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旅游:从强势崛起到全域推进

发布时间:2016-03-22 15:22来源:安康日报

在陕西生态旅游发展历史上,岚皋县起步较早,在县域旅游发展中探索出很多成功经验,“岚皋特色”备受称道。面对“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新要求,岚皋需要一个契机实现旅游业的奋起突围和再次腾飞。

农历春节前夕,国家旅游局公布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岚皋县榜上有名。自此,岚皋旅游从景区模式转化为全域模式,全县1956平方公里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全新的旅游发展生态圈正呼之欲出。

打造景区内外旅游场

“全域旅游”要求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实质是如何走出“门票经济”,向全域经济转变。岚皋如何做?

“过去景点旅游模式重在‘点’上打造,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是割裂的,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纠正这一弊端,通过‘面’上提升,景区内外一体化,实现全县共建、全域共融、全民共享。”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立足县域实际,给出了清晰思路。

这一点在大南宫山景区的打造中可见一斑。去年,该县成立南宫山景区管委会,将岚皋12个镇作为景区统筹打造。“将岚皋作为一个完整旅游目的地建设,改变景区内外‘两重天’格局。”景区管委会主任曹英忠说,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拆掉景区“围墙”,景区内外建设协同推进,实现景区内外一体。

在飞拉达攀岩、真身殿、地质博物馆等20余项工程先后实施后,南宫山核心景区今年最大的任务是完成大雄宝殿建设,创建5A级景区。与建设工地热火朝天遥相呼应的是山脚下南宫山镇宏大村3A级景区创建如火如荼。在宏大村,南宫山镇副镇长岳霏带我们参观了正在建设的亲水平台、巴人部落两项工程,“要让这里处处是景,人人参与,让来南宫山的游客,愿意放慢脚步,留下来,感受我们这里的山水风光巴文化,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景区内外共建,才能吸引游客。”岚皋县文广旅游局局长戴高涛说。除了南宫山,岚皋县几大重点景区:千层河景区国家湿地公园、神河源景区大巴山狩猎场、岚河漂流景区上下码头游客服务中心等工程相继建成,随着硬件提升,软件建设更新,景区内涵得到全面提升。而在景区外的建设上,该县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在原本就有优势的乡村游方面,致力打造“休闲四季”、“画中横溪”、“锦绣花里”、“渔家溢河”、“魅力佐龙”、“秀美城关”六大品牌,打造了横溪古镇等新景点20余个,培育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推出南宫山镇打谷节等赛事10余项,建成省级特色旅游示范镇村25个,实现镇镇有看点。

同时,随着龙爪子温泉旅游度假城、岚河湾水上乐园、巴山珍稀植物观赏园等20余个涉旅项目先后开工,河滨步道等30余项市政工程相继实施或建成,县城游人气渐旺。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向“全域旅游”转变。未来几十年,旅游不再是奢侈品,而将成为全体国民生活的一部分。随着全域旅游时代来临,传统景区景点式旅游显然已不能胜任时代发展新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一个有板块有廊道的网状格局,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旅游发展生态圈,以此推动全域经济社会发展,把产业带动起来,让环境优美起来,使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起来,确保全面小康目标顺利完成,成为当下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迫切命题。美食一条街、岚皋广场、廊桥、亲水步道成了县城最抢眼的“景点”,深受游客和当地群众好评。

在这种积极有效地开发性保护模式下,景区游、乡村游、县城游齐头并进,避免了千景一格、千点一味、千域一样的呆滞状况,正在形成色彩斑斓、百花争艳、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现代大旅游格局。

做精体验服务大文章

全域旅游、现代旅游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体验化服务,以此促成旅游在全时、全境、全产业链上得到更好更快发展。对于这一点,该县返乡创业人士、巴人部落老板曾广荷深有感触。

“以前,旅游服务‘链条’不全,游客游完南宫山到农家乐吃顿饭就走人。现在产业链拉长了,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游客有看的、有吃的、有住的、有玩的、有带走的,每个环节都有意思,游客更满意,我们才能多挣钱。”曾广荷告诉记者。

巴人部落将巴人美食、农耕、歌舞等传统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游客在这里吃吊罐肉、喝摔碗酒、赏当地村民表演“岚河渔鼓”巴文化小戏,体验巴文化独特魅力。巴人部落从去年开业至今,生意一直不错,旺季需要提前预定。

该县将旅游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和首选产业来抓,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全县人力和财力推动发展。在入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后,成立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全部列入小组成员,以强化对公共资源调控能力,通过资源协调、服务对接等保证全域旅游理念的落地。

突出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打造大南宫山景区,紧扣‘一山一水一城’,完善旅游六要素”要求,岚皋县出台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土特产、文化作品等扶持奖补办法,确保六要素不断壮大。在重点打造县城、涉旅集镇和旅游沿线等“脸面”的同时,精心建设其余各镇和农村社区等“角落”。同时挖掘整理出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转型升级。

几年来,搜集整理出民间传说、故事、民歌等10余本专集,先后实施打造一条巴文化长廊、建设一条巴文化美食街、创建一个巴文化广场、建设一个巴文化风情园、策划一台巴文化节目的巴文化“五个一”工程,为旅游腾飞注入了新鲜血液。

现在县城内外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巴文化氛围。县城河街美食一条街上,现有47家餐饮店力争做到每个店都有自己特色,致力打造“巴人美食·岚皋味道”名片。岚皋县餐饮协会会长姜飞成告诉记者,全域旅游对餐饮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客源就是财源,同时对行业要求也越高,他们将不断提高菜品质量和服务,以吸引更多游客。

为确保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消费环境不断优化,该县还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期导游等专题培训班,组织一次涉旅场所安全检查,举办一次服务技能比拼。同时推进服务信息化,发展智慧旅游,借助网络、微信、微博等信息化渠道,及时向游客提供交通、气象、安全、医疗等必要信息服务。

目前,全县300余家农家乐、20余家涉旅酒店、50余种地方土特产、30余种娱乐项目,正以各自特色借力发展,力推岚皋旅游再上台阶。

推进全域发展惠民生

当下岚皋,全域旅游已进入地方旅游建设中。据已经出台的岚皋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来看,在地方总体规划下,旅游不再是简单的一个小版块,而是所有行业均有加入。

“把旅游跟农业结合,让二者深度融合互促发展,特色农产品会供不应求,形成新的竞争力。”四季镇宏达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知高指着屋里堆放的土特产,深有感触地说。

2014年,在广州务工的刘知高返乡创业。得知杨家院子将整体改造提升,遂创建宏达农产品公司,准备借助杨家院子火爆的名气,销售土豆、山野菜、腊肉等农副产品。旅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让刘知高看到致富希望。

不仅是刘知高,已经依靠旅游业发家致富的当地三彩阁农家乐业主王三翠也看到扩大经营的契机。她家的豆腐乳销量很好,每年能卖4000盒左右,仅此一项产值20余万元,但多年来一直手工作坊式生产。去年,王三翠萌生了建厂房的念头,今年这一想法即将变为现实。

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王三翠注册了岚皋县嘉瑞祥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占地30亩的厂房马上开建,建成后主要制作豆制品和干菜包装,不仅豆腐乳可批量生产,打造成品牌产品,进超市卖到外地去,还可以带动地方剩余劳动力就业。

四季镇镇长谢承海说,从2002年4月杨家院子开办第一家农家乐至今,全镇发展农家乐17户,星级农家宾馆2户,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钱赚了,但村上发展不明显。去年6月,杨家院子被列入全国首批旅游扶贫示范村,特别是在打造全域旅游后,镇上通过旅游+模式,为杨家院子制定了修建性详规。

根据详规,他们先期启动沿路花卉带、绿化小品、麻柳古树修剪和河道管理等工作,同时在山上发展林果园、无公害蔬菜、养殖业,做好源头供应,山下以杨家院子为核心发展农家乐,做好产品输出,山下带动山上,一起发展奔富路。

岚皋县县长杨义龙介绍,现在全县旅游业关联产业超过110个,其中对住宿业贡献率超9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50%,对餐饮和商业贡献率超40%。一业兴百业旺,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县其他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据统计,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363万人次,综合收入19.38亿元,占全县GDP的28.5%,占人均纯收入18.2%。而作为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交通运输、文化服务、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当年增加值都较上年有大幅提升,并新增就业岗位2000余个,直接从业人员7100人。

全域旅游对推动地方财富增长机制变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游客和当地居民幸福增长机制的建立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对岚皋而言,它更是一个奋起突围的信号和再次腾飞的契机。

把产业带动起来,让环境优美起来,使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起来。眼下,在旅游+初步融合的岚皋,正按照创建工作相关要求,“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全力打响“巴山画廊·神奇岚皋”全域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