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周氏武学馆    作者:吴应勇

发布时间:2010-06-21 00:00来源:本站原创

 

 

沿岚镇路上行30余公里,在花里镇和孟石岭乡之间,路旁有一处明清古建,三面青山合围,岚河舒展而过,远观如一顶达贵的官帽,白墙黛瓦,古香古色,这就是周家大院亦称周氏武学馆。

据县志记载,周氏武学系清朝道光、光绪两代武举人周守义、周成仲的住宅庄园兼练武馆,庄园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二进四合院式布局,共计有房舍150余间。武馆西南约200米处有一跑马道,东南侧有一练武场,山包上有五间武堂遗迹。而历时数百年,现在的跑马道、练武场和武堂早已不见踪迹,但武学馆的建筑还基本完整。

周家大院分前庭、厢房和内室,现在遗留下的房屋有30余间。

据周氏后人讲:一百多年前,其先人在外经商发迹,回乡后请高人设计,历时三年建造周氏大院,方圆百里无人能及。为保四方安宁,大院兴办武学,招募乡团演兵习武,威震四方。还有一种传说是周家原是当地的一个农民,给一家姓饶的地主作长年,一次在地里挖到一块银子,于是交给主人,但主人认为谁挖到就归谁,于是周家伙计拿着这锭银子加上自己的人力,建起了这个大院。因年代已久,这些传说现已无法考证,但能在当时建造此屋者,绝非常人能及。

从大院的外观看,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灰砖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大门两边,是两个抱鼓石,据说前面的石狮子早已被人取走,正在重做。走进大院,首先是厅堂,两侧为厢房,中间粗壮的立柱顶天立地,精美的花纹依稀可见,再往前走过一个大厅就进入天井,地面以青石板铺筑。过天井就是内院,据周氏后人说,里面以前两侧住的是院子的主人,中堂是祭室、神台。不过历经数百年的沧桑,这些只场景只能在主人的介绍下去想象了。

从后院往里走就是一个袖珍的后花园,花园不大,不过近百平方米,一些树也不是很大,可能太大会影响到房间的光线,花园后面则是一个很高的石坎,也兼作院墙的作用。从天井两旁的台阶可以上到二楼,整个凉台围廊雕刻非常精美,据说也兼作看戏的看台,坐在二楼的围廊上聊天、喝茶、看戏,着实别有一番风味。我们似乎听见了百年前的先人在这里安逸闲适地生活。

进入二楼的房间,光线都很暗,讲解的人说,这里居住的是丫头,,也有人说是小姐的房间,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小姐的绣楼,只见整间屋子都是昏昏暗暗的,凉台是小姐出来聊天或者晾晒衣服用的。眼前的一切让我仿佛看到了小姐独倚窗前望着天空,神情是那么的忧郁和落寞!大概这就是“泪眼问花花不语”、“愁绪难解是往昔”了吧。

从二楼中间的房间,可以进到前厅的二楼,构成了套套相通,间间相连的结构,这样使用更加方便,也增大了居住的面积,实为一举两得。

浏览整个建筑,虽然历时百年风雨飘摇,大院已不在有昔日风光,但留心细看,其石雕、木刻、彩绘都十分的精细,建筑用料很有讲究。墙壁和门坎都是数吨重的青石方墩为基,高处再用青砖砌上屋顶,门窗过梁的上方雕刻花鸟鱼虫,寓意深刻,古色古香。加上近日当地文化部门精心的修复,相信在不久的时间,人们将会看到一个更加完整,更具有历史感的周氏武学馆。

走出大院,抚摩斑驳的古墙,看着那些飞檐、马头墙、精美的雕刻,思绪在无垠的时光隧道努力伸张。虽然周氏武学馆没有皖南民居旖旎的湖光山色,没有乔家大院的名气,没有王家大院的气派,但我还是完全被它吸引,无法自拔于这个主人靠在外地经商发迹,耗时数年有余建成的规模宏大的武学馆。我仿佛看到几百年前,数百能工巧将,挑灯夜战,建成了这座远近闻名的武学馆,而周边一个个怀揣梦想,欲成为武林高手的年青人,在这里练武、健身,然后走向广阔的天地。

坐在返程的车上,我的心依然沉浸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