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赐华在宏大村经营一个农家乐,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这是几年前还是贫困户的他不敢想象的。在岚皋县南宫山镇,像刘赐华这样,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脱贫致富的群众已有200多人。
南宫山镇地处南宫山脚下,是旅游重点镇也是贫困地区,近年来,南宫山镇积极探索精准脱贫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扶贫新模式。
“人人都来搞乡村旅游”
“目前,南宫山镇旅游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就有2000多人,全镇每五个人就有一个在搞旅游,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南宫山镇党委书记刘志海说,全镇先后发展了渔家乐、农家乐、农家宾馆80多家。
南宫山镇利用地处景区的区位优势,开创“景区+企业+贫困户”旅游扶贫新模式,通过招商引进企业入驻,打造巴人部落品牌休闲游,带动贫困户发展渔家乐、农家乐、农家宾馆,吸纳贫困户就业,销售本地农副产品。2015年底,全镇共有渔家乐、农家乐、农家宾馆85家,解决贫困户就业1600余人。
“全域旅游就是要全民参与,人人都来搞旅游,家家户户办宾馆,这样乡村旅游才能成大气候。”南宫山镇镇长郭国平说。
“乡村旅游让钱袋子鼓起来”
李增贵是南宫山镇宏大村人,2006年搬到宏大新村,只剩了一点自留地,一直苦于没有支撑产业。住进了新村环境改善了可是没了收入,村上干部了解情况后,鼓励李增贵搞农家乐、农家宾馆。
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李增贵的听泉居农家乐正式营业了,一共有10个标准间,一次性能接纳50人就餐。李增贵告诉记者,平时一个周有三五个客人,遇到节假日就全部住满了,半年时间就赚了3万块。
2015年9月,南宫山镇引进企业打造了巴人部落乡村旅游综合度假山庄,常年雇佣贫困户30余人。家住宏大村三组的李静在巴人部落当服务员,爸妈在家种菜,长期给巴人部落供应,家里人都成了劳力,一年下来就脱贫了。
“旅游铺就脱贫致富路”
“南宫山镇是旅游大镇,精准扶贫少不了旅游产业,投入小效益可观,争取让有条件的都来参与进来,不仅能脱贫还能致富。”南宫山镇镇长郭国平说道。
南宫山镇不仅有南宫山景区,还有独具特色的巴人部落、千亩火山古梯田、历史悠久的龙安茶园、景色优美的南宫湖等景点。按照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和脱贫攻坚的要求,包装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促进农增收。桂花村虽然没得景点,群众也尝到了甜头。
“去年来南宫山的游客多,我们把包装好的桂花香米拿到景区门口卖,家里产的5000多斤香米都卖完了。”桂花村村民陈方友说。近年来,随着打谷节、梯田摄影大赛、民歌大赛等活动越来越红火,乡村旅游也带动了旅游产品的发展。
应用“景区+企业”、“景区+贫困户”、“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开展旅游扶贫,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为载体,把乡村生态资源融入乡村旅游,以旅游项目带动旅游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南宫山镇进行了成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