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南宫山   作者:罗虞荥

发布时间:2010-06-21 00:00来源:本站原创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时节。与友人步入南宫山,感受它的幽幽情趣,从而有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愉快旅程。

汽车向着县城西南方向行驶,一路上,溪水做伴,云雾低迷,偶有丛丛香樟掩映着粉墙黛瓦,朵朵石榴含笑于堂前,双双紫燕低徊于屋。车窗外,远山含黛,近水若岚,仿佛南宫身着翠绿色的裙衫,挥着水袖,唱着歌儿来欢迎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

车行三十余公里,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只见一座大山拔地而起,静静地矗立着,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绿色,有深绿、浅绿、浓绿、翠绿,呵,这就是南宫山,多少次听妈妈讲起,又多少次在宣传画上看到,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地方。如今,与她这样亲近,好激动呀。她仿佛一本沉甸甸的大书,绿色是她永远的基调,幽静是她不变的主题,每一页都等待我去解读.

要想登上南宫山,必须要攀越一段石梯,那石梯或急或缓,或宽或窄,数了数,约千余步,每每懈怠之时,便寻思:这也许是南宫在考验我的诚意吧,于是,又气喘吁吁的迈向更高处。“五一”长假刚过,此时的南宫山又恢复了她昔日的幽静,偌大的森林只有我们的谈笑声和偶尔划过的鸟鸣声,真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了。那午后的阳光隔了重重树叶滤下来,竟也分外柔和,阳光中夹杂着青草和野花的芬芳,让人神清气爽。一路前行,一路挥洒着欢乐的笑声。途中,野花烂漫,香气袭人。在前面总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你:一树婀娜的紫色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出一种柔美;一朵雪莲悄然开放在鲜为人知的角落,显得落寞而又恣意;一种不知名的金黄色花朵,有如云彩般的灿烂。还有树,他们时而绿云连绵,时而直冲云霄,时而旁逸斜出,似乎总想挽留住我们匆匆的脚步。

走走歇歇,我们到了迦佛垭,但见在绿云连绵之中,飘然立着一尊塑像,这便是观音望海了。仔细看时,可见观音悄然立于祥云之上,右手拿着净瓶,左手作祈祷状,显得慈眉善目,庄严,神圣。她是在听吗?她是在听滚滚红尘中人们的感慨吗?她是在看吗?她是在看山下名缰利索中人们的尔虞我诈吗?或是宦海官场中人们的几起几落吗?对于这一切,她都超然物外,以平常心待之,她是如此大度,大度到能容忍人们的一切喜、怒、哀、乐。她终日在这虔诚祈祷,许是请求上苍免去人间许多不幸吧!也不求任何回报。

告别了观音望海",我们顺着林荫小道来到一棵树前,一棵被称作千年古树的大树前。树上长着翠绿的叶子,并不十分茂盛,但让人奇怪的是她生长出七种不同的树,此刻都抽出娇嫩的叶芽,仿佛刚出生的婴儿的眼睛,那么明亮,微风过处,还摇曳生姿。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很难相信,这些树的母亲——一棵老砾树的树干已经部分干枯,树皮裂开了,那灰褐色的,曲屈盘旋的虬枝显示它曾经过的几多风雨,几多沧桑。据说,该树曾在动荡的六十年代被雷劈死,而在文革后,又奇迹般的复活了。是天意?是巧合?是偶然?都说人非草目,孰能无情。看来,有情的并单非人类呀。时值午后,那些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是在诉说她的不幸吗?是在讲述她见证过的中国历史吗?还是在给她的儿女们诉说美好的未来?

金顶是南宫山的制高点,也是最险要的地段。每次上去,仅容15人。在最窄的地方,只容1人,几乎成直角,不得不手脚并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我们一行人前呼后拥,小心翼翼地总算都安全上来了。虽然个个都气喘吁吁,但总算领略到一览众山小的雄伟,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看我们刚走过的路,刚爬过的山,近的婀娜,远的起伏,都被云缠着,被雾绕着,她是害羞的女孩儿吗?要不她为什么用面纱罩住自己清纯的脸庞呢?又有如一副淡染得水墨山水画,似乎刚被某位大师一气呵成,似乎还能嗅到墨汁的芳香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己不敢称仁称智,却对山和水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对山,每每想到座座青山能够相识相逢,却不能相依相拥时,那是怎样一种残忍呀,此刻,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树木,田野,村庄,尽收眼底。哎,这幽静的山,这轻拢的雾,这闲话的村庄,对于庸碌的人而言,一生之中能有几遇呢?

欢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时刻,我们即将踏上归程,夕阳如一位害羞的青涩女孩子,将羞红的脸庞逐渐隐没在群岚之中,不远处有不知名的鸟儿在奋力飞翔,山下村庄已是炊烟袅袅。回首再望,南宫山在这苍茫的暮色中更显幽静,空灵,再见,南宫山,无论我走到哪里,你总是静静的隐藏在我心灵的最深处,让我忘掉尘世的喧嚣,固守着自己宁静的心灵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