“非农化”,杜绝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真正让良田变粮田,切实守护老百姓的“饭碗田”。持续巩固猕猴桃、魔芋、茶叶、大水面渔业4个五千亩优势主导产业和烤烟、香椿、神仙树3个一千亩特色增收项目,大力发展种粮家庭农场、合作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应用高端智能农机具,力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坚持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将已经成熟的林下魔芋、林下养鸡、生态渔业等技术进行推广,让农户通过种养结合、农文康旅融合获得的增值收益大大提升,把荒地、山地、林地、湿地都变为老百姓的“致富地”。(通讯员 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