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新闻网】陕西安康:秦创原激发岚皋富硒产业科创活力

发布时间:2025-02-26 14:49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2月19日,记者从岚皋县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局获悉:2024年,该县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瞪羚企业2家,“天然硒型矿泉水研究中心”落地,6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批,76.6万元科技创新奖补资金直达企业,12名高层次人才扎根岚皋,累计解决技术难题47项。而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从一滴富含“生命元素”的富硒泉水,到一颗魔芋的“国际逆袭”,岚皋县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科技创新的“星星之火”燃成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引领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精准施策、县委县政府统筹布局、多部门协同攻坚下,岚皋县紧扣‘科技兴县、产业强县’目标,以‘科技+产业’双轮驱动,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岚皋县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局局长苟元学介绍道。

助力岚皋富硒水走向国际舞台

岚皋县地处秦巴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但长期以来,受限于技术、人才和资金的短板,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自陕西省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岚皋县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对接平台,将富硒产业作为重点领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该平台,岚皋与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搭建了多个产学研平台,为富硒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一份检测报告,让岚皋县佐龙镇的一处山泉声名鹊起——这里的水源中硒、锶含量双达标,有害元素远低于国家标准,成为国内首个兼具“富硒、低钠、天然”三重优势的矿泉水源地。然而,如何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摆在岚皋面前的难题。岚皋秦创原平台的介入,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破解之道。

陕西硒宝科技有限公司迅速抓住机遇,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硒资源综合开发实验室”,开启了一场从“山泉”到“金泉”的蜕变;以雒昆利教授领衔的专家工作站落户硒宝科技,团队研发的“纳米硒分子锁存技术”解决了天然富硒水易氧化的难题,让产品稳定性提升40%。“这相当于给硒元素穿上‘防护服’。”企业负责人钟友根形象地比喻。这一技术的突破,正是秦创原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

如今,硒宝矿泉水有了科技“防护服”的加持,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端市场,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2024年,年产60万吨天然富硒低钠矿泉水项目正式落地,这座安康地区规模最大的智能化水厂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水源地实时数据。秦创原平台不仅为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还通过资源整合推动了“中国大巴山世界黄金水源地”认证工程的启动,助力岚皋富硒水走向国际舞台。

催生出国内首条标准化魔芋即食生产线

在岚皋县烛山食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颗颗魔芋正在上演“七十二变”——薄如蝉翼的素毛肚、酸甜爽口的魔芋果冻、清香解腻的富硒魔芋饮料……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走红,还远销韩国、日本等12个国家。这一“变形记”的背后,离不开秦创原平台的强力支撑。

“传统魔芋加工有两难:提取率低、容易发黑。”公司总经理陈军回忆道。企业通过秦创原平台与安康学院合作攻关,成功将葡甘聚糖提取率从60%提升至85%以上,褐变率下降95%。这项技术不仅斩获陕西省科技成果奖,更催生出国内首条标准化魔芋即食生产线。

如今,岚皋魔芋产品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当地富硒产业的又一增长极。

秦创原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打通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品牌推广和市场对接,助力岚皋魔芋走向国际市场。同时通过聚集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岚皋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岚皋县则依托秦创原平台,构建了“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四链融合的新模式,为富硒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向"新"发力, 以"创"提速

苟元学告诉记者: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机器轰鸣;从山间泉眼的默默流淌,到国际市场的订单拓展,岚皋用实践证明,在秦创原平台的赋能下,岚皋的富硒产业实现了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跨越,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岚皋县的具体做法是:一、主体培育,激活创新引擎增动,企业梯队实现扩容增质,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助推陕西硒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建成“安康市天然硒型矿泉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支撑。二、项目驱动,释放企业成长强动能,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聚焦县域优势产业,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年新增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项、市级科技项目3项,谋划申报25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在岚皋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奖补政策兑现大会上,为15个科技创新项目兑现76.6万元的奖扶资金。三、资源融通,架设成果转化快车道,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宣传推广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助推院校专家与多个富硒产业链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聚焦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三区”科技人才、国家科技特派团、企业科技特派员的优势,助力产业振兴。四、产业赋能,锻造富硒链条新标杆,以富硒资源为引擎,通过"政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创新发展模式,成功构建起全链升级、多维赋能的特色产业生态。五、聚力攻坚,擘画创新生态全景图。

在科创赛道上全速竞逐

苟元学表示:下一步,岚皋县科技创新工作将围绕县委县政府“四一六”发展思路,做好“四个聚焦”,以科技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聚焦富硒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县政府富硒产业倍增计划,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富硒产业试验示范和科技攻关,以科技赋能“芋渔水”优势富硒产业发展。

2、聚焦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组织企业进高校或科研团队进企业等精准对接活动,组建各类创新平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在岚皋转移转化。

3、聚焦创新生态优化升级:持续落实民营经济奖励扶持政策,开展“政策惠企”专项行动,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组织专家团队入企服务等途径,提升企业对科技项目申报、梯度培育等政策的知晓率和利用率。

4、聚焦科技人才支撑发展:依托国家科技特派团、“三区”科技人才等资源,助力开展技术培育、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本土人才培养、部省联动项目实施,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鼓励企业通过项目合作、课题攻关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从秦巴深山到产业潮头,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岚皋正以科技创新重写发展方程式。未来,岚皋将以更燃的斗志、更实的举措、更活的机制,在科创赛道上全速竞逐,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最生动的县域注脚。(作者/王革委  熊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