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脱贫攻坚战报】懒人自强记

发布时间:2019-07-05 08:55来源:安康日报

“今天过节,来看下你们。”端午节这天,岚皋县检察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毅专程来到包挂户张德才家,看着干劲十足的张德才,王毅欣慰地笑了。

今年51岁的张德才住在蔺河镇茶园村九组,家里4口人。因为有年迈的父母和叔父需要照顾,他一直没有出门务工,主要靠种地为生。

这些年他为了娶媳妇,没少请人说媒,可就是没人愿意跟他,原因只有一个字“穷”。时间长了,张德才慢慢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没了奋发向上的劲头,渐渐地染上了酗酒、闲逛的坏毛病。镇村干部没少操心,帮忙找工作他懒得去,发展产业他不上,评低保、争贫困户倒是很积极,“滚刀肉”的名声便不胫而走。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岚皋县检察院帮扶蔺河镇茶园村,全院26名干警结对帮扶58户贫困户,张德才分给了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王毅。为让他脱贫,王毅下了不少功夫。

2016年3月,王毅第一次来到张德才家,看着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长满了杂草,不禁眉头紧皱。走进屋内,只见张德才上身穿着满是污渍的滑雪衫,下身穿着褪成了褐色的牛仔裤,高跷着二郎腿抽烟,手上拿着还没喝完的半杯酒,眼睛盯着电视机,连看都没看王毅一眼。

王毅无奈只好自报家门,开始给张德才做思想工作,从宣讲国家政策到分析张德才家庭情况。好说歹说两个小时过去了,张德才始终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什么都不愿意干。

“爹妈和我都是低保、叔叔是五保,这些钱勉强够吃了。”“我现在自由惯了,就是不想动。”“我能不能脱贫,反正有政府操心,我脱不了贫,你们也不好交代。”第一次见面就这样不欢而散。

回到单位,在脱贫攻坚专题研究会上,王毅把张德才的情况作了汇报,检察长甘晓罡说:“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群众,越是这种情况越要想办法,只要对症下药,没有啃不动的‘硬骨头’ 。”王毅和茶园村驻村第一书记丁龙钧商量了半天,决定打“人情牌”。

第二天一大早,王毅和丁龙钧就来到张德才家,张德才睡眼蒙眬地打开门,招呼二人坐下后,自顾自倒了酒,开始喝起来。

“一个人喝多没意思,给我俩也倒点,我们陪你喝。”王毅笑着说道。张德才这才找来酒盅,给二人也倒上。“这是本地的小樽子包谷酒,味儿很纯、很正宗。”张德才一边喝酒一边说,“这是村上张老大自己烤的,我直接在樽子上接的,一点假都没掺。”

王毅试探着问道:“喝了这杯酒,能不能带我们去看看你家的土地和树扒?”来了精神的张德才满口答应,喝完酒就带着王毅二人出门了。

“你家里的情况我知道,这么多年为照顾老的,你也算是个大孝子,就差给你妈找个儿媳妇儿。”“但你就这么个条件,就算有人愿意跟你,也只有吃苦受罪的份。”王毅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说道。听着他们的话,张德才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年他也想过,自己上过小学,体力也不输别人,可日子怎么就过成了这样。

三人来到地里,王毅扒开脚下的泥土,兴奋地说到:“你这片林地又黑又肥,种魔芋好得很。”

“没种过,不晓得长不长。”张德才回答说。

“我来帮忙找种子,你负责种,种好了政府还有奖励。”

“行,我试试看,亏了别怪我。”张德才轻声应到。

四月初,王毅找来魔芋种子,张德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屋后林地种植5亩。到了年底,张德才种的魔芋大获丰收,除了留下魔芋种子,商品魔芋就卖了2000元钱,村上还发了1000元钱的产业奖补。

尝到甜头的张德才,顿时有了干劲,见了帮扶干部也亲热多了。第二年,张德才把林下魔芋面积扩大到10亩,耕地也都种上了土豆、玉米,圈里养了猪和土鸡,彻底改掉了酗酒闲逛的坏毛病。王毅又与陕建十二公司岚皋项目部联系,帮张德才找了个安保工作,每月能领3000元的工资。除了上班时间,张德才就回家务农,两边都不耽搁。

去年,张德才发展林下魔芋20亩,改造老旧茶园10亩,养鸡80只、猪3头,年收入超过4万元,被县检察院和茶园村联合表彰为脱贫致富“自强标兵”。