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门镇:“归雁”成为致富“领头雁”

发布时间:2023-03-16 08:40来源:堰门镇

观察鸡苗长势、筹备鸡饲料调节鸡苗温室里的温度……在陕西省岚皋县堰门镇的大山里,每天清晨,赵章奎会准时起床来到自己创建天顺农牧有限公司养鸡场,开始一天的忙碌。

“当年,能出门打工的都走了,我也不例外,后来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便选择回到家乡创业。”说起为何选择回家乡养鸡,赵章奎如是说。2001年赵章奎和妻子田自顺远赴江苏苏州务工,两口子都在合资企业的工厂上班,工厂发的工资不低,生活过得还挺滋润。

堰门镇瑞金村是偏远山村,村民历来有养殖土鸡的习惯,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养几只土鸡。

“当时土鸡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为什么不规模养殖呢?”2016年,赵章奎和妻子田自顺商量后选择返乡创业。他将在外务工时存的20万元投入其中,流转土地30余亩,盖鸡舍、买设备、修公路。

然而创业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技术有瓶颈,当时赵章奎购买的1000多只鸡苗的成活率只有50%,这对他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但他并没有气馁,很快,他又购买了一批鸡苗从头再来,他通过购买养鸡专业知识书籍、网上自学、多次参加县上养鸡专业培训等方式,掌握了鸡的防疫及疾病治疗知识,提高了鸡苗的成活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用心摸索,创业之路慢慢步入轨道。

随着养殖技术成熟,规模扩大后,他成立了天顺农牧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周边农户养殖土鸡。许多村民从养鸡中获益。“养殖业里面有很大的学问,要利用现代科技和养殖业相结合。”赵章奎说。2017年,他无意间在网络上接触到一种叫做“跑山鸡追溯系统”的养殖方法,采用二维码技术将每只鸡脚上的脚环条码赋于每一只鸡,实现从原料到餐桌的全程跟踪管理的一种手段,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鸡的原材料产地来源等信息,还可以查看当前饲养环境及防疫消毒情况等等,是一种食品质量安全可追踪机制。当赵章奎有建追溯系统想法后,却发现存在资金等实际困难,帮扶单位市卫健委得知情况后,及时与其联系,拿出资金帮助其建设。

事业进入稳定期,赵章奎的养鸡场占地已超过500亩,建有标准化鸡舍1000平方米,土鸡存栏量达9000羽,年交易额150万元左右。“自个儿富不算真的富,要想办法让乡亲们一起富起来。”致了富的赵章奎还一心想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带动,把养鸡产业发展起来,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带大伙儿一块儿发展,为家乡做点实际的事情。

赵章奎养鸡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卫健委和堰门镇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各级领导和技术部门多次上门指导和提供技术服务。2018年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20年他被农业农村局评为高级职业农民。

如何让村民能主动改造自家危旧宅?这是赵章奎作为瑞金村民小组组长的第一个艰巨任务。“左劝右劝,不如带头示范”,2022年3月,赵章奎积极响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带头对自家的老院子进行了改造,并鼓励和帮助自己的邻里邻居带头改造。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瑞金村三组完成了10余栋危旧房屋的改造,全村改造房屋40余户,100%完成任务。“在旧屋拆除前,我都会给能够联系上的屋主打电话讲解政策,每栋要拆除的房子上都会提前张贴告知文件,村民们也都主动配合我们开展工作。”赵章奎介绍,村容村貌好了,村民都看在眼里,感受到了变化。

“6年创业给了我很多信心和力量,有幸搭上了新时代发展的顺风车,我将继续扎根乡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努力把自己的养殖事业做得更好,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对未来的发展,赵章奎充满了信心,他表示,接下来,将加大营销渠道建设、品牌建设、养殖生产规范建设,继续完善养鸡“追溯系统”,壮大品牌,助推乡村振兴。赵章奎这只“归雁”已逐渐成为了瑞金村的“领头雁”。(李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