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堰门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排排整齐的烟田地膜覆盖带,犹如一道道闪亮的光束,为群众指明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又如一条条孕育生命的脐带,连接着当地政府与群众的心。在阳光的沐浴下,光芒四射,格外耀眼,让笔者心潮澎湃,叹为观止。
堰门镇距县城60余公里,幅员面积73.5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0030居民。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凝心聚力、科学谋划、狠抓产业建设。
组织职能发挥强,党员带头作用好
在以往的烤烟生产过程中,存在群众不配合,土地不流转,无人带头大面积种植等问题。针对这些弊端,该镇以“抓党建谋发展、强产业促增收” 的工作思路。结合精准扶贫,推行“党员干部包抓烤烟责任制”制度,每名党员干部定点帮扶种烟户,帮助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结合“党员与群众多见面长联系”,虚心听取群众建议意见,通过面对面交流,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共化解纠纷30余起、解决遗留问题50余个,采纳群众意见15条,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为落实烤烟面积扫除了障碍赢得支持;每周一由包村干部汇报当前产业进度,学习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学比赶帮超”的创业氛围;中武村支书张开明,主任苏贤春带头种植,在他们的带动下,2016年,中武村种植烤烟900亩,解决该村30人的剩余劳动力,苏贤春自主创新的烤烟栽培技术在该市得到了推广。该镇整合了党员力量和组织职能,党组织在产业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示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政府投入基础牢,技术保障质量高
狠抓配套设施建设、围绕烟区亟需解决的水、电、路等问题,先后投资300余万元,流转土地1200亩;复垦撂荒1600亩,在新、老烟区加宽维修公路22公里,新修产业公路35公里,新增变压器7台,新建烟房30间,配套设施的快速推进给烟区农民发展烤烟增强了信心,注入了活力。加强烤烟种植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时间安排、统一机耕犁翻、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提供育苗壮苗、统一病害防治。切实做到育壮苗、高起埂、深打窝、精施肥、严盖膜。为移栽作好了最充分的准备,真正为百姓铺就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黄金路”,让老百姓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
春耕抢时移栽忙,农民增收有盼头
当前,正是烤烟移栽的最佳时季。来到中武村长梁子苏贤春家的烟地,二十多人正忙活着,打孔的,搬苗的,栽苗的按照分工,协作配合、动作麻利,好一副和谐、勤劳、充满希望的画面。据悉,2016年全镇落实烤烟种植面积3500亩,截至目前,以移栽烤烟2800亩,5月中旬前将全部移栽完毕,预计年底产烟1.50万担,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300余人,农民人均增收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