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牢固树立“源头防范、预防为主”的教育理念,按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的原则,聚焦心育科普、“三预”协同两条主线,多方联动,携手构筑心育共同体,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春日暖阳,微风和煦。3月4日,岚皋县城关九年制学校四年级一班师生走进巴山珍稀植物园,开展一场以“春日逐光,悦享心灵”为主题的春游心理拓展活动。同学们穿过树林,攀上百步梯,抵达莲花山观景亭平台,感受自然之美,增进着彼此间的友谊。
岚皋县城关九年制学校现有学生2097名,其中“三类儿童”390名,大多来自城区周边搬迁户,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因此该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任务进行同步安排部署,每周以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或“第二课堂”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次活动就是针对春节过后,不少学生仍然处于和父母分别的“低气压”情绪里,学习兴趣不浓、上课心不在焉等现象而开展的。
“今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小游戏,帮助同学们把心里的小世界打理得漂漂亮亮的,把那些‘乌云’都赶跑。小伙伴们手拉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感受合作的快乐,让他们内心充满力量。”岚皋县城关九年制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刘良会说。
近期,岚皋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职教师安容林根据家长、班主任反馈的信息,围绕“缓解学习压力”这一课题,巡回在岚皋中学各班开展“吐槽大会”、团队游戏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内心困惑,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
“很喜欢上这种课,通过大家在一起开展活动、做游戏,使我感到放松愉悦,并且可以将这种放松愉悦的心情带到学习中,感觉学习的压力都小了,学习也更有劲头了。”岚皋中学高一历史三班王梓豪说。
相较于类似的团体辅导,个体辅导难度更大。安容林告诉记者,通过家长介绍、班主任告知或者自己本人来到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寻求帮助的学生大都有深度情绪困扰,甚至存在抑郁等情况,老师会根据个体实际问题,开展一对一私密对话,制定辅导计划。
“我们在工作中会综合运用心理学理论咨询技术以及教育经验,来帮助来访者缓解心理困扰。比如我们可能会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来访者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运用焦点解决疗法来帮助来访者挖掘自身已有的资源去解决现有的心理困扰,最后我们会根据来访者的需求共同制定下一步的可行性长期方案,并及时整理和收集相关资料,建立一生一档的心理档案。”安容林介绍说。
位于佐龙镇集镇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是该镇“85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朱孝芳筹资近百万元组建的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她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自2011年以来,先后共有4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我们依托关爱中心召集社区及周边的能人志士、爱心人士等长期对本区域的儿童进行关爱活动。比如上门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动态,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们春游、野炊,邀请专业部门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等,就是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负责人、“爱心妈妈”团团长朱孝芳说。
近年来,岚皋县不断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五方联动机制,着力构建全县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架构,推动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关爱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岚皋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统筹和指导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已建成‘一心六站三十室’的服务机构,采用‘三步走’的模式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在全面筛查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学生档案并制定一对一的辅导计划,开发了符合岚皋实际的心理健康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服务,使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岚皋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刘忠伟说。(记者 李丽 胡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