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扶志扶技扶产业 “扶”出百姓好生活

发布时间:2017-09-20 09:34来源:陕西日报

8月以来的阴雨天有点长,但对于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村民邹武平来说,却是个好兆头。因为这意味着天生喜阴怕晒的魔芋顺利通过酷暑期,有望迎来好收成。

邹武平在村里有点“名声”,大钱挣不来,小钱看不上,快40岁还没娶到媳妇。自从他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后,村干部上门鼓励他发展林下魔芋。村上不仅给他提供了30亩林地,还帮助解决了芋种,落实了技术人员。大家的扶持,不仅解决了邹武平产业发展的难题,也暖了他的心。邹武平下定决心,以后踏踏实实种魔芋,靠勤劳摆脱贫困,早点过上好日子。

邹武平的脱贫故事是岚皋县在精准扶贫中实施扶志、扶技、扶产业的一个缩影。

扶志 焕发贫困群众“精气神”

“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要过上好日子,还得靠自己!”8月27日,在岚皋县官元镇古家村,记者见到了正在清理荷塘杂草的寇安富。他满脸汗珠,左手拄着拐棍,右腿一半陷在了泥里。

左腿伤残的寇安富,这些年来自食其力,靠种植有机莲藕和大米,让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不仅供养出两名大学生,还在政府帮助下,盖起了楼房,如今已成为岚皋县家喻户晓的脱贫励志典型。

为破除一些贫困户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让勤劳脱贫蔚然成风,岚皋县扶贫先扶志,在各村开展自强脱贫“立标杆、树典型”活动,推进讲好典型故事、传播自强精神和健全关爱机制等“三项行动”,通过宣传,让脱贫励志典型得荣誉、获尊重、受关爱。

与此同时,岚皋县还扎实开展了狠刹人情风、奢侈风、赌博风专项治理活动,全县125个行政村11个社区制订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干群齐心奋力减轻压在群众身上的“隐性负担”,全力改变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及懒惰成性的习惯。

扶技 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

南宫山镇桂花村有水田近千亩,涉及农户数百户,其中贫困户40余户。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岚皋县委、县政府认为,必须回归到更传统的“有机种植”,用高品质换来好价钱,用好价钱保证群众好收益。然而,用惯了化肥,一下子不用了,干部和群众心里都没底。

焦点在技术。县上组织技术力量,先行搞“试验田”。从耕作、选种、育苗、插秧等多个环节进行试验,并重点就有机肥的搭配、使用时间等进行了比对试验,很大程度破解了有机肥肥力不足、肥效不长的问题。目前,有关技术已正式在桂花村推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岚皋县人社、经贸、教育等部门,加大了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培训力度。他们还实施了一个镇分别创建一个就业创业服务站、一个移民搬迁新社区工厂、一个市级产业园、一个培训基地,一个贫困村建立一个公益性管理服务中心的创业就业“五个一”工程,并把劳动技能培训与单位年度考核等挂钩。

今年以来,岚皋县共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644人,其中魔芋种植、生猪养殖、果树栽培、大棚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374人,足部修护师、缝纫工等技能培训270人。通过培训,115人实现了稳定就业。

扶产业 鼓起贫困群众“钱袋子”

今夏以来,蔺河镇和平村村民陈坤训和他的妻子特别忙,自家开办的农家山庄生意十分红火。夫妻俩虽然每天起早贪黑,但心里却乐开了花。而以前,陈坤训家还属于典型的“土里刨食”的困难家庭。

去年,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实施后,和平村扶贫工作组根据陈坤训家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条件,以及陈坤训妻子能做一手好饭菜的情况,便动员他们办农家山庄。经陈坤训夫妻俩同意后,县上很快为其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5万元,改造农家小院,添置桌椅等设施。今年农家山庄正式营业后,以绿色蔬菜、散养土鸡、野生鱼等为主打的农家小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像陈坤训这样受益于产业脱贫的贫困户,岚皋县还有很多。

2016年,《岚皋县产业脱贫扶持办法》出台,对符合条件的产业扶贫企业、园区、合作社,给予金融、资本、项目扶持以及用工等奖励,并明确新兴经营主体反哺贫困户的比例。同时,对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每户提供5万元、3年期限、免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5321”普惠性金融贷款,以及最高3000元奖补资金。县上还拿出“担保金”,撬动金融机构发放产业脱贫贷款3亿元,惠及贫困户1.2万户、企业32家。

目前,全县共新建市级农业园区6个,新培育产业脱贫龙头企业18户,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累计发展花椒、大樱桃等特色产业1.23万亩,新建猕猴桃产业园4300亩,发展林下魔芋10.41万亩、中药材4.11万亩、特色养殖152.48万只(羽、头),预计今年可带动1.2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