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坎坷成大道——岚皋县滔河镇“双高”协调办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侧记

发布时间:2023-12-06 09:33来源:滔河镇

位于岚皋县的滔河镇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临崖修建的进出主干道路窄弯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能有一条安全、快捷的致富路,是村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

2019年,滔河镇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国家重大项目银百高速滔河段开始建设,偏远的滔河镇将率先接通高速;2022年,陕西连接西安到重庆两大城市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通道,正式确定过境滔河31公里,两大国家重大项目的相继开建,让滔河这个名不经传的小乡镇,“跑步”进入了“双高”时代。

就当大家还沉浸在“双高”过境的喜悦中时,不曾想项目建设起步就遇到了困难。

“当时所有的项目都已批复,大家都等着开工建设,可征地拆迁却让人犯了难。”提起当时的情景,滔河镇“双高”协调办公室主任杨文忠仍然记忆犹新。“几千亩红线征用土地,大大小小几十个施工厂房用地,还有荒山、民房的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多,补偿标准与老百姓的期望差距又很大,征拆难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为及时打破僵局,镇党委、政府专题召开会议研究成立“双高”协调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负责征地拆迁工作。在选定负责人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老陈。

老陈原名陈元国,他不仅是土生土长的滔河人,还是从优秀村支书考录公务员后提拔上来的副镇长。论农村工作经验和对当地情况的了解程度,老陈都是响当当的一把好手。

虽然知道征地拆迁不好干,但陈元国还是愉快的受领了任务。“大的来说,这是分内之事,从我个人内心来讲,一个滔河镇成长起来的农村娃儿,能为家乡巨变贡献一份力量,也是我很愿意做的事情。”戴着眼镜的陈元国做事充满着智慧,说起话来也是格外接地气。

有了任务说干就干,完成任务力求最好。退伍军人出身的陈元国就一个要求,将镇上当兵转业回来的小年轻全要了过来。“当过兵的好招呼,能吃苦,大家都当过兵,自然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人员到位后,老陈带着大家开始了大走访,对征拆红线内的土地和房屋附属物逐一核对信息、挨家挨户地宣讲征拆政策。

然而,老百姓对征拆补偿的政策有误解,期望值太高;有的对土地置换存在疑虑,不太接受置换安置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部分农户迟迟不愿意签拆迁合同。协调办虽然抽调了4个人连轴转的工作,但征拆进度依然不快。

“老百姓热切期盼的好事,咋就成了让人挠头的难事?”一次协调办内部的民主会上,副镇长陈元国开门见山,直接发问。

“刚开始给老百姓讲政策地多,不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只有多站在拆迁户的角度想问题,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摆现象,找方法,逐渐统一了思想,确定了“公开补偿标准、明确兑付时限、逐一解决问题”的工作新思路。

今年52岁的马勇是滔河镇吉昌水产养殖场负责人,这几年,养殖大鲵销售行情好一年轻松赚个十来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事业刚刚起步,养殖场却面临着拆迁,当协调办找到马勇时,面对与期望值相差甚远的赔付标准,马勇说啥也不在合同上签字。

“年纪这么大了,好不容易创个业,不搞养殖还能干啥?”说起拆迁,马勇也是态度激动,外加一肚子委屈。

协调办主任杨文忠一边安抚马勇的情绪,一边私下里多次耐心地跟马勇沟通交流。当得知马勇主要担心拆迁后产业发展问题时,杨文忠带着人员忙前忙后,为其新的养殖场选址,督促及时发放补助款,确保新建养殖场的启动。事后,由政府出面,为马勇新建住房和养殖场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协调办工作人员实打实的举动,打消了马勇心中的顾虑,没多久,马勇便在征地合同书上签了字。

“签约中,类似的事还有很多,为了顺利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杨文忠坦言,“挨家挨户地搞测量、做工作、签合同,平均下来每家跑了少则三四次,多则几十回,有几家户主在外打工,最远的协调办工作人员赶到山东才签完了合同。”

都说征地拆迁是天下第一大“难事”,可处理好老百姓与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也让协调办花了不少心思。

2023年9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协调办4名工作人员刚从工地回到镇上泡上泡面,带队的副镇长陈元国便接到了高速路十五标段的电话。“老百姓阻拦施工,你们快来看看!”扔下泡好的泡面,一行人迎着夜色匆匆赶到十五标段施工现场。

原来,因为施工扬尘污染和噪音扰民、房屋炮损赔偿等问题没有有效解决,老百姓担心施工企业走了没人管,50余名村民带着板凳坐在了施工洞口,不让施工车辆进出。看见协调办领导到场,老百姓更是起哄要说法。

为了缓解老百姓的激动,陈元国叫来标段所有管理人员,当着双方的面,义正言辞地提醒老百姓反映问题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求他们立即停止阻拦工程施工的行为;同时,严肃指出施工单位扬尘和噪音扰民问题对老百姓造成的困扰,明确立即整改时限。对400多户反映房屋遭炮震受损的村民,陈元国拍着胸脯保证:按照程序进行三方监测鉴定,待施工完成后依照鉴定结果进行赔偿。

得到了明确满意的答复,老百姓这才让出了洞口。“当时处理完事情,已经是凌晨三点多。”协调办队员汪大涛笑着说。“吃不上饭,睡不好觉都没啥,有好几次还面临着生命危险。”

今年5月份,连续的阴雨天气致使河水暴涨,滔河镇境内沿河施工的高速各标段受灾严重。汛情就是命令,协调办几名同志乘坐皮卡车沿路查看受灾情况时,两块落石从侧面山体飞下来。“万幸只是砸到了车货箱,要是再往前一点砸到驾驶室,那我们也就完了。”提起当时的场景,大家仍然心有余悸。

“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当着面背地里还挨过骂,不过总算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拿出满满当当的征地拆迁合同,杨文忠欣喜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征用土地3100余亩、迁出坟墓810余座、拆除房屋184户,确保了全镇境内高速高铁的快速施工建设。”

看着这一组组数据,分管领导陈元国也是十分感慨。“为了完成好任务,协调办人员虽然家都住在县城,但最长一次快两个月都没有回过家。”陈元国介绍,因修路占地问题出现了大量的信访矛盾,为把信访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协调办每个人经常都是一身汗、两腿泥,既要对老百姓的无理要求耐心解释,也要对施工方造成的百姓损失据理力争,前前后后共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你看,县城到滔河段高速明年预计就能通车,到时候从镇政府出门就上高速,回城里以前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也就十来分钟,多方便啊!”

站在滔河集镇后山,顺着陈元国的手指方向,一排排高架桥立柱雨后春笋般延伸到大山深处,半山腰上,高铁隧道全力掘进的机器轰鸣声中,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不久的将来,一条充满希望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将打破山村的宁静,带着村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呼啸着奔向繁华的都市,通向幸福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