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岚皋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坚持把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容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防范失业风险,探索出了“12345”工作模式,以高质量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突出一条主线抓就业。突出就业优先战略主线,围绕“保就业促发展、稳存量扩增量、抓重点兜底线”,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全县“一个统揽、四县战略、八项行动”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万人稳岗就业行动”,6.3万农村劳动力有序组织转移就业,2.99万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9个,打造省级“就业帮扶示范安置区”1个,荣获“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县”。
健全两大体系促就业。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先后制定岚皋县《稳经济增长若干措施》、《万人就业稳岗行动方案》、《稳就业十条措施(试行)》、《持续推动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措施,为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深入推广“互联网+”服务模式,开发“服务到家”微信小程序,搭建方便、快捷、高效、免费的网络供需服务平台,供需双方“一点即知”,实现“在家找工作、在线招员工”。建立以县级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为龙头,镇级社会保障服务站为主阵地,村级劳务公司为最前沿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县、镇、村(社区)三级创业就业服务全覆盖,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力量下沉一线,服务上门到家。
强化三个保障稳就业。一是强化奖补资金保障。管好用活就业专项资金,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专项用于创业奖扶、人才培育、招工稳岗、场地租赁和水电费补贴,切实保障各类创业就业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强化劳动权益保障。坚持劳动监察和人事争议仲裁联动执法,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整治,加强隐患排查,强化过程监管,提早介入预防,促进无欠薪市创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工作受到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表彰。三是强化督导问效保障。为全面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县委、县政府成立狠抓落实办公室,定期围绕稳岗就业工作责任落实、招工任务推进、“归雁经济”发展、新社区工厂复工稳岗等方面,及时跟踪督办,提高考核权重,为推动全县稳岗就业提供坚强保障。
搭建四个平台扩就业。一是搭建园区就业平台。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吸纳劳务就业平台作用,培育现代农业园区204个,扶持重点农业企业20家、家庭农场49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00家,提供就业岗位8500余个。培育打造新型工业园区就业带动增长极,建成全市领先的标准化厂房22.9万平方米,招引千万级入园企业53家,逐步形成“一区四园五特色”发展布局,承载群众就近就业5000余人。二是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加快发展“归雁经济”,实施“爱我家乡•归雁兴岚”计划,搭建孵化平台,为创业人员提供办公场所、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培训等一体化服务,培育创业孵化基地5家,引导劳动力返乡创业861人,近三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扶持创业经济实体350余个。三是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建立“招生、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培训体系,投入资金2.2亿元,新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7万㎡,建成毛绒玩具、岚皋味道、康养护理、家政服务、特色种养等五大特色培训项目,近三年累计开展技能培训22824人次、创业培训2168人次,形成了以“岚皋巴厨”、岚皋“巧媳妇”家政服务为主的一批特色劳务品牌。四是搭建劳务协作平台。持续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的劳务协作,举办苏陕协作专场招聘会230场次,发布省内外就业岗位5.2万余个,采取“点对点、一站式”专车输送返岗复工500余人,帮助劳动力到省外务工3万余人,有力促进了东西部劳务协作持续健康发展。
拓宽五种途径帮就业。一是新社区工厂吸纳一批。坚定不移推动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广“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推动新社区工厂由扩量到提质转变。全县新社区工厂58家,提供就业岗位3360个,带动就业2336人,实现百户以上移民搬迁安置点新社区工厂“全覆盖”。二是重点工程项目促进一批。利用项目建设点多面广、产业链长、吸纳就业多的优势,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市政项目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以工代赈和村级劳务用工新模式,引导劳动力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实行以工代赈,实现就地就业。三是灵活就业解决一批。依托全县灵活就业用工市场,拓展灵活就业发展渠道,通过劳务派遣、外包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实习等方式,帮助有需求的劳动力“点对点”送工,实现务工招工精准对接。四是公开招聘录用一批。聚焦脱贫家庭、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未就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组织党员干部落实“一人一策”帮扶计划,通过实施“雨露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招聘,帮助重点群体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五是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坚持总量控制、按需设岗的原则,统筹人社、林业、交通、水利等各类公益性岗位资源,开发信息员、保洁员、护路(林、河)员等各类公益性岗位2425个,安置就业239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和“三类人员”就业23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