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说愁 作者:宋仁军

发布时间:2012-05-11 00:00来源:本站

愁为人生七情六欲之一,让人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可在古代一些名师大家笔下,它却被描绘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之感。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此愁有形状、有长度,似有伸手可触之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此愁如江水,川流不息,永无止境。“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的《青玉案》),此愁面积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王实甫《西厢记》]、“驴鞭半袅,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仙宫·点降唇缠令·尾)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此愁太多太重,简直船难载、车难装、马难驮,如此之愁,让人望而生畏,不敢言愁。

纵观文人写愁,大多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人们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