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岚皋做大做强山林经济富民强县纪略

发布时间:2015-05-27 10:20来源:本站

这是一块山林如画的地方,一眼望去,满满都是绿的;这是一方绿水如歌的世界,流淌着动人的清澈与透明。

这里,就是位于大巴山腹地的岚皋。在全县19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林业用地面积占到90.5%,森林覆盖率达到77.8%;境内长流水沟河多达646条,水源总量约13.9亿立方米。

近年来,岚皋依托绿水青山,大力发展山林经济,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利用相伴而行、相互促进的循环发展之路。2014年,全县山林经济突破11亿元,拉动人均增收900多元。

发展与保护的双重使命,促山林经济落地生根

岚皋拥有广袤的青山绿水,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长期以来,另一个基本事实也顽固地钉在这里,那就是边远、闭塞、贫困。岚皋既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又处在国家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县仍有2万户5万多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接近40%,贫困基数大、贫困程度深,发展成为群众的共同期盼。

与此同时,岚皋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水源涵养区,国家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保护又是最重要的使命。

怎么办?肩负着保护与发展双重使命的岚皋,在经过苦闷、彷徨和扎实地调研后,果断地提出了发展山林经济。

县上的思路很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的底子固然比人家薄,我们的脚步固然比人家慢,但我们每一步却要走得比发达地区稳,一个脚印踩出发展,一个脚印铭记环保,不搞“寅吃卯粮”、“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搞山林经济,就是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总之一个原则:山要更绿,天要更蓝,水要更清,人要更富,稳扎稳打,共克时艰。

为此,岚皋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山林经济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了“大企业引领、大基地支撑、大产业发展”的路子以及“森林增长、生态改善、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蓝图,并决定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把发展山林经济作为解决移民搬迁后续生存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来抓。

在此基础上,岚皋经过市场调研,围绕泡桐、杉木、核桃、板栗、生漆、茶叶、苗木花卉、烤烟、魔芋、畜禽养殖、蔬菜、养蜂、劳务输出等内容,提出了山林经济抓“五园”、农村产业抓“五业”的发展思路以及“4321”的山林经济发展目标。

 “三大”拉动山林经济风生水起

“大企业引领,大基地支撑,大产业发展”是岚皋发展山林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山林经济得以强势发展的支柱。

“市场是商品经济指挥棒”。自始至终,岚皋没有忘记市场这根指挥棒。“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这是岚皋决定山林经济发展品种和发展规模的最有力的武器。

单纯的山林经济多指依托山林发展的农牧林业经济,附加值较低。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拉动产业发展壮大,岚皋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大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引进与开发力度。

为实现“大企业引领”,岚皋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和培育出了明富魔芋、康森魔芋、金岚木业、三溪蜂业、竹山食业、龙安茶叶、南宫矿泉、孟石岭山野菜加工等企业。

在金岚木业,笔者看到,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从事着镜框、相框、画框等框条的截木、割条、刨形、压花、上漆等工艺,厂长王清福告诉笔者,这些产品销售到深圳等地,进行再加工和组装后,将直接销往美国、法国、日本以及中东国家。他说:“销路不存在问题,就是愁产品少了,大订单接不了。”

在金岚木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全县种植泡桐、杉木速生林已达10万亩,预计再过6年,每亩可卖到8000元。

大企业引领大基地支撑、大产业发展,大基地、大产业也促使大企业引领。滔河镇是全市山林经济大镇,也是山药种植大镇。去年青岩村胡大春种植山药100亩,赚得净利润50多万元,今年他不仅扩展到了150亩,还计划投资建起山药粉加工厂,他说,到时候向外就主要销售山药粉等终端产品。

山林经济成增收致富新引擎

如今的岚皋,就不缺天然的牧场。位于岚皋县石门、官元、堰门三镇交界的“万人寨”,便是理想中万亩高山草场。官元镇农民刘学森就看中了这一点,在县镇两级的扶持下,建起了千头山羊饲养场,并延伸产业链,在县城开起了“万人寨羊肉泡”,实现了产销两旺,同时还带动了50余户发展养羊。

像刘学森这样的养殖户在岚皋还有很多。尤其是近年来,在矿区打工越来越难的背景下,一些包工头和农民工纷纷把眼光瞄准了“家里”的山林经济,摩拳擦掌准备“转型”。

今年34岁的叶开贵便是其中的一员。这位年轻的“矿老板”有着数百上千万的资产。矿上不景气后,今年在家一口气种植了200亩魔芋,还种了3亩“七叶一枝花”。他说,如果效益好,来年他将发展多个品种,把产业扩展到上千亩。

比起刘学森和叶开贵,已经掉在山林经济“福窝窝”里多年的李停刚倒是连做梦都乐呵呵的。这位“80”后居住在距重庆边界仅一袋烟功夫的滔河镇葵花村五组。2011年开始,他关了和妻子杨文琴在县城开的一家精品店回到老家,利用广袤的林源和高海拔,发展反季节食用菌和养蜂,每年超过20万元存进银行卡,这还不包括自家买的小轿车和皮卡车。

据统计,全县已建成泡桐、杉木等速生林10万亩,核桃、柑橘等果林8.5万亩、建成生漆林3万亩、密植茶4万亩、苗木花卉1000亩,完成各类人工造林22万亩,发展林下魔芋11万亩,林下养羊16万只、养鸡311万羽、养蜂4.23万箱,种植中药材2.55万亩、食用菌520万袋、烤烟1万亩,2014年山林经济总产值达11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900元。

岚皋正借助山林经济这台新引擎,带领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增收致富,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大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