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杨家院子位于岚皋县城西南四季河畔7公里处,是通往神河源风景区的必经之地,临近千层河,周边有灜湖、南宫山、岚河漂流、狩猎场等10余个景区景点,区位优势独特。以独特的巴山风情、优美的田园风光、良好的自然生态闻名遐迩。杨家院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打造“巴山人家”农家乐品牌,对农家乐实行弹性星级管理,完善了农家乐创建条件,明确了申办审批程序,出台了行业服务标准,加强了执法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农家乐服务水平和知名度,推动休闲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杨家院子的建设发展已有十多个年头,“巴山样子·杨家院子”休闲旅游的招牌也越发响亮,吸引着无数的省内外游客。2007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5年被列为首批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目前正在按照“巴山样子·杨家院子”的基本定位,全面启动杨家院子核心区300亩范围的项目建设,力争把“杨家院子”建设成最具地方特色、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景区。
记者:近年来,岚皋县四季镇以“巴山样子·杨家院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的招牌越来越响,请您谈谈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看法?
谢承海:乡村是相对城镇而言的,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记忆”或者说“乡愁记忆”,必将成为大众消费的群体需求,乡村旅游热是一个必然现象,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消费多元化的今天,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记者:“杨家院子”为什么能代表“巴山样子”?它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谢承海:巴山样子,首先是巴文化内涵的提炼。在地理上,杨家院子地处陕、川、渝、鄂大旅游线路的中心节点,在秦巴山区中无论是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民居文化等等,都具有巴山地区的典型特征。在人文上,杨家院子居民大多是杨氏一脉,历史上杨业以战功名世,与古代“巴人”“忠勇刚烈”精神源流相通,杨氏宗族文化在巴山地区也是这一精神的典型代表。在具体表现上,以陕北风情、关中印象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已经日趋成熟,在秦岭巴山腹地,应该形成一个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来汇聚和承载巴山地区的民俗风物,杨家院子作为省市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之一,农家餐饮闻名遐迩,山水田园风光宜人,位居众多景区地理核心,理所当然成为最有条件打造“巴山样子”的乡村旅游体验地。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具体将“杨家院子”打造成“巴山样子”?
谢承海:一是规划引领。委托知名公司,完成了“巴山样子·杨家院子”概念性规划、修建性详规和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荣获全国旅游扶贫规划成果奖。二是项目推进。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按照2亿元左右的规模策划到具体项目,目前通过捆绑项目资金3000万元,陆续启动了仿生吊桥、房屋风貌改造、山林步道、古井节点、忠义广场等项目。三是产业配套。建成林果采摘、观光产业园1500亩,建设花卉园5万余平方米,探索开发了三彩、巴老太豆腐乳、红心猕猴桃等系列富硒乡村旅游产品,培育农村电商,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立“山上绿色种养,山下农家消费”的产业互动链条,带动了蔬菜、养殖等产业发展。四是全民参与。着力打造“休闲四季”旅游品牌,下功夫开展生态治理、环境整治、群众教育工作,群众的服务意识、参与意识、品牌意识大大增强,发展旅游成为全镇上下的广泛共识,全域旅游的发展氛围初步形成。五是高效管理。抓好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突出烹饪、礼仪服务培训重点,培育特色、精品菜肴,打造“四季味道”,提供星级服务,杨家院子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记者:“巴山样子·杨家院子”的乡村旅游模式给游客提供了哪些独特体验?
谢承海:按照我们的总体规划,主要打造山水相融、田园风光、农家休闲的乡村休闲景区,主要包含以巴山地区“四合院”为主的高端民俗,以农家菜肴小吃为主的巴山风味餐饮,以“九佬十八匠”为主的巴山地区农耕及民俗文化,以领略杨氏“忠义”家风家规与巴文化“忠勇刚烈”的传统文化,以及巴山地区优质富硒农产品消费等,营造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宁静休闲空间、寻找乡愁记忆、回归体验自然,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记者:您认为乡村旅游发展中会面临些什么问题?如何破解?
谢承海:要真正打造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难题有三点:一是要处理好“快与慢”的问题。旅游产业不能急功近利,必须“久久为功”,因此一开始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但机遇稍纵即逝,市场瞬息万变,设施建设、服务提升、文化培育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却是等不得、慢不得,又必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因此,我们“巴山样子·杨家院子”既要与“全面小康”同步,更要与“两高通车”竞速。二是要处理好“土与洋”的问题。乡村旅游就是“乡愁体验”,既不能建成乡村里的城镇,更不能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生态乡村、美丽乡村、民俗乡村,但同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又必须是一个高水平、现代化、个性化的,因此我们的“巴山样子·杨家院子”,在建设和管理中,就是要处理好这个问题。三是要处理好“政与企”的问题。目前,杨家院子仍然还是松散、自发的农家乐经营为主,乡村旅游的产品链条、复合业态还远远没有形成,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政府主导全面提升基础环境,但服务的问题、业态的问题,还要靠市场培育,必须有市场主体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形成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目标。
记者:请您谈谈“巴山样子·杨家院子”的未来发展目标?
谢承海: “巴山样子·杨家院子”作为全市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之一。我们最近正在紧密锣鼓地进行建设和招商工作。将按照“巴山样子、杨家院子”总体规划,建设具有地方特色、适应市场需求、有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留存价值的经营性项目,包括古民居院落、客服中心、农家宾馆(含餐饮)、森林客栈、乡村舞台、民俗展览馆、农耕体验区、林果采摘园,以及配套的绿化带、小景点、休闲步道、观赏亭台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我们的目标是通过3-5年的努力,将其打造成方圆300km—500km范围内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秦巴山区旅游脱贫的样板,真正成为西安—安康—重庆、成都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